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好了明理 2017-01-16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被称作是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他的父亲石周曷朱是羯族的所谓部落小帅,自己也自然是羯人,而羯人虽然被称为“匈奴别部”,但具有深目、高鼻、多须的特点,与匈奴并不相同。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石勒,当时人称“此胡状貌奇异,志度非常,其终不可量也”)

陈寅恪先生主张羯人是月氏人(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唐长孺先生认为主要为西域胡(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谭其骧先生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谭其骧《羯考》,《东南日报》副刊,1947年);而王仲荦先生认为:羯人是石国人,这是因为羯人高鼻深目多须、崇祆教,同匈奴不是一个部落;又据《魏书》有者舌国,《隋书》有石国,都柘折城,即今天的塔什干,据此推断,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国人,移居中原后,遂以石为姓,其祖并为部落小帅(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册)。

北京大学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指出:

粟特人在古代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跟新疆一样,一个绿洲养活一方人,这一方人就是大大小小的绿洲,一个绿洲就是一个小国家,汉代一个塔里木盆地有55国,后来并到36国,以后大的就是焉耆、龟兹、于阗、疏勒等等。这些国家来到中国要起一个汉姓,从撒马尔干来的姓康,从布哈拉来的姓安。我们今天在座的如果有康、安、米这三姓的,差不多是胡人的后裔,因为中国传统没有这三个姓,特别是姓米,米芾是如此大的中国传统画家,他祖上也一定是粟特人。(荣新江:《粟特人的中国梦》)

虽然中国传统上有石姓,但石勒显然不是这些石姓的后裔,而是石国人,所谓“石国”,就是被称为赭时(Chach)的粟特绿洲国家,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因此石勒就是粟特人。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夜幕下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塔什干也是突厥语石的意思)

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又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粟特胡等等。人种上,他们属于伊朗系统的中亚古族;语言上,他们所操的语言是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中的东伊朗语的一支,即粟特语(Sogdian),文字则使用阿拉美文的一种变体,现通称粟特文。粟特人的原乡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即西方古典文献通常所说的索格底亚那地区(Sogdiana),其主要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还有部分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粟特人迁徙路线图)

在索格底亚那地区,分布着一个个大小不同的绿洲城邦国家,其中以撒马尔干(Samarkand)为中心的康国最大,它常常成为粟特各城邦国家的代表,以布哈拉(Bukhara)为中心的安国,也是相对较大的粟特王国——安禄山父亲本姓康,他因为随突厥母亲改嫁,冒姓安,与上述两国都有渊源——此外,还有位于苏对沙那(Sutrūshana/Ushrūsana)的东曹国、劫布呾那(Kapūtānā)的曹国、瑟底痕(Ishī t ī khan)的西曹国、弭秣贺(Māymurgh)的米国、屈霜你迦(Kush ānika)的何国、羯霜那(Kashāna)的史国、赭时(Chach)的石国等,中国史籍称他们为“昭武九姓”,不同时期,或有分合。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粟特人的商队在丝路上络绎不绝)

正因粟特人从未统一,先后臣属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康居国、大月氏部、贵霜帝国、嚈哒国等,也正因为长期受周边强大的外族势力控制,锻炼出他们长于应变、善于经商的天性,成为丝绸之路的商业活动担当和垄断者,而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保证商旅的平安,粟特人也激发出自己在语言和军事方面突出的技能。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史思明石册,与安禄山齐名的他也是粟特人)

正因为粟特人曾经在不同的外族政权统治下,在这个意义上,陈寅恪、唐长孺诸先生关于羯人到底是什么种族的说法都可以说是正确的,而谭其骧先生、王仲荦先生和荣新江先生的的论断则更为准确,石勒是粟特人可以说是基本无疑的。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石姓王朝,除了石勒建立的后赵,另一个就是五代时期石敬瑭建立的后晋。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即(后)晋高祖。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石敬瑭画像中也有高鼻深目的感觉)

薛居正的《旧五代史》这么记载石敬瑭的祖先世系: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讳敬瑭,太原人也。本卫大夫碏、汉丞相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汎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四代祖璟,以唐元和中与沙陀军都督朱耶氏自灵武入附,宪宗嘉之,隶为河东阴山府裨校,以边功累官至朔州刺史。天福二年,追尊为孝安皇帝,庙号靖祖,陵曰义陵。祖妣秦氏,追谥为孝安元皇后。三代祖郴,早薨,赠左散骑常侍,追尊为孝简皇帝,庙号肃祖,陵曰惠陵。祖妣安氏,追谥孝简恭皇后。皇祖讳翌,任振武防御使,赠尚书右仆射,追尊孝平皇帝,庙号睿祖,陵曰康陵。祖妣米氏,追谥孝平献皇后。皇考讳绍雍,番字臬捩鸡,善骑射,有经远大略,事后唐武皇及庄宗,累立战功,与周德威相亚,历平、洺二州刺史,薨于任,赠太傅,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宪祖,陵曰昌陵。皇妣何氏,追谥孝元懿皇后。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旧五代史·晋书 ·高祖纪》,中华书局1976年5月上海第1版)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旧五代史·晋书 ·高祖纪》,中华书局2015年8月北京第1版)

大意是说石敬瑭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而且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就是大义灭亲那位)、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汉朝衰亡,关中京城一带动乱,其子孙后代流浪漂泊西部边远地区,定居甘州(今甘肃张掖),后来成为沙陀武装的一份子。

欧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中则说石敬瑭这个石姓不知道最初的来历: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自朱邪归唐,从朱邪入居阴山。其后,晋王李克用起于云、朔之间,臬捩鸡以善骑射,常从晋王征伐有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生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新五代史·晋本纪第八》,《旧五代史》校注引《五代史考异》用此句)

虽然薛居正记述史实甚详,但是考虑到朱温在他笔下是舜帝司徒虎的后人,其参酌五代各朝官方原始史料已经是到了不加抉择的地步,所谓石碏、石奋之后流落番邦,可信度基本为零。

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两相对照,石敬瑭几代祖先的名字除了“臬捩鸡”,都颇像侯景七庙名讳那样出于子孙称帝时因为不知道或者只有“番字”只好另行编造追加,虽然我们也不能就此断言。

安史之乱之后,由于发动叛乱的主脑人物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所以中原地区形成了一股排斥胡化、憎恨胡人的风潮,中原的粟特人要么改变姓氏、郡望掩盖自己的身份,要么迁徙到安史旧将建立的河北三镇,在河北没有对胡人的排斥歧视,粟特人有官至藩镇首脑节度使的。

晚唐时候,河北和原六胡州(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等安置粟特人的政区,名称沿革有变化,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大部、鄂托克旗南部、乌审旗西部及毗邻的宁夏盐池县一带)的粟特人加入到新崛起的强劲的沙陀武装集团之中,在沙陀三部落中,有两个的主体就是粟特人,他们又逐渐成为五代王朝的中间力量。

石敬瑭的祖辈就是这样的粟特人,到了他这个粟特人,甚至成为了中原王朝的皇帝。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两个石姓的王朝,其开国者虽无直接血缘关系,其姓氏却是系出同源,或者径直可以说是同一回事。

玄奘大师在西行取经途中遇到的那位后来半途而废退转的胡人向导石磐陀,也是粟特人,他的姓氏石,和石勒、石敬瑭的石也是一样的概念。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儿皇帝“到底是哪一族的人?

(墓葬浮雕上的粟特人)

石敬瑭不是所谓”突厥别部“的沙陀人,其实岑仲勉先生早就指出(岑仲勉《隋唐史》),而粟特人成为五代王朝的中坚力量还有一个例证,在石敬瑭投降契丹自称儿皇帝时引以为耻,起兵声讨石敬瑭最后战败身死的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虽然史书并无明文记载,也有极大的可能性是粟特人。

安重荣事迹参见朱言论史的:

一个河北小县城,历史上和北京并列,曾是一位牛人名将的根据地!

另外,粟特人往往在内部通婚,石敬瑭的曾祖母、祖母、母亲分别姓安、米、何,都是昭武九姓中的姓氏,虽不能完全确定,但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到了宋代,著名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著名书法家米芾甚至宋太祖的开国功臣石守信,都确定或有很大的可能是粟特人,这是后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