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裳?

 茂林之家 2017-01-16
秦可卿之死,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裳?
刘心武先生认为,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是废太子的女儿,是皇家公主,被贾家藏匿收养作为政治投机的资本;秦可卿得的是政治病,后来身份被元春告发,不得不自杀身亡,以保全皇家的颜面和贾家的地位。
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裳?
秦可卿之病、之死的真相,还得从一般生活常识中寻找答案。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秦可卿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她死了之后,众人对她态度:“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
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裳?
从焦大公开骂出“爬灰”来看,估计全家老小早已心知肚明,宁府上下处处流言蜚语。两人偷情本已荒唐透顶,现在居然有了个孩子。
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裳?
秦可卿自己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贾珍对秦可卿关心备至,贾蓉则明显冷漠(贾珍只是公公,贾蓉才是老公啊);尤氏刚开始呵护有加,秦可卿死后则“犯了胃疾”(主持自己“情敌”的丧事脸面何在,情何以堪)。贾珍从薛蟠那里要到千金难买、本来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樯木棺材板,因为秦可卿之死固然让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大概只有用这副棺材,才对得起秦可卿,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再看秦可卿的病症和治疗经过。张太医来之前,一些大夫已经给秦可卿看过病,有说“有喜”的,其余大夫察言观色或略对贾家有所了解的,自然百般掩饰“有喜”的事实。贾蓉问张太医“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开口问自己老婆会不会死本来就很奇怪),张太医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凤姐探视秦可卿的时候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呢”。到了十二月初二再去看秦可卿,秦可卿说,“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什么病搞得冬冬春春对时间这么敏感,说白了就是,究竟怀上了没有,或者吃了张太医的药能不能把胎儿打下来,到了春天自见分晓,最多瞒过这个冬天(冬天穿衣服多,可以掩盖腹部)。曹雪芹之所以把时间交代得这么清楚,其实是告诉大家,“十月怀胎”正在按部就班进行。
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裳?
从这些信息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真相:秦可卿疑似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贾珍),她无所适从、百般掩饰。但“有喜”的猜测已经公开,现在必须有一个权威的官方意见。于是,与贾珍关系很好的冯紫英推荐的张太医(实际上是贾珍的托儿)出现了。一方面,张太医作为官方的“新闻发言人”正式辟谣,一言九鼎断定秦可卿不是“有喜”(估计他会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事实就是这样),堵众人的口,宽众人的心;另一方面,则下方子打胎(有没有同行的人帮着看看,这方子有没有打胎的效果?)。此后,大家静待结果。贾珍拖一天是一天,因为他不希望秦死。秦可卿心理负担固然很重,但也存万一之希望:也许确实不是“有喜”,或者张太医的药真管用。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医学条件没有现在好,就算真“有喜”,胎儿夭折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但无论如何,春分是个坎,到那个时候一切瞒无可瞒,秦可卿自己也断不能再自欺欺人了(譬如有了胎动)。但形势不等人,甚至还没有等到春天,这件事情就该有个说法了。背后的操盘手是贾母,台前的执行人是凤姐。曹雪芹是这么写的: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这几日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王夫人向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说着,一阵心酸,叫凤姐儿说道:“你们娘儿两个也好了一场,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一看他去.你细细的瞧瞧他那光景,倘或好些儿,你回来告诉我,我也喜欢喜欢.那孩子素日爱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给他送过去。”凤姐儿一一的答应了。凤姐看过后的结果呢,来看这一段:(凤姐儿)到了尤氏上房坐下。尤氏道:“你冷眼瞧媳妇是怎么样?”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实在没法儿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的办罢。”于是凤姐儿吃了茶,说了一会子话儿,说道:“我要快回去回老太太的话去呢。”尤氏道:“你可缓缓的说,别吓着老太太。”凤姐儿道:“我知道。”于是凤姐儿就回来了。到了家中,见了贾母,说:“蓉哥儿媳妇请老太太安,给老太太磕头,说他好些了,求老祖宗放心罢.他再略好些,还要给老祖宗磕头请安来呢。”贾母道:“你看他是怎么样?”凤姐儿说:“暂且无妨,精神还好呢。”贾母听了,沉吟了半日,因向凤姐儿说:“你换换衣服歇歇去罢。”细细剖析这两段文字,把一些冠冕话过滤掉,可以看出:贾母等人十分关心秦可卿的“病情”,而王熙凤不仅关心,还是贾母的“探子”,回来后要向贾母汇报情况。到秦可卿的“病情”已经势不可挡的时候,不但她自己从心理到生理都走向穷途末路,贾母也彻底失望了。曹雪芹写书常用曲笔,譬如贾母与王熙凤之间的对答断然不会写的太直接,但他下笔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那么一点端倪,此处“沉吟了半日”,可谓无声胜有声。王熙凤探视秦可卿背后的真相大概是:王熙凤代表贾母对秦可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秦可卿一旦产子对贾府名誉的伤害,甚至可能提到对元春晋封贵妃的不利影响(宫廷动态如同今日官场,不会突然发生,之前可能已有风声,但只限于贾母等极少数人知晓)。曹雪芹在文中描写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说“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这实际上就暗示出:一者,秦可卿提前知道了元春可能晋封的消息;二者,秦可卿之所以给王熙凤托梦,因之前王熙凤也给秦可卿带过话。在贾母等人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孤立无援心力交瘁的秦可卿终于选择了自杀,保全了贾府的名声。这就是秦可卿之病、之死的真相。
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间为何每日换四五次衣裳?最后说,贾母固然残酷,但她是贾府的家长,她的位置决定了她的立场:贾府名声第一,元春前途第一。如果秦可卿打胎成功的话,她甚至可能会对贾秦之事睁只眼闭只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