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观禅修的目的不是减轻你正在遭受的痛苦,而是帮助你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重生520 2017-01-19

仅仅觉知是不够的

(德加尼亚禅师问答集)


日常生活

 

禅修者:怎样在禅修中心之外的日常生活中禅修呢,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禅师:你想怎样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呢?如果你真正想继续禅修,心就会找到方法。只有当对禅修的价值有一些真正的理解时,心才会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做持续的努力。不管你学到多少技术,如果心没有想在生活中禅修的真正愿望,你就不能在“外面”的世界运用任何一个。一个已经理解了禅修的利益的心,将会找到时间和巧妙的方式去运用在禅修中所学到的东西

那些真正对他们的心的品质感兴趣的人将会一直观察心的品质。他们将学会怎样总是保持心的品质在最可能好的状态。如果你能够清楚地看到,觉知时的心和不觉知时的心二者之间品质的巨大的不同,你将自动地想要越来越频繁地保持觉知。这正就是我为什么经常问禅修者,他们是否觉知到心的品质的原因,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清楚地看到心觉知时和不觉知时的不同的原因。 

禅修者:谢谢您,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建议。它与我以前曾经听到的东西都非常不同。我需要花一些时间去消化。 

禅师:我真正想鼓励人们为他们自己做一下计划。你们都已经禅修了一段时间,你们有基本的工具。你们需要理解禅修的利益,然后禅修的动力才能从内心里生起。如果你的心不在那里,你永远不会付出最好的努力;你永远不会充分发展你内在的潜力。

  


禅修者:在我的工作中,为了记住许多细节,并且及时完成手边的任务,我需要用许多的精力。我通常感觉到非常紧张,在一天的末尾我总是觉得非常疲劳。

禅师:当你工作时,你理解为什么你会变得紧张吗?

禅修者:我想是因为我要用许多的精力的缘故。 

禅师:为什么你要用这么多的精力?你需要弄清楚为什么你要用这么多的精力去做你的工作。

禅修者:我怎样才能弄清楚呢?

禅师:检查你心里抱有的想法。当你工作时,看着那些想法,观察那些你怀有的观念和念头,同时也去注意当这些想法出现时给你带来的感受。

你已经知道了是精力的问题引起了紧张。你也需要认识到,是因为有太多的努力,所以才会有紧张。你使用的精力超过了你实际所需要的。

禅修者:我有期限,我需要在一定时间之内做完所有的工作。我总是感觉到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我需要继续。然后我总是感觉到疲劳和紧张。

禅师:这只是在解释为什么你会变得紧张。为什么你投入这么多的精力的主要原因是你有焦虑。

禅修者:是的。

禅师:现在你需要理解为什么你这么焦虑。你对你做的工作不熟练吗?

禅修者:我想我还是比较熟练的。我总是能把工作做好。

禅师:所以只要你有这种焦虑的感觉时,去觉知到它们。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感到焦虑。焦虑对完成一个工作是必需的吗?

禅修者:不是的。

禅师:每次当焦虑出现时,你需要认出它。观察这些感受将帮助你理解某些东西,这将使你的心放下。记住内观禅修的目的不是减轻你正在遭受的痛苦,而是帮助你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当试图处理一个情绪时,你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当我有这种情绪的时候,它是使我的身和心感觉好,还是不好?”这种情绪令人愉快,还是不愉快?如果每次情绪生起时,你都能认出它,也知道它在身和心上感觉愉快还是不愉快,心就开始思考是否值得去怀有这种情绪。最终你的心会认识到不必怀有并且忍受这种情绪。一旦你知道某些东西感觉不愉快,你还会继续沉溺其中吗?

禅修者:不会。

禅师:好的。第二个问题:“这个情绪是关于什么的情绪,它指向什么目标?”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情绪?”第四个问题:“这个情绪是必需的还是多余的?”

这些问题会对禅修有帮助,因为它们激发出兴趣,并且鼓励我们运用我们的理智。当我们得到一个真正的答案时,当心真正看到某些东西时,它就放下了。你的情况,那就意味着心放下了你遭受的焦虑。

如果每次焦虑的情绪出现时,你都观察并且认出它们,它们就会降低。但是只要你还没有真正地理解它们,它们就会反复地出现。你必须持久并且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你的心真正理解并且放下。

你也可以问自己另外的一些问题:“谁在生气?”“生气是什么?”所有的这些问题使心感兴趣、清醒并且警觉。你对禅修会变得更有兴趣。一旦你正确理解了怎样练习内观禅修,你将永远不会感到无聊。你将总是试着去弄清楚为什么事情会发生。但是不要问太多的问题,不要把自己搞得狂热!通常,一次问一个问题就足够了。问问题的目的,是保持你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真的感兴趣。


禅修者:我现在很难继续禅修。我的工作是负责生产线上的包装和移动,所以我经常忘记。

禅师:为什么我们会忘记,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禅修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是我们正在做什么,而是我们做事的方式。是因为我们渴望把事情做好,是因为我们想很快就把手边的工作完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观察我们的心,我们真正需要检查我们是在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工作。

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和定(心的稳定性)呢?

禅修者:我希望能找到一个没有这么多的压力的工作。但是我认为主要因素还是尽可能多地去继续禅修。

禅师:是的,当有许多的负担,许多的压力的时候,禅修是比较困难的。试着从你工作的困难中去学习。是什么使心焦虑不安?为什么你会失去正念?为什么心会这么迫切和渴望?匆忙是必需的吗?用这样的方式去调查将帮助你更有技巧地处理困难的情况,并且将防止不健康的心态接管你的心。

禅修者:好的,但是我怎样才能在一个需要非常快速地做事的工作中保持正念呢?因为我的工作有限期,我需要非常快并且有效率。

禅师:只需要尽你的可能去做。抓住并且重视每一个禅修的机会。当你工作的时候,试着去觉知你是怎样感受的,去觉知你经验到什么样的心态。但是不要努力去专注,放松并且轻快地去做。当你使用太多的精力去禅修的时候,你就不能正常地工作。当你在工作上太专注时,你就不能保持正念。你需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禅修者:好的,我试试。你能给我一些关于在谈话中怎样实践正念的具体建议吗?许多的办公室工作都有许多的电话交谈,同时我们也总是需要和我们的同事交流。

禅师:那需要大量的练习。每次你同别人通电话时,或者当别人接近你时,努力去记得检查你是怎样感受的。你对那个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从早到晚,无论工作时间还是非工作时间,当你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养成一个总是去检查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的习惯。当电话铃响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感觉?心是否很想迅速地拿起听筒?你需要注意到这些东西。


禅修者: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要接待一些非常苛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生气和挑衅的客户。我非常希望得到一些怎样处理这样的情况的建议。

禅师:每次当你面对生气或者苛求的顾客时,检查你的心是怎样感受的。他们的贪和嗔是他们的问题,你需要看看在你的心中是否有贪和嗔。

禅修者:问题是当面对着有这样强烈情绪的人时,往往就自动触发了我的相同的情绪。当我见到禅修大师时也是一样,他们的心的那种平静立即就能影响我的心。

禅师:当然有这种心物关系;也就是说,当对象是积极的时候,心容易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去反应,当对象是消极的时候,心往往也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去反应。这需要多多练习观察心,从而能够理解这些过程。通过理解,心会得到一定的稳定性,它不再会受消极或者积极的对象和经验这样强烈地影响。当理解一步步地成熟,心会变得越来越少起反应。它认识到每次当它盲目地起反应的时候,它就不自由。因为这些原因,心将变得对“在内部”正在发生什么越来越感兴趣,并且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调查。

每次当喜欢或者厌恶生起时,心不仅要去觉知到它,而且要问自己为什么喜欢或者厌恶会产生。然后它会认识到对象并不是天生的积极或者消极的,而是我们的评判,我们的观念才会使它这样。只要当心认定某个对象、目标或者人不好时,它就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去反应;当它认定好时,它就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反应。一旦你能看到这些评判,你需要更进一步地调查:这种评估是基于智慧还是愚痴?如果是基于愚痴,心就会用贪和嗔去反应;如果是基于智慧,心就会只是看着它本来的样子,而不会有喜欢或者厌恶等任何的反应。

当通过观察我们的愤怒而真正理解它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的时候,如果我们面对着一个愤怒的人,我们就更容易生起同情。我们知道他们的感受,我们很容易与他们共情,所以我们就不再变得愤怒。

 


禅修者:在食物和吃饭的问题上,我有很多的忧虑。我努力去避免吃某些食物,并且尽可能地去保持觉知,但是我发现这很困难,因为我很快就对保持正念产生厌烦的心理。

禅师:你变得厌恶,是因为你去觉知的动机是忧虑,而不是智慧。心记得在过去因为吃了不健康的食物遭受了许多痛苦,它不想再遭受了。它非常努力地去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就投入了太多的精力。

去注意到你的心态——当你因为吃了不适合你的食物而遭受痛苦时的心态,当你努力去避免痛苦时的心态。在吃了不合适的食物之后痛苦有多强?你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观察?你需要引入觉知和智慧到这些情形中。

 


禅修者:我想谈谈日常生活。当有嗔心的时候,当有不舒服的感受的时候,或者当心很焦躁不安时,根据我的练习,我的反应是去平静身和心。你说不要那样做。你告诉我们把觉知转到嗔心和不安的经验的本性上。是这样吗?

禅师:去觉知是第二位的。首先你需要看看是否你接受这个嗔心,是否把这个嗔心认同为“你”。关于这个目标,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首先需要正思维。

禅修者:那么这种我已经听说了许多次的、健康和不健康的整体观念,也包括在禅修里。这跟你经常说的有点相反,因为你说健康或者不健康不是那么重要。

禅师:我没有说它不重要。禅修是去理解一个健康的心是什么,一个不健康的心是什么,去真正地了解你自己。健康的心是谁的心?不健康的心是谁的心?它是你的心吗?对一个目标生起正思维是健康的心,对一个目标生起邪思维是不健康的心。你要去观察这个,因为你真正地想了解自己,因为你想理解如其本来的本性。

使身和心平静下来的目的是使你能够观察。运用正思维,提醒你自己“这不是我,这是情绪的本性”同样会使心平静下来。你需要一个平静的心去观察。如果你发现用这种正思维的方式不起作用,然后你可以用那种你已经知道的方法。但是,然后不要忘记用平静的心去观察。

为什么一个健康的心会生起?为什么一个不健康的心会生起?什么是健康的心或者不健康的心?为什么一个健康的心会成长?为什么一个不健康的心会增强?为什么一个健康的心变弱或消失?为什么一个不健康的心消失?这些都是你调查的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