分享

窑变釉——独一无二、美轮美奂

 自华居 2017-01-16


来源:搜狐网


在五彩缤纷的颜色釉中,窑变釉瓷器因其色彩斑斓,釉面光滑莹润而深得收藏爱好者的垂青。窑变釉,顾名思义,就是指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过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呈现出的意外的釉色效果。 



由于这种釉色出现的情况十分偶然,效果又极具特色与美感,且人们不知其原理,因此称为“窑变”。俗语就有“窑变无双”来形容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清乾隆 窑变釉梅瓶


窑变现象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就偶有出现。起初,窑中出现窑变被视为不祥之兆,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更会被认为影响国运,往往会被砸碎掩埋。

随着人们对窑变釉的深入了解,窑变的缺陷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肯定与喜爱。北宋时期的钧瓷就是一种典型的窑变,那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为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 钧窑天蓝窑变釉碗


据说在北宋时期,窑变以其惊心动魄的魅力震动了朝野,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爱。到了宋徽宗初年,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宋徽宗传下旨意,在河南禹县钓台附近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由于烧制的钧官窑上贡皇家,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因而工匠们得以把窑变精品呈现出来。



北宋 钧窑窑变釉海棠式四足花盆(修复)


到了清代,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因此开始仿制宋代钧窑釉色繁衍出了窑变釉。它是一种高温颜色釉,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烧成,将各种不同颜色的釉融合为一体,在不同的窑内气氛中呈现出多种美丽的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缕丝状线条或斑片,奇妙无比。


清雍正 窑变釉弦纹瓶


窑变釉美的惊心动魄,其形态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瓷房子中刚好就收藏了一个美得如梦如幻的窑变釉。


清 窑变釉双耳瓶


瓶身高37厘米,撇口(口部一边破损),长颈,两侧饰兽耳,折肩,肩部直径20厘米,圈足微撇,圈足直径13.5厘米,有锯条修补的痕迹。


整个器型线条优美流畅,给人高贵静穆之美,形制较大,胎体厚重,胎质细腻,釉层里闪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线条,与红釉相互浸润,色彩斑驳瑰丽,灿若晚霞,美不胜收。这种美轮美奂,全赖窑火造就,可谓瑰丽天成。



瓶身红紫交融,又有金色斑点点缀,看上去如置身于浩瀚星辰。这么美的窑变釉,你不来瓷房子看看吗?


健康,然后家庭、事业、读书、旅行、财富、成就……,所有这一切,构成有品位的人生。关注“康与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