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

 悟世间之道 2017-01-25

  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国内一向是饱受诟病,无论是在家长选择还是在学校选择,能力和素质,在分数面前统统避让。

  因而,我们时常会艳羡欧美的教育制度,也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渠道,想要一窥海外的教育体系,探知他们是如何处理能力与分数的问题。

  其实,海外的发达国家同样对中国的教育方式兴趣浓厚。最近就有不少外媒在讨论上海的教学方式,主题是:中国上海在数学方面的教育方式是否可取?


  可以增加社会阶层流动

  当中国上海加入3年一次面向15岁学生的PISA测试后,从2009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连续4年,上海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测试得分都是独占鳌头,超过了像是德国、英国、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甚至连新加坡和日本都逐渐的只能望其项背了。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那么,上海学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上海小学老师的注意力都只集中在自己所教的科目领域里面。意思就是,如果他是数学老师,那他就只教数学,也只关注数学。

  在上海任职的小学教师,一般都要求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他们教过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对自己教授的科目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也知道不同年龄层学生的学习习惯。

  上海的小学老师,一般都是每天教两节课,剩下的时间,就是给那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针对性的补课,也会和同行们讨论教学技巧。


  “跟上海的老师有所不同,直接担任教学任务的英国小学教师,在上岗前一般都只需要接受为期5天的初级培训。”伦敦阿什伯纳姆社区学校的校长,本·麦克马伦如是说。

  一年或是两年后,他们还要接受一些其他培训,以及教职工大会等等。但是,在特定科目领域里面,跟那些具有五年以上经验的上海老师们,肯定还是没有可比性的

  在英国,中学老师的情况也差不多,老师们在课堂上花的时间很少,反倒是会花更多的时间做教学计划和精炼课程。

  也有其他方面的不同。相比于英国,上海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会更长,从早上7点一直到下午4点或是5点。班级的规模也更大。正式上课时间要短一些,老师讲课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左右,还有15分钟左右安排得比较松散,像是自由讨论之类的。

  上海的学生没有按能力进行分组,每个学生都必须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

  英国教育部门每年都会派教师代表去上海,考察他们的教学方式,麦克马伦就是代表之一,在他看来:

  上海的中小学,在低年级的时候,都是教一些基础的算术,课程进度推进得比英国要缓很多。

  他们(上海的数学老师)看了我们学校的课程安排后,简直不敢相信我们居然会教那么多,而且觉得我们教得很杂

  在四年级或者五年级的时候,他们才会教学生们分数,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到那个阶段,学生们才能顺畅理解乘法和除法

  这基本可以称为‘掌握并且精通’的教学方式:涵盖面窄,之后一点一点的谨慎的增加学习难度和广度,以确保全班所有学生进度一致,并且会进行大量的复习和练习,以确保学生真的理解了

  很明显的是,中国大陆的其他城市,与上海的发展完全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在2015年的PISA测试中,上海、北京、江苏和广东被联合在一起进行了测试,最终的测试成绩排名第五,排在新加坡、日本、台湾和香港之后。

  有人便据此猜测称,上海前几年的成绩其实是不真实的,因为那几年参与测试的学生基数太少。然而,PISA却坚称当时的结果足以证明上海工薪阶层的孩子表现比西方的孩子更好。


  中国教育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使那些处于底层的孩子得以挖掘自己的潜能,他们可以通过高分和文凭谋求到相当不错的工作,这边便增加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

  “但是弊病也很多。”全球繁荣研究机构的汉丽埃塔·摩尔认为。

  弊病就在于,高分数能带给学生高回报,那么,学生就会将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应付考试,换取高分。因此他们也丧失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中国的数学老师面对的就是创造性的问题,而如我们知的是,创造是需要足够的空间、时间和反复思量的。

  我们英国在这方面就比他们做得好,而且中国现在也在尝试向我们学习。

  另外一种对上海教育方式的指责声音认为,这种体系迫使父母们不断给孩子加压,据统计,大概有80%的中国学生会被迫参加校外补习班。

  正如摩尔所言:

  还有一个消极影响,这种体系让中国的父母也变得在孩子的教育中争强好胜,他们比孩子更急,所以,他们就不断的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欠缺提出观点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中国的学生很聪明。上海清洁工的孩子,其数学成绩测试往往高于英国医生和律师子弟们的成绩。而上海的富家子弟,在同一年龄水平上,平均要先于发达国家孩子三个学年。而在三年一次面向15岁学生的PISA测试中,90%的美国学生的数学测试得分低于上海学生的平均分。


  但是测试成绩也仅仅是能告诉你中国学生比较聪明,而已。

  这句话出自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做学生认知研究的教授林小冬。林在美国有21年的教学经验,同时她还是中国人民日报的海外编辑,她认为:

  当他们(中国学生)来到美国念大学时,他们在逻辑性写作、批判性思考,以及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能力上,都显得很痛苦。

  是这样的,中国的教育关注的是对知识的掌握,而美国的教育关注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

  林觉得中国学生这种严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她同样认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当林问她的中国学生们为什么在上课时总是保持安静时,她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如“我的父母告诉我说,除非我知道正确答案,要么就不要发言”“当我的想法跟班上其他人不太一样时,我不太敢表达出来”。

  另外一位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也验证了林的说法。他觉得来自中国的学生都很刻苦,但是,却很少有独特的思想,也缺乏创意,“他们欠缺的是提出观点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老师应该充满激情

  1,他们没有让他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反而让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一种厌烦和恐惧心理;

  2,我从这则新闻里找不到更多的关于上海教授数学的方法的信息,所以,其实不太好评论。但是,我还是说一下我对于“如果他是数学老师,那他就只教数学,也只关注数学”的理解:

  我觉得一个老师应该对他教授的学科有相当深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应付教学需要。一个老师,应该具备解释更高层次的概念的能力,来满足那些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并且明确知道他所教授的课程的应用范围。

  我自己最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就是碰到了一个超有涵养的数学老师,而且,他对学生提问的回答,又会更进一步刺激学生去思考的兴趣。

  3,补充楼上,我同样觉得每个科目的老师都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并且充满激情,而不仅仅只是教授他本职要求的知识(尽管这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会扼杀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


  *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理性、开放、不盲从,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应有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