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一个人对历史的贡献,要有正确的历史唯物观第一看是否有利于民族大融合,第二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是否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准。曹操统一了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兴修水利,改善农具,解放了生产力,实行屯田制,减轻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所以曹操是一个值得坑定的人物。曹操把中原英杰几乎尽揽门下,唯才是举是他成就伟业根本原因,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这样吟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刘备的最大的能力在于收买人心。刘备的成功是用了孔明。原来没有孔明之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直到把孔明请出之后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借荆州,入西川,北收马超,南服孟获三分天下而得其一。可见刘备的成功是因为用了孔明。诸葛亮打天下靠的是五虎上将。这五个人都是刘备培养出来的,诸葛亮只培养出了姜维。 为什么诸葛亮把刘备的大将拼完了以后马上就完了。诸葛亮是一个谋略家,但是诸葛亮领导力不够。为什么说他领导力不够?作为团队领导人只有两件事情,第一是做业务,第二是带团队。诸葛亮打仗谋略很厉害,企划能力很强,但是不会培养人,造成人才断层。 大家看诸葛亮是怎么用人 ,大树下面不长草,诸葛亮太厉害了,就打心底看不上他的属员,对他们总是不放心,所以遇到战争,诸葛亮告诫下将领属是遇到事情给你三个锦囊,按计行事。就培养出了一堆的有超级执行力的人,但却缺少创新与灵活。 火车跑的快,只靠车头带,您认为有道理吗?有,那是,前几年,动车和高铁的出现告诉我们:只靠车头带,肯定跑不快,要想跑的快,节节都要快。所以领导和属员要一起成长,一起前行,才能应付共振的效能!赵云是《三国演义》当中唯一的一个找不出毛病的人,武功天下第二。连赵云、关羽这么大的将才不让他们发挥智慧,遇到什么事让他按计行事,怎么才能培养将才?所以五虎上将死了之后刘备集团很快覆亡了。 西蜀的覆亡起因于一个事件:失街亭,生死攸关的战略要地居然交给只会纸上谈兵而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兵败四死,大厦瞬间轰然倒塌。刘备集团元气大伤,从此走上没落。其实诸葛亮应该担负起首要的责任,用人之责。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到诸葛亮培养人当中,用人当中存在问题。 还有一个人物诸葛亮是最大的失误,对魏延的使用,魏延很会带兵,有勇有谋,是个将才,但是就因为所以一直限制使用,诸葛亮看他不顺眼,说他背后有反骨。这就必然会造成魏延心中的不平,时间一长忠心也会变成二心,由此可见魏延的反有诸葛亮的责任。从这里可以看到刘备死了以后刘备集团马上就亡了,也说明诸葛亮用人不当。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0多岁就死掉了,为什么? 事必躬亲。为什么事必躬亲,一、不相信别人,二、手下无人。所以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值得大家赞扬,但是不会培养人把自己活活累死也是一大悲哀,也是他作为一个领导最大的致命弱点。 你看这个桌子为什么稳?桌子稳的原因是下面有四个桌腿在。如果一个老板要想让自己轻松赚大钱的话,你能不能离场?你不在单位,单位能不能正常运转?你的二级主管能不能独当一面?如果你出来了,不在公司里面,公司依然能够正常运转,证明你可以离场了。你不在公司,公司照常运转说明你的领导力具备了。 而以上四方面恰好体现了领导者的领导力。领导者要把所有的追随者培养成领导者,这就是鬼谷子的一个基本的领导思想。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教育培训人才的一个竞争。这就是领导者的行事的纲要,言简意赅。是原则中的原则,是纲领中的纲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