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去香港买保险的七大理由

 昵称57ZCq 2017-01-22

“我”不去香港买保险的七大理由

OK保险网 10-21 12:23

OK保险网10月21日消息最近小编看到了很多吹捧去香港买保险的文章,看的心情澎湃,恨不得立马飞去香港。但是经过小编仔细研究,发现去香港买保险也不是像说的那样美,下面OK保险网小编就总结了几条不去香港买保险的理由,如下:

要亲自去香港签合同—现在谁还敢去HK

在香港买保险,第一次签合同时必须本人到香港签字,保险合同才能生效,否则保险合同不受香港保险法保护。也就会成为地下保单,出现意外很可能不会赔付,也无法得到法律保护。除此之外,考虑到最近香港打死内陆游客的事件,还是风险不小

人民币大幅升值 理赔时是港币哭死你

大部分香港保险产品均以美元或港币计价,也就是说买保险缴的是美元或港币,赔付时也是美元或港币。港币兑换人民币的价格比在七年内就从1.2跌至0.8左右,而对寿险、重疾等险种来说,缴费周期长达2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这其中带来的汇率风险自然是不容忽视。

香港失踪七年才能宣告死亡

法律和政策规定有很多不同,比如,内陆失踪两年即可宣告死亡,香港法律规定则是失踪7年才可宣告死亡。

发生理赔纠纷 资本主义律师会“照顾”好你

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只受香港保险法的约束,当发生纠纷时,内陆投保人可以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申请,如果协调无果,必须在香港找资本主义社会的律师打官司,需要投保人承担经济费用和时间损失。

医疗险、意外险香港没有优势

因为内陆与香港的医疗险和意外险在保费和保障的范围上相似,没有必要舍近求远的去香港买这两种保险。当发生保险责任时,内陆保险公司网点多,直接给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代理人打电话要求理赔更加方便、快捷。而如果这种险在香港买,一旦出现保险责任,你需要准备好材料寄到香港,香港保险公司理赔时给你开出支票(币种:港元或美元),你需要在内陆银行兑现,或换汇等,这样会浪费你更多的时间,也可能还有汇率带来的经济损失。

重疾险医院没有等级划分但也不是所有医院都赔

在香港购买的重疾险,虽然保险合同上对医院等级没有要求,但是,生活在内陆的投保人要问清楚什么样的医院开出的就诊证明是可以得到赔偿的(这个具体要以保险公司的规定为准)。所以这个重疾险虽好,但不是对每个人都实用。如果你在内陆就诊的医院不符合香港重疾险就医标准,即使买了重疾险也没有用。

投连险投保期限长的不要不要的

香港的投连险一般投保期限在5,10或者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2003至今,10年来港元兑人民币贬值了约24%,也就意味着你的投资收益在过去十年间也贬值了24%,所以再高的收益也抵不过10年间港元贬值。从过去10年港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来看,投保人会体会到,保险在缴费阶段,随着人民币升值,我交的保费其实越来越少了,对你合适;但是保险在返还保费和收益时是以港元来返还,你就傻眼了,因为港元不再那么值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