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厦门的胡桃里音乐酒吧,一位电视台的主持人朋友给我提了几个建议: 你们学习界太不快乐了,你们要制造快乐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快乐,选秀太严肃了,真人秀为什么火,因为大家都想开心。 那我的第一个问题是: 怎么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根据你会的,你可以尝试精简一点,比如: - 如何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 如何让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那我思考的路径是: 1.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2.我们平时阅读的路径是什么?有多少个环节我们肯定会路过? 3.我们期待阅读的结果是什么? 好,目的,路径,结果我们找到了,那第二个问题来了: 这个三个要素,大家痛苦的事什么? 目的上的痛苦:没有目的,不知道读什么 过程上的痛苦:读不完,读不进去,太费时间 结果上的痛苦:记不住,用不上 找到尽可能多的痛苦,然后问第三个问题: 我能解决他们的痛苦吗? 哦,不对,不是我能不能,而是我如何解决他们的痛苦? 一旦这个问题每天都在你的脑海里,你吃饭,睡觉,逛街,你的潜意识里都会去寻找解决方案。 在 Jan Chipchase 和 Simon Steinhardt 合著的《观察的力量》,有这样一段话: 察觉力经常就是创造力的根本前提,我们很难想象官能感觉迟钝,look everything but see nothing 的人会有很强的创造力。 能动员多重感官的直觉,敏锐掌握周遭环境的讯息,并深刻解读其中的脉络和意义,感知一般人所难以察觉细微的差异(nuance)的人,是掌握来创意流程的开端。 拿阅读这件事情来举例子吧: - 察觉:我先是察觉了自己的阅读问题,买了很多书,但是没有读几本,读了很多小说和故事,但是好像并没有中职场得到什么提升和帮助。 - 梳理:阅读分几种类型?我们读一本书的步骤是什么:先看什么,后看什么,为什么经常会只翻前面几十页? - 如何解决:我尝试学习快速阅读,用20%的时间来获取80%对我重要的内容;我学习主题阅读,学会从十几本书中快速萃取对我有用的主题知识;我学习知识管理,来不断的帮助我强化的每一个知识体系,比如今天看到一篇根阅读相关的文章,我就会去判断,这篇文章和我现有的知识体系是否有价值,会冲突吗?可以替换吗?还是可以直接添加进来进行补充? 罗振宇在得到app上有一期周二例会上提到了什么是知识变现,有一句我记忆犹新: 给特定用户,提供可以持续的,可以交付的解决方案。 而有一天当你写了很多,做了很多分享,但是发现自己依然不知所措,好像做白忙活,可以拆解一下这句话。 或者参考一下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思路。 我是彭小六,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