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讲究外圆内方

 宛平2008 2017-01-23

 中庸性格,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中和、中庸。

曾国藩对中和、中庸的掌握,是非常熟练的。在内心里,他以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严格要求自己。在原则性的问题上面,决不动摇。但是,在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他又时不时地掺杂一些权术,以使自己处在有利位置。总而言之,曾国藩是大儒,不是腐儒。

“忠”,是儒家特别强调的一个理念。曾国藩对清廷忠心,在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上,曾国藩决不会动摇。所以,当他手握二十万雄兵,控制江南半壁江山的时候,他也不曾滋生推翻清朝的念头。守住原则,这就是“内方”。

但是,曾国藩并不愚忠。他敢于拒绝执行清廷的瞎指挥,也敢于耍权术消极对待清廷的错误指挥。这种反抗,并不是不忠。曾国藩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清廷的统治。所以,反抗,也是一种忠心的表现。只是,这种忠不是愚忠。

1860年,英法联军威逼北京。僧格林沁、胜保的八旗兵挡不住列强的铁蹄,京城危急。这时候,病急乱投医的咸丰皇帝,命曾国藩派湘军名将鲍超率部北上勤王。

北上勤王,本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但是,鲍超所部霆字营是湘军中最能打的部队,如果此时北上,太平军势必趁机西进,湘军之前取得的战果很可能功亏一篑。所以,曾国藩不是很愿意鲍超北上。

在李鸿章的指点下,曾国藩耍了点小权术,挡掉了清廷的错误指挥。他给朝廷上奏,说勤王是大事,理应从他和胡林翼两人当中选一个北上,鲍超级别不够。

奏折往返需要十几天,等清廷收到曾国藩奏章的时候,和谈已经成功。这样一来,湘军就不必北上勤王了。

在这个故事中,曾国藩虽然拒绝了朝廷的指挥,但其目的仍在于更好地维护清朝统治。他知道,列强志在通商,并不想推翻朝廷,真正想推翻朝廷的,是太平天国。一心一意对付太平天国,才是真正的忠。“外圆”做到了,“内方”也做到了。这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