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好了明理 2017-01-16

文/汪纯

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差不多有一千年。在这一千年里,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中世纪壁画

再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概是这样的——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过去一千年里画家们都是延续这种鬼畜画风,为什么文艺复兴的春风一吹,画家们就集体 “会画画”了呢?

与其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水平出现一个巨大飞跃,不如说是中世纪的绘画(以及在文明的各个层面上)是一个巨大的退步。古罗马时代常见的湿壁画拿来跟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正常水平相比,也没差到哪儿去。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古罗马 庞贝古城的湿壁画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庞贝古城的湿壁画 三女神

湿壁画是在半干的灰泥上作画的技术,这项在古典时代广泛使用,中世纪时失落,十三世纪晚期在佛罗伦萨,画家契马布耶(达芬奇的老师)手中复活。

跟古罗马时代相比,文艺复兴时期在绘画领域的重要的发展是发明了油画。相比湿壁画,油画有很明显的优点,比如色彩和质感相对于实物还原度更高,而且可以一直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湿壁画每一笔画上去了,都很难修改,跟大家小时候写毛笔字差不多。实在要改的话,只有把画坏的那块灰泥切下来,再打补丁重画。而文艺复兴时期开发出来的油画是蓖麻油掺杂颜料在拉紧的画布上作画。在颜料干之前(油画颜料彻底干要)可以反复修改润饰,颜料干之后还可以在外层重新画,把下层的颜色盖住。而文艺复兴大师的油画能画得完美准确好像扫描出来的一样,除了因为画家确实天赋异禀,也是因为油画本身便于修改。

为什么中世纪绘画水平出现大倒退呢?因为那时官方对民众的要求是做一个虔诚的宗教狂,除了等待灵魂上天堂,干什么都有罪。对人的肉体除了嫌弃还是嫌弃,对自然界的其它东西也是不屑一顾。倒不是说有法律规定一个画家一旦对人的身体或者自然界表现出兴趣就要被抓起来烧死,但是也说不准……作为一个连署名都没有的画师,又何必自找麻烦呢?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潮兴起,连教皇都邀请画家到教堂的天顶上画一堆裸体,完全解放了艺术家。

中世纪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除了教识字以外只负责洗脑的宗教学校,就没教多少有用的东西。而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真正的学校,会教授实用的科学和技术。一些因为贸易而兴盛的城邦会创办艺术学校,延请名师,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画家,比如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都曾在这些艺术学校学习 或/和 任教。很多失落了的古代的知识也重新被发现和学习,比如数学、物理、建筑、植物学……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会认真观察自然界,仔细研究光和影,并用晕涂法处理画面中不同明暗和色调的衔接。比如画家皮埃罗.德拉.弗朗西斯科是一个更有名的数学家,他曾经研究古希腊的数学经典,精通透视法则,他的绘画作品中就会近乎炫耀性地使用透视法(那个时代会用透视法的画家身价比不会透视法的画家身价高不少)。达芬奇一生留下了几百个素描本,其中既有他画的各种工程图、设计图,也有人体解剖图、以及他为岩石、动植物画的素描,这些素描都成为他画油画的素材库。而达芬奇之后的画家们也会这样画素描积累素材,这种练习和积累对于提高画技大有好处。15世纪初,建筑师布鲁涅内斯基仿造罗马万神殿为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设计出穹顶,教堂建成后采光比过去中世纪的教堂好太多,教堂里面的装饰画了,所以对那些画作的绘画水平要求也高了。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1546年-1564年间米开朗基罗在教堂天顶上画的《创世纪》

中世纪的绘画主要是天顶镶嵌画、彩色玻璃窗、祭坛装饰画,甲方都是教会或者是大地主。到了文艺复兴时代,新兴资产阶级也成为重要的主顾,他们会雇用画家去画自己和家人的肖像,或者一些古代神话故事主题的绘画,来装饰自己的府邸。这些新主顾他们对画家更慷慨,消费频次更高,对作品品质要求也更高。对于艺术家来说,虽然教会和封建君主仍然是最高等级的甲方,他们也会雇用已经很出名的画家来画教堂天顶画之类的,但是每一个画家刚出道的时候,首先是给新兴资产阶级画画,出名了之后,才接到教会和国王的单。也就是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家都是资产阶级培养选拔出来的。为什么资产阶级选拔出来的画家比过去一千年里的画家画得好那么多呢?因为这些新甲方给画家的待遇更高,给的创作自由度更高、做出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波特切利《春》局部

中世纪的画家画的都是神话中的人物,就没有活人见过,也无所谓像不像,只要像个人就行。中世纪比较重视象征性,重要的是圣人的衣服要用昂贵的颜料来画,什么青金石磨的粉啦,黄金磨成的粉啦,这样才能证明神的光辉和客户的虔诚(和有钱)。至于画的技巧如何,多数人都觉得不必在意那些细节。再说中世纪的建筑采光也不好,画那么精细也是没什么必要,反正也看不清。人物都是随便画画了事,背景更不用费劲画了,用金箔啪地一贴了事,保证闪瞎你的狗眼。

而文艺复兴的画家给人画肖像,必须得画得像他本人,人家才会给钱,这已经是最低要求了。而且甲方请人作画是为了挂在家里炫耀的,如果你画得不像、或者画得表情呆滞、比例奇怪、或者人家穿了最贵的衣服戴了贵重首饰给你画,结果你完全没画出质感来,甲方拒绝付钱也很合理吧。画的差的人无法再滥竽充数,出名的画家则真的可以过上贵族的生活,大把的励志典范(中世纪的画家们往往连署名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出名了)。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当然比较有追求一些,发明各种炫酷的技法好让客户觉得倍儿有面子。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凡艾克1434年的作品 画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婚礼

中世纪的严肃绘画作品中,人物大多流露出生无可恋的冷漠表情,毕竟大家都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都是命。既然这样就不用啰嗦了,赶紧把程序走完收工吧——这也确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为什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突然开窍了?

中世纪壁画中耶稣总以大人的面貌出现

而文艺复兴的画家也常常借着画圣经故事之名,画自己想画的一切东西。其实那些故事,画面外的每个人都会背了,怎样画出新意来呢?十四世纪初乔托的画中,(圣)人们开始有了表情,此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越来越强调人的感情、冲突感和戏剧性,这个趋势推向极致就出现了巴洛克绘画。

可是作为现代人我觉得,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那些感情充沛且富有戏剧性的人性冲突比起来,中世纪绘画中那些生无可恋的冷漠脸,在精神上似乎也离我们更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