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狼色wolf 2017-01-20

  徕卡相机的历史,几乎可以说就是35mm胶片相机的历史。所以,如果我们非要从1913/1914年奥斯卡·巴纳克发明了用35mm电影胶片制造出第一台轻巧便携的135相机的原型机的话,这个话题就会扯得有点长了。简单点讲,在那个以大画幅为主的时代,摄影师需要携带包括帐篷式的暗房之类的装备才能出门拍片,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加技术劳动。当时已有宽度为35mm的带齿孔的电影胶片,有一定的需求就是用一小段电影胶片试拍并即刻冲洗出来看样,所以1911年从蔡司转投徕卡门下的奥斯卡·巴纳克就自己搞出了一台可以拍摄35mm电影胶片的相机,这就是徕卡原型机,也是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时用的帐篷式暗房

  一盘电影胶片大概有122米长也就是400英尺,剪多长一截放到相机里合适呢?奥斯卡·巴纳克展开双臂的距离大概是1米72,也就是他自己身高的高度,加上片头一卷135胶卷的可以拍摄36张,这也是奥斯卡·巴纳克随便这么一量就决定下来直到今天。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奥斯卡·巴纳克

  原型机到了1923年试制了PROTOTYP1和PROTOTYP2两个型号之后,到了1925年徕卡1型正式量产。虽然“底大一级压死人”这样的争议持续了近100年,但大家还是更欢迎轻巧便携快速的徕卡相机。徕卡相机受到追捧一直到二战之后,也就是1952年的样子。从1925年到1952年之间的徕卡相机,都是L39口的螺口相机。

划时代的徕卡M3与联动测距的诞生
  然后…….我们着重讲讲徕卡M胶片相机里面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徕卡M3吧。
  在我看来,徕卡M3奠定了一切现代徕卡M相机的基础,它所蕴含的力量简直可以说超越了那个时代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准。大概相当于什么呢?好比是大家有一个梦想,比如说登陆火星。然后忽然有一天,德国人宣布他们已经在火星上了。大概相当于这种程度的划时代意义。然后,这是1954年的事。够厉害吧?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著名战地摄影师Larry Burrows在越战中被毁的Leica相机

  徕卡M3的研发其实是从二战前期就开始了的,也就是40年代初的就开始了。但是二战期间徕卡只能接受军事订单,不能从事民用摄影器材的研发,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当时的徕卡首席设计师和摄影产品发展部门经理威利·施泰因在图纸比例上做了手脚,一边研发航空侦察相机,一边在进行徕卡M3的设计。因此徕卡M3的发展虽然在二战期间受到很大的延误,但从未中止过。
  徕卡M3的革命性的地方,也就是奠定了未来M系列相机的走向,甚至决定了今天的徕卡M相机是什么样子,核心是联动测距取景器和M卡口。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徕卡M相机的联动测距取景器效果

  徕卡M相机的联动测距取景器在1935年到1941年期间就申请了好几项专利,包括取景器亮框线切换拨杆的专利在1936年就已经申请了下来。随着专利的完善,最终在徕卡M3上呈现出来,这是一个综合技术的累积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联动测距取景器的德语单词是Messsucher的第一个字母是M,徕卡M系列的命名就由此而来,可想而知联动测距取景器对于徕卡M相机的重要意义。
  内置亮框线、带有近距补偿,可切换不同焦距镜头视角的取景框线,较长的测距基线以保证足够的测距精度、与镜头联动的凸轮测距范围从0.7米到无限远。好像简单几句话可以概括徕卡M联动测距取景器的特点似的。实际上,从1954年开始,即便是到了今天,从未有任何一个别的相机品牌,能够造出超越徕卡M联动测距取景器的!我有一本叫《徕卡拷贝》的书上收纳了全世界大概300台各种各样的仿制徕卡M的照相机,即便是不计成本倾国之力,也无法在综合性能上达到(就不用提“超越”这两个字了)徕卡M联动测距取景器所创造的高度。甚至50年之后,日本人复刻的尼康旁轴相机、蔡司依康旁轴相机的取景器,仍然达不到徕卡的水准。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Leica M3的取景器结构图

  徕卡M的联动测距取景器在M3上达到了终极高度,是现代M相机的起点,也是丰碑。后来的徕卡M相机在取景器上即便是加上了现代化的光学设计,多半也只是在倍率上调整,都不及M3的取景器复杂。这也是时不时徕卡M3会被拿出来炒作一番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徕卡M3奠定的是徕卡M卡口,1954年的徕卡M卡口跟今天的并无二致,只是在进入数码时代之后在卡口上增加了一组非物理接触式的6Bi代码,让机身可以自动识别到安装了哪支镜头以便进行暗角畸变之类的补偿。随着相机内处理芯片速度和内存的增加,手动指定镜头规格也可以,卡口环上增加的这一组6Bi代码只不过是为了能“自动”选择镜头而已。所以,1950年申请M卡口专利,在1954年的M3上正式推出,结束了螺口镜头安装拆卸不够方便的问题。只需要很小的一个旋转角度,就能安装或拆卸镜头,熟练之后可以不用看着相机镜头,仅凭触感就可以完成。所以大家不要忽略掉徕卡M镜头上那个直径为3mm的红色圆点,它不仅仅是对齐镜头拆卸按钮的标志,还能凭触感来确认镜头的安装角度。

一直被模仿的M3与从未被超越的传奇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璃材质的红色圆点

  插一句题外话,徕卡M镜头上的红色圆点是玻璃材质的,从50年代开始由徕卡公司在德国一间玻璃工坊定制的玻璃珠。它像宝石一样是不会褪色和磨损,非常完美。
  徕卡M卡口有一系列的特点,首先是由于足够短的法兰距,在设计上可以通过转接环兼容原来的L39螺口镜头,也能够制造出50/0.95这样超大光圈的镜头而不会因为卡口内径的原因造成遮挡。可以说在光学设计上就带有很强的前瞻性。在M卡口正面3点钟的位置内的卡口法兰可与取景框线拨杆联动,不同的镜头触及不同的深度,实现安装镜头以后自动切换取景框线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厉害,后面几十年的徕卡相机仿制者们多数都只能在取景器顶上装一个拨杆手动切换。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分为两种快门速度的快门速度拨盘

  徕卡M3还有一些特征是具有开创性的。整合了快门和慢门的快门速度盘就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照相机上的快门速度盘往往会分成1秒-1/30秒的慢门速度盘和1/30秒-1/1000秒的快门速度盘两个。内在的问题是:快门的结构要重新设计;外在的问题是:整合了快慢门的快门速度盘才能方便地与测光表进行联动。所以徕卡M3的快门是全新设计的,与1954年之前的别的徕卡相机并不相同。此后所有的相机在生产机械控制的焦平快门时都从原理上继承了徕卡M快门的概念包括日本相机的设计。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1954年科隆的photokina展会上亮相的Leica M3

  在1954年的德国摄影器材博览会上亮相的徕卡M3相机立刻引起了摄影界极大的关注。这是一台直到停产后几十年对摄影界都极具影响力的相机,它完美诠释和建立了现代徕卡M相机的标准。上市仅1年时间就销售了5万台,到停产时的1966年总共生产超过了22万6千台。

不止情怀的Leica M相机 之Leica M3篇
少见的Leica M3D版本

  好在徕卡M3的特别版本并不是太多,有约3000台左右的原厂黑漆版本和一百多台军用版是M3中的罕见版本,定制的数台M3D就更难得一见了。最早期的701300号以内的顶部成棱角型的M3也比较罕见,这些少数机型都是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

  徕卡M3量产的版本在12年的生产期间,陆陆续续有一些改进的地方。最初的机身号700000-915250之间的M3是两次过片的,从915251开始改为一次过片式的。初期的M3的快门速度标示为:1、1/2、1/5、1/10、1/25、1/50、1/100、1/250、1/500、1/1000秒,从854001之后改成了现在采用的等倍式的快门速度标示。

  初期的M3跟现在的M Typ240一样,反正内置了自动切换的联动取景框线,就没有安装取景框线切换扳手。为了能在不安装镜头的情况下查看镜头的视角范围,从785801号机身开始,在徕卡M3的正面安装了取景框线切换扳手。

  950000号徕卡M3之前的相机背带挂钩是大型的,之后的改成小型挂钩并移动到机身前方的斜侧面,这样在安装镜头后可减少镜头下垂的情况。

  徕卡M3的取景器框线最广是50mm,这是缺点也是优点,缺点是使用35mm镜头可能要适配“眼镜”版本或需要外置的光学取景器。优点是它拥有徕卡M系列相机中最大的0.91倍的取景倍率,对焦的精度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锐意网商城和公众号信息


锐意商城


锐意网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