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玉贵:阅读和写作,仅仅有快乐是不够的

 风伴我飞9 2017-01-18




“我是班主任,现在带二年级。在课堂里,我觉得老师永远是要退居次要地位的。一个好的课堂,是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


说这话的李玉贵老师:身材纤细、待人亲切、活力满满、笑容可掬,但身上却有一股沉静的力量,获得台湾教育部师铎奖。台湾推行九年一贯后,当了12年的“读写结合”专任教师,推动阅读不遗余力。


仅仅有快乐是不够的

我所带的班级一年会读100本课外书。以前我也跟大家一样,觉得应该快乐阅读。可是真的深入阅读之后,我深刻理解到,只有快乐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阅读是要对学生产生作用,既要读进来,又要读出去所以我们有“说故事”的环节,这也是最简单的阅读技能。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小朋友就帮家里的小狗学习:讲五分钟故事,请小狗用爪子盖个印章。


所以我的课堂很简单,只是让他们读进来,然后让他们说出来。


不管你的教学有多艰难,推动有多少限制,每个班里至少要有共读的书,一学期哪怕5本都好。这些共读的书,也会成为全班小朋友共同的文化种子。


有一次安排校外教学,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兴奋的日子。可是那天因为早上太忙,没有时间安排说故事,于是他们就在车上开始说起来。当第一个小孩站起来讲故事的时候,原本嘈杂的孩子们立刻安静了下来。


为什么一说故事全班都会安静呢?因为他们都读了这本书,今天听到的不是别人说的那个故事,而是他们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故事,和自己内心存在着强烈的共鸣。


所以,安静的课堂也有它的力量。但是在大陆,我感觉大家更注重热闹的课堂、激烈的课堂、学生外显的课堂。现在,我越来越相信佐藤学老师说的:静悄悄的革命。


还有一个因素关系到阅读——体能,我以前很讨厌这个,阅读为什么要结合体能?可是我要告诉你,现在的小孩活动太少了。我们班级的小朋友,一年级时跳绳一下都不会,现在可以连续跳1000下;以前跑步都不协调,现在他们能围着操场跑20圈,虽然操场跑道很短,只有123米。


在台湾,9点以前我都不上课,而是带着学生运动。运动完之后,他们可以沉静下来非常专注地学习。但是在大陆,我看见老师们总是让学生安静,不要动。他们不过是小孩儿啊,怎么能不动呢?让小孩动起来,比如简单地互相抱一抱,他们开心,你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快乐。



不是如何写,而是怎样体验


真正的写作,是让小孩写有感受的东西,而不是教他文本如何写。所以,我现在在班上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小孩的多元经验跟写作的时间差拉到最小。


虽然小孩有了丰富的体验,但如果跟写作却有着很大的时间差,他们也写不出作文。我让学生整天在教室外面活动,然后一学期他们可以写50篇作文。


我们学校对面有个荷花池,池边上有个阶梯。玩过之后,班上所有的小孩都留在那里写作文。所有的小孩都写得出来,因为那就是他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写什么都可以。这些写作会在活动结束之后一个小时内完成,走到哪,写到哪,所以我们班被叫作“街头写手”


台湾的公园里有很多免费活动,比如观赏萤火虫等。我们班每三个礼拜会去参加一次这样的免费活动,其实就是去欣赏一个免费的表演。


在表演现场的一个角落,家长会帮我贴一张海报,小朋友们在欣赏完表演之后,我们就坐在一起聊经验,每个孩子都要讲。然后我会把一些讲出来的关键词写在这张海报上。这个过程大约持续10到15分钟。接下来就是写作,没写完的不能带回家。


一开始,会有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写,老师我真的不会写。我说,你就写“老师我不会写”“老师我真的不会写”。其实,顽皮的小孩在玩十句之后就真的开始写了。


我们还有运动会、烤地瓜、赏鸟等活动,甚至还组织了一个有关植物的主题活动。小朋友要动手去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利用植物来编袋子的等等。


拿到孩子们的作文后,我也不是单纯地做批改,而是回应小朋友书写的内容,让他知道自己的作文是有读者的。




回到儿童:教是为了不教


我曾去过日本的滨之乡小学。这是一所参与佐藤学老师“学习共同体”实验的小学,至今只有16 年。它看起来不像学校,更像一个社区,可是却让我们处处反省自己的教学。我们每天都在说“教是为了不教”,可是每天都会教到无以复加。


在学校里,佐藤学老师给我们做了演讲。他说学习的权利是儿童人权的重心,学习权就是生存权。所以,什么叫小孩在教室里面有“自己的”生活?就是他在教室里头觉得,不管是在老师心里,还是同学心里,他这个“一”和别人的“一”都是一样的。


反过来讲,我们每一个人在学校里面都是老师,你会不会很在意,校长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你这个“一”跟其他所有老师的“一”是不是相等的呢?我们当然在意,这就是生存的感受。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无论小孩能力高低,个性是否急躁,我们都应该视他为“一”。


在滨之乡小学,作为参观者,我们被要求一点:不要看老师的教,而是只看学生的学。佐藤学老师让我们特别注意观察的,也不是课堂的亮点,而是课堂的“卡点”:


为什么学习不能放松?


在哪里学习没有发生?


哪些小孩子没有在学习?


……


他所追求的,不是好老师、好课堂,而是要看到学生,听到学生,想到学生。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孩子的理解,而是他们的不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贴近孩子的想法。


滨之乡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我和你一起成长,一起学习,就会有更多的人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课堂上,我牵你的手,你牵我的手,每一个人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家一起成长,这比其他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具体得多。你会完全觉得他是在对小孩说小孩能听得懂的话。


再来看一句:“懂的时候,要能够有让自己懂的力量,要聆听对方的轻声细语,并与自己的想法结合。”对照我自己的课堂,我发现,学生比较在意听站在面前的这个老师的话,而不太在意听旁边同学在说什么,所以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建立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关系。


反观我们的班级班训:“要么成为说谢谢的人,要么成为被说谢谢的人”,“所有我能做到的事情,不仅要做到,还要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对照日本的小学课堂教育,他们一直在教小孩心里有别人,我们是在教小孩要卓越,要胜过别人。


第二件事,要能探知未知的世界,不是将已知的事告诉孩子们。每天要想想我们到底在教什么,有多少东西是小孩通过搜索引擎就能找得到。


第三件事,在不孤独的前提下成为自立人。每个人在教室不孤独、不孤立,每个人有困难的时候都能安心地跟别人说,这个我不会呀,谁来帮我?一道数学题你讲了八遍,班上还是会有人举手:老师,我还是听不懂。如果是那样,就是一个安心的课堂。




只有谦卑,才能找到方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我的班级的教学基础是什么。日本标语很少,但是有一条给我震撼很大:“只透过老师的力量来教学是不够的,要透过学生来相互支持。”


最后,我想以这个来结尾——


你教训的这些学生,其实他的存在,也很有价值。碰见这样的小孩,我们永远只能假设我还不够懂他,我还没有找到理解他的路径,他本身没有好坏。


我之前是教体育的,那一节体育课,教室里跑来一只老鼠,全班吓得奔跑的奔跑,打架的打架。只有一个小孩把那只老鼠打死了。


当时我好感激那个小孩。可是,在这一天之前,有十几次上课我并没有好好看过这个小孩:功课很差,不善发言。可是在这节课上,我竟然感受到了他存在的价值。


我凭什么当老师?我们只是没有遇到这样的机会,我们总是用学科知识、学习的角度、听话的角度来判断,来感受,来回馈。


所有这些,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每个小孩都不一样,只有我们谦卑,才会找到方法。


声明

文章转自教师博览。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