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笔者很喜欢的丫鬟有三个,一个是善良大度“善”平儿、一个是与黛玉亲若姐妹的“暖”紫鹃,另一个则是颇受争议的心比天高“美”晴雯。 87版《红楼梦》中,晴雯拖着病躯费力地为宝玉织补雀金裘时,笔者为这个至情至性的女子的魅力所折服了。后来查抄大观园,王夫人把病重的晴雯撵出大观园,这个被人世抛弃了的少女最后在一领芦席上停止了呼吸。 笔者感到心痛之余发现了曹公埋下的一个小细节,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是这么描写晴雯死前的活动的: “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只有倒气的份儿了。”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道:“一夜叫的是娘。”宝玉拭泪道:“还叫谁?”小丫头说:“没听见叫别人了。” 晴雯死之前要强,高冷不愿居于人下,所以判词说她心比天高。曹公不会让这样一个高傲的女子在死前喊着自己的爱人,因为姿态太低,完全不符合晴雯心比天高的人设。晴雯虽然对宝玉有感情,但她毕竟是高冷的人物,还没有低贱到死前还想着宝玉的地步。所以说她是不平凡的,她不是为男人活着的,也不是为宝玉活着的,她是极有独立精神的女子。如果死前喊宝玉,那意味着宝玉成了她生命之所系,如果男人在一个女子的精神世界里有这么重的分量,换言之这个女子为男人而活着的,那她的生命就没分量了,也就不是一个高冷的女子了。 其次,笔者还认为,晴雯应该是了解宝玉的,远比宝玉更了解她。事实上宝玉一直以来就没有能力去保护他所爱的人,晴雯应该深深了解这一点,也不会因此而怪他。事实上宝玉偷偷来看她,她把指甲给了宝玉并交换贴身袄子后,担了这个虚名之后,已经没有太多遗憾。 当她被逐出大观园,继而生病,一个高傲的女子瞬间弱成这样,而且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含恨就死。所以体会一下临死前的晴雯,心理状态是她人生中最弱,最缺乏安全感,最需要倚靠的。她支撑了一辈子的心灵,这时候面对纷至沓来的打击,就此坍塌了。她最需要还是外界的支持,宝玉是她感情所托,但贾宝玉却完全没有能力给予她这种精神支持。她只能呼唤自己没什么印象,不知身在何方的娘,这是她唯一可以倚靠的精神寄托。 爱已经了结,剩下的就是恨和冤屈。二流小说家或许会写一直喊宝玉而落入俗套,而曹公写喊了一夜的娘亲,却是深刻到直指人性的地步。细想这个场景,是十分凄凉令人动容的。寄身贾府,安享荣华,平日里或许晴雯很少或几乎不会想起自己不知身在何方的爹娘。但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在自己最孤独死去的晚上,晴雯呼喊自己的母亲,诉说自己的冤情。雕栏玉砌富丽堂皇的贾府,却如同狰狞巨兽吞噬一个个年轻女子的美好青春;慈眉善目的吃斋念佛人,却原来是心狠手辣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正是: 世人都晓荣华好,只有爹娘忘不了! 繁华如烟转眼逝,泣血呼唤谁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