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生抄袭剽窃须警钟长鸣

 厘瞿公馆 2017-01-23

国内最具潜力的科学自媒体



最近,两则新闻引起社会关注。


其一,复旦大学毕业的博士仇某某的博士论文《政策执行研究——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为例》被指涉嫌抄袭天津大学博士亓俊国的博士论文《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1月17日澎湃新闻披露后,复旦校方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并与1月21日作出撤销仇某某博士学位、停止其导师招收研究生资格的决定。


相关链接:


《我们比对过了,这两篇相隔三年的博士论文几乎一模一样》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02659

《复旦回应博士论文抄袭事件:已启动调查,如属实将严肃处理》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03004

《复旦大学:仇思隽论文抄袭事实确凿,撤销其博士学位》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05631


其二,北京大学博士于某某在校期间的期刊学术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存在严重抄袭,北大撤销其博士学位。于某起诉母校,日前法院判决北大撤销于某的学位有违正当程序,北大表示将上诉,“最终要维护学术的纯净和清誉”。


自古以来,抄袭剽窃都被认为是“不学无术”“君子不齿”,并且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抄袭剽窃几乎是“一抓一个准”。那为什么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的高校,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并“亡羊补牢”呢?


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研究生只是忙着学习和研究,而对于学术规范不甚了解。他们不知道什么算是抄袭、如何妥当地引用别人的论断和文献。本科阶段,也很少有专门的学术规范课程。


每年到了秋季开学的时候,很多高校都会组织新进校的研究生参加学术道德宣讲会,有的高校甚至规定:如果没有参加学习,那么不能修读研究生专业课。但如何把听到的学术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个问题。


有很多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在写作方面并非“秀才”。笔者带的10多个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好的只有1-2个。笔者看到有些学生写学位论文时,电脑屏幕上都开着几个窗口,在“参考”别人的论文。他们写学位论文的绪论部分尤其吃力。因此,加强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和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研究生平时的管理和进度监督。有一些导师平时对研究生疏于管理,研究生平时经常外出实习甚至开网店,到了临交毕业论文前两个月才开始写毕业论文,那么很可能会忙中出错、粗制滥造甚至出现抄袭剽窃。有鉴于此,笔者让研究生在发表一篇英文SCI论文后,马上把SCI论文翻译成中文,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章节。学生至少提前一年开始写学位论文,一边写,一边交给我验看和修改。


现在,有很多高校在送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之前进行论文查重。并且,一旦学生被爆抄袭剽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导师也连带收到处罚。但笔者认为,简单地进行论文查重和连坐处罚,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学术规范教育、优良学风的养成、研究过程监督、论文撰写训练、论文质量把关等等)都抓起来,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做实验、测数据,更不能像“放羊”那样对研究生的日常研究不闻不问,出了问题以后却一推了之。



转载自:科学网 | 马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