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节目现场来了一位郑叔叔,他曾患过脑梗、心梗等疾病,但是在脑梗心梗发生之前,他已经有下肢缺血的症状出现了,这些症状就发生在腿脚上,只是被他忽略了,究竟腿脚上的哪些变化预示着出现了下肢缺血呢?
下 肢 缺 血 专家告诉我们,造成慢性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的原因有很多,但是90% 以上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在重症的下肢缺血里面,约60%的病人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
下肢缺血的症状
■ 脚毛脱落和趾甲变厚
脚毛的脱落和趾甲变厚是下肢缺血非常早期的症状,尤其是大脚趾脚背的汗毛,由于腿部血管出现堵塞,血液中的营养无法提供到远端,导致大脚趾原来挺丰茂的毛发突然变稀疏了,甚至没有了; 趾甲变厚的特点是由于缺血发生灰白色的增厚(灰趾甲的增厚是黄色的增厚),并且趾甲中间是空心的。
■ 间歇性跛行
■ 腿麻腿凉腿疼
由于下肢血液供应少,体温会变低,就会感觉腿脚发凉、麻木,这往往是营养代谢障碍以后导致的神经末梢的一种感觉,这也是下肢缺血非常重要的症状;
①专家告诉我们,在麻木、发凉、腿疼的基础上看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如果是腰椎的问题就不会有脚毛脱落、趾甲变厚的症状;
②其次再看动脉的搏动,如果动脉搏动减弱了甚至摸不到了往往提示不是腰椎引起的问题;
③如果是腰椎的问题,即使脚凉两只脚的温度也是一样的,而下肢缺血的话,两只脚的温度会有差别。
■ 动脉搏动减弱
侧 支 循 环 一旦出现了下肢缺血我们应该怎么办?
专家告诉我们主要工作的血管如果堵住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侧支循环的方法,增加其他细小血管的功能,通过微细血管绕过堵塞的主干跟远端的血管交通,代偿部分血流供应到远端,这些微细血管就称为侧支循环。
正常情况下,主干血管通畅的话有一些血管是属于休眠状态的。它的这些侧支可能存在,但是没有作为主要的供血区域。这就跟水渠一样,一条主干水渠如果通的话,其它的那些分支就不是主要的,但是如果由于淤泥、石块堵塞了主干水渠,水流迫不得已就得改道,就会把其它的小支流越冲越粗越冲越大,这就是一个建立侧支循环的过程。
自 救 方 法 专家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下肢缺血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微创治疗来解决。在早期可以通过一些自救的方法来延缓下肢缺血的发展速度、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第一条:尽可能的多走路
即使出现了间歇性跛行的症状,走一段路会感觉到酸痛,那就休息一阵再走,休息好了再继续走,绝对不能因为腿疼就不走路了。
第二条:做一些锻炼腿部的运动
平常坐在沙发看电视的时候可以顺便做一些锻炼腿部的运动,比如蹬三轮动作、勾脚背的动作以及一些腿脚部的交叉伸缩动作,根据自己能承受的频率和幅度尽可能的多做一些。这些动作能够增加下肢肌肉的锻炼,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第三条: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一开始说到的郑叔叔他的疾病与他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郑叔叔以前非常爱吸烟喝酒,一天两包烟、六两酒,有时候一顿饭能吃一斤肉还不爱运动,这些都很容易加速或者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所以改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预防下肢缺血的方法。
|
|
来自: huaxiangdong01 > 《btv养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