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评价田英章的书法?

 赵东华 2017-01-26

怎样评价田英章的书法?

就想知道他的书法功底如何?书法成就有多大?
被浏览
205949

怎样评价田英章的书法?

84 个回答

公众号:思纬书坊

12.4更新。

这篇答案的评论区,是我在知乎写书法回答这么久所见最特别的一个评论区——我写了一篇答案,讲我认为田英章的学书思路存在怎样的问题,然而评论者在反驳时几乎没有一个是针对答案中的观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去进行反驳的,而是在讲“气度”、“胸怀”、“包容”、“尊重”……

(有朋友对于答案中韭花帖和八大的例子存在不同看法,

的回答直接质疑我这篇答案立足的根基,关于这些不同意见,我想说不论谁的看法是对的,先感谢你们能客观理性地就事论事。)

其实在写这篇答案之前我就知道很多朋友对田氏兄弟感情很深,正如一位朋友和我说:并不是每个爱好书法的人都能够幸运地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师,对于很多自学起步的人来说,田氏的教学视频给了他们莫大的鼓励和帮助。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很多人的感情深度,已经到了“看到有人批评他就必须要反驳,不论批评得是否合理、不论批评者是为了抹黑他还是在有理有据地讲一些事实”的程度。

因为某些特殊的情感,我的答案没法让你冷静看待、引发正面的思考,这是我不愿看到的。所以我在原答案基础上补充一段:

田氏兄弟自己曾说“学欧不学田”,田英章也在公开场合谈过自己的书法存在问题,相关视频和访谈网上都搜得到我就不贴链接了。

也就是说——“田英章的书法存在缺陷和不足”这个结论,不是我下的,也不是其他答主下的,而是田英章自己说出来的——你们支持、尊重甚至崇拜的人,自己说自己的书法存在问题,这个事实你必须要清楚。

田英章的书法并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田英章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我再次重复。

而我这篇回答的意义在于,以我在书法上有限的经验,去谈谈如何理解田英章的这句话,或者说,为大家理解“为什么田英章自己说自己的书法存在问题”,增添一种角度和思路。

最后,这篇文章讲的是“田英章的学书思路存在怎样的问题”,贴出各位古人的作品是为了说明学书的范本问题,不是“在用其他古人和田英章的字作比较以此来贬低田英章”,评论区自嗨的各位可以歇歇了。


-----------------

原答案:






当我们放眼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是一个个巨牛无比的书法家。

作为热爱书法的现代人,这些书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他们是前进的方向,是奋斗的动力。“取法乎上”、“与古为徒”、“师古不泥”……这些词都指向一个重要的事实——在书法学习中,除了那些教你笔法、结构、审美的“生活中的老师”,古人也是你的老师。

同时,这些词还指向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学习古人时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科学,决定了你在书法这条路上能走多快、走多远、取得多高的成就。

不知大家有没没想过,那些站在历史长河中的书法家们,除了“巨牛无比”,还有哪些共性?

答案有很多:天赋过人、勤奋、文学功底深厚、都和官场沾边……

而我想说的一点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书家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探索书法中的“极限”问题,在取得成功后,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书法艺术中,某种意义上的“极限的代表”。





这是杨凝式的《韭花帖》,一眼看过去就会发现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特别远。

(《韭花帖》现存两个版本,经

提醒,上图为清·乾隆内府藏本,是为摹本;下图为真迹,罗振玉藏本。原答案及后文举例用的是摹本,现补充真迹图片。感谢指正~)

练过行书的朋友都知道,对于行书作品来说,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是特别重要的,从上看到下要“贯气”,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联系、达到气息通畅,所以常规的行书作品字与字的上下距离都很近:



苏轼《黄州寒食诗》

米芾《蜀素帖》

赵孟頫的《赤壁赋》字距比前两者要大,但是和《韭花帖》相比,仍然只能算“常规距离”。

杨凝式的字距,在行书作品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探索出了“行书作品中字距的极限”,他的《韭花帖》就是极限的代表。





这是八大山人的一幅手札。

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都记得一句话:“写字要中锋用笔。”这是因为在楷书和篆隶中,中锋用笔是一个必要的技法,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笔画都是由中锋完成的,也就是在行笔过程中,笔尖必须在笔画正中间。

但是到了行草书就不同了,行草书比楷、隶、篆更强调笔画上的对比变化——粗细、方圆、曲直……变化越多效果越丰富,中锋与侧锋也是一对重要的对比关系,所以在一般的行草书作品中侧锋的运用是很多的,为的是与中锋形成对比,给整个字增添一重关系:

孙过庭《书谱》,箭头所指为侧锋用笔。

黄庭坚手札,箭头所指处,用笔为侧锋。


然后我们再看八大山人的这张:

几乎笔笔中锋,在面对箭头所指的这种极易出现侧锋的转折时,八大仍然固执地选择中锋用笔——“论中锋,没人敢跟八大比纯。”

所以,八大山人探索出了“行书作品中,中锋的极限”,他的作品就是这个极限的代表。






有勇气去探索极限很牛,但也仅限于“很牛”——只有探索成功,才称得上“巨牛”。

探索极限往往意味着追求极端,而一件艺术品的成立需要基本的平衡,当极端打破平衡,也就意味着你探索失败了。所以,如果想立在悬崖边上受万众瞩目但又不会坠崖而亡,需要智慧和手段。

杨凝式冒着“丢失连贯性”的风险,在一幅行楷作品中把字距拉大到前无古人的程度。但同时,他又通过对字形、粗细、距离等处理,把一行字微妙地分成了不同的组,使其不致散乱零落,依然连贯(右数第三行,红线表示杨凝式对字的分组,私以为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经典的几行字“之一,其中奥妙值得细细品味)。

杨凝式把自己推到悬崖边,然后又稳稳站住了。



缺失对比关系,会使书法作品变得单调,单调是行书的死敌,八大却在写行书时直接抛弃了中侧锋的对比;但同时,你看两个红箭头,这是墨色枯湿对比;再看两个蓝箭头,这是方向上的正斜对比;再看红色的圈,这是强化笔画的点、线特征形成的节奏对比——他扔掉一种关系,同时有意识地强化好几种关系,使自己的行书远离单调。

八大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然后也稳稳地站住了。







前文说过:

学习古人时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科学,决定了你在书法这条路上能走多快、走多远、取得多高的成就。

那么面对杨凝式、八大山人这种巨牛的古人时,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才是清晰、科学的呢?

1、他们代表了书法某种意义上的极限,是“站在悬崖边的人”。

2、他们在探索极限时之所以不会走向极端、坠崖而亡,原因在于他们选择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去进行补充和平衡,就是这些东西保证他们能够稳稳站在悬崖边的,这些东西很重要。

3、学习他们探索极限的精神,以及绝处逢生的智慧,在理清书法中的各种元素后,尝试着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突破。

接下来该轮到本文最后一位巨牛出场了: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既有对比变化,又很和谐统一(班级的例子又来了——就像一个班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又能团结在一起,这样才好)。

然而欧阳询,探索了书法中“统一的极限”:

从点画方面去理解,欧阳询把相同的笔画尽量处理得相似,比如上图中,三个平捺长得差不多。

横折也是同样道理。

欧阳询在笔画的处理上运用这种相似的手法使他的“点画语言”非常统一,结合结构上的技法,《九成宫》呈现出了端庄、清丽的美,在唐朝这个崇尚法度的年代,欧阳询通过他的执着追求让楷书的美实现了一个层级上的飞跃。

但是,统一走向极端就是单调、平淡、机械化,为什么欧阳询的字没有这些缺陷呢?因为欧阳询在追求统一的同时,会为相似的笔画赋予微妙的差异。

比如这两个平捺,欧阳询在角度、粗细、出尖长度、出尖方向上都做了微妙区分。


横折的角度、粗细、“肩膀”的高度都有些许不同。


比如这两个横折:下顿方向不同、竖的倾斜角度不同,长短也不一样。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欧阳询通过“相似”去追求极限的统一,又利用微妙的“不同”,去避免走向单调、机械、千篇一律的极端境地。


活学活用的时候到了:当我们学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时,应该有怎样的思路和方法?

1、《九成宫》代表了书法中“统一与对比”的某种极限,欧阳询是“站在悬崖边的人”。

2、欧阳询在探索统一的极限时之所以不会走向极端、走向单调和机械,
原因在于他给字赋予了很多微妙的“丰富”、“对比”、“不同”,去进行补充和平衡,就是这些东西保证他能够稳稳站在悬崖边的,这些东西很重要。

3、学习他探索极限的精神,以及绝处逢生的智慧,在理清书法中的各种元素后,尝试着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突破。


接下来请欣赏田英章临摹的九成宫:


看他对相同平捺的处理:


再看一下原帖:


看他对横折的处理:





“宫”的两个横折,刚才用原帖举过例的,还记得么:


通过他的临摹可以看出:在学习对象——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已经极度追求统一、缺少变化的情况下,田英章继续努力,把仅有的一点宝贵变化完全抛弃掉了。

这是田英章的创作:

看看这些相同笔画的处理:


分析完田英章的作品,我们最后回头看一眼刚才的“活学活用”:

当我们学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时,应该有怎样的思路和方法?


  • 九成宫代表了书法中“统一与对比”的某种极限,欧阳询是“站在悬崖边的人”。

  • 欧阳询在探索统一的极限时之所以不会走向极端、走向单调和机械,原因在于他给字赋予了很多微妙的“丰富”、“对比”、“不同”,去进行补充和平衡,就是这些东西保证他能够稳稳站在悬崖边,这些东西很重要。

  • 学习他探索极限的精神,以及绝处逢生的智慧,在理清书法中的各种元素后,尝试着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突破。







书法的长河激荡而来,流过山间又汹涌而去,其中充满了像田英章这样坠崖的人。
混吃混喝重在掺和
1.田字很漂亮很有特点,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且辨识度高
2.田英章功底极为深厚
3.田英章为当代书法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田英章对书法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有自己的方法和看法
5.田字师于欧体但不等于欧体,想学田字就学田字,想学欧体去看九成宫。看到田英章出的九成宫字帖,感觉超搞笑
6.田字我不喜欢
7.田字我不练
8.这年头想找不教田字的书法老师有点难,如果只是入门,学一下没坏处。如果要提高层次玩特色玩情怀,请打好基础以后另拜名师。事实是,绝大多数人连门槛都没迈过去
书法爱好者,消防员,阅读,思考

在我看到过的绝大多数的对田蕴章、田英章两位先生的书法作品的评价中,几乎是两个极端,大家看其他答案也能看出来。

一种意见是认为他们的欧楷已经登峰造极,少有人能够比肩。
另一种意见是认为他们的欧楷不入流,误人子弟。

本人才疏学浅,也临习过田楷,后来改临欧阳询,对于这两种意见,我认为都没有什么说服力,在此抛砖引玉,说说自己的几点浅见。

像楼上

这样有理有据地分析评价田楷的不足的,极其少数,他的大多数观点我也赞同,但是我觉得依然有失偏颇,因为用杨凝式、八大山人、欧阳询来对比田英章,如果这么比,当代的书法家,就几乎找不到可学之人了。

对于田英章这样一位“现象级”书家,我想从长、短两方面来评价。

的内容,先说短处好了。

1,缺乏变化。
相墉说的主要是笔法缺乏变化,实际上,结构同样有这个问题

借图,勿怪。

两个“宫”字,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看看九成宫的原贴:
再看《九成宫》里更明显的差别的两个字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找到很多很多。

可是你看田英章先生的作品,除了某些字会用异体的写法,基本上所有的字都如出一辙。
被人诟病的清馆阁体,不就是这样吗。

这三个“云”字,你能看出区别?

2,过于柔媚。
我们知道,欧体字的风格很大的两个特点就是险绝、挺秀。
田英章在这两个方面都没有继承到。
依然用他临的九成宫和原贴比较:

对比这两个字的差别,前者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线条柔和丰腴的美女,美则美矣,没有骨力;而后者却给人森严壁垒、清健挺拔的印象,虽然也会有一个是墨迹一个是石刻的差别,但是这样的差别太大太多,从根本上说是笔法的差别。

再比如“奉”字的差别:

田氏的“奉”,从结构上你几乎挑不出毛病,就是按照我们的审美观来的,端正平和。
但是你看看欧阳询的“奉”,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奇怪的感觉,好像哪里都不对,但是最后看整个字,同样稳稳当当没有毛病,按我的粗浅理解,这就是“险绝”吧。

田英章的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他自己包括其兄田蕴章,也都坦率地承认他们的字距欧阳询还非常遥远。但是那么多人学习田楷,并非无因,当然有他的长处在。

1,功力深厚。
我们说他的字缺乏变化,但同样的,也是功力深厚的一种表现,不是那种半吊子可比的,数十年的苦练,让人不服不行。
我想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公睹的。
田蕴章先生的365集讲座在书法界几乎无人不知,田英章先生也同样录过许多教学视频,都是现场写字、临场发挥,我们任何一个写过字的人都应该知道,功夫不到家,根本做不到这样挥洒自如信手拈来的地步——更何况是写楷书。

2,点画老到,结体端庄。
前文讲述他的点画和结体的问题,那都是和欧颜柳赵这类历史上公认的书法巨匠相比,但若是以当代的书法水准来衡量,田氏楷书绝对不是那些江湖体、创新派的丑书可比的。

依然举上文贴出来的图为例,你可以不喜欢,也可以挑他的毛病,但是你很难否认他的楷书整体水平,说他不入流,说他没入门,那都是荒诞的不负责任的说法。

3,易于上手。
想学欧楷,极其困难,历史上临欧的人不胜枚举,但是被誉为“楷书极则”、“唐楷之冠”的,除了欧阳询还有谁?
对于初学者,尤其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想临欧楷,几乎找不到方向,看着《九成宫》的字帖茫然不知所措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田楷却是一道很好的桥梁,这时候缺乏变化反而更容易掌握,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简单得多。
所以你从百度或者搜狗搜一下书法的图片,学“田”的一眼就可以认出来。

4,推广效果显著。
他的字有这个长处,就是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但是我要说的,更多的是他在推广欧楷、推广书法方面所做的贡献。

何以学田楷的人那么多?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认可它、喜欢它、愿意学习它。

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存在,那些学习田楷的人是不是都会纷纷转投其他老师呢?
我认为不见得,想要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书法、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我觉得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大家喜欢。
书法当然是好东西,但是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是普通人根本欣赏不了的,举个稍微极端一点的例子,“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但是如果把它复印无数份,贴的满大街都是,根本没几个人看得懂,更不用说吸引别人来学。

2)大家认可
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是能够被绝大多数人认为“好”的、正确的,很多“江湖体”也有不少追随者,但那已经脱离了正统,不被人认可,即使有人喜欢某种江湖体的字愿意学,但也不会推荐其他人来一起学。
3)门槛低。
前文讲过,田楷有一个特点就是易于上手,为什么易于上手有助于推广呢?
再举个浅显的例子,唐诗宋词人人称好,但是大家即使学写作,也都在学白话文、现代诗,学者作格律诗的极少,就是因为它太难,门槛太高。

正因为田楷具备这三个特点,同时田英章先生又舍得在这方面下功夫,因此我认为他在推广书法、振兴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最后说明一下,以上许多论断,并没有具体的数据和严格的论据作支撑,仅是一家之见,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2016.12.8更新-------------------------------------------------------
看了好多评论,还有一些其他的回答,忍不住又要跳出来叽歪几句,大家勿怪啊,哈哈!

1,大家的争论在我的意料之中,看评论也很有意思,但是我觉得学书法的,脾气不要那么火爆急躁,你越是冷静,说出来的话越令人信服,你越是情绪化,说出来的话漏洞越多。

2,即使是不认可田氏书法的,那你就说出你不认可的理由和依据就好,如

这般,有说服力,大家看了即使不同意也不会反感,即使他们本人看到,相信也能友善交流。
但是,出口成脏,语气轻蔑、傲慢、不屑,我认为,这样既不显得你多有见识,也不显得你有多高明,更不显得你有多正确,只会显得你很low。

3,在知乎上回答问题的,多是年轻人,无论你喜不喜欢田氏楷书,保持对他们的起码的尊重,我觉得是需要的。理由如下:
1)他们起码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是爷爷辈了,即使你不认为他们德高望重,但也不至于心术不正,如有,用事实说明,如果不存在明显的人品卑劣的问题,面对他们的时候,基本的尊重是我们有教养的体现。
2)田蕴章也好,田英章也好,他们的职业,所做的事情,说白了,是在教人知识,并且是教很多人知识。教师这个职业,是否应当予以尊重?很多人不尊重、甚至鄙薄的理由,是认为他们的各种不好(我下一条来说明这个问题),那么我试问,你认识的老师当中,无论是人品还是教学水平,有多少是经得起如此多双眼睛的审视的?
3)不管你尊重不尊重,至少我是尊重每一位人品端正的知识工作者的,而且田氏在书法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远远多于我们所知的大部分书法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至少让我望尘莫及。

4,很多人挑田氏的毛病,包括我自己,这无可厚非,谁让他们是公众人物呢,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所有你看到的、你认为的田氏楷书的缺点,真的就一定是缺点吗?并且,以他们远高于你的水平和见识,他们自己不知道吗?
要知道,我们大多数人,连跟他们正面辩论的资格都是没有的。
所以,你就别牛逼哄哄地觉得你找出人家的毛病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儿,在那里信誓旦旦趾高气扬了吧。

以上,你觉得不对,在评论里说出你的理由就好,你对,我给你点赞嘛。
要说骂骂咧咧,我倒不会拉黑你或者删除评论,反正丢脸的又不是我,对吧?


在书法方面, 的造诣远比我高深,想学书法的朋友,推荐他的公众号:思纬书坊。
也可以参考我的公众号:一只笨蛋学书法。
个人微信:bysb2015

答案不要赞了,也不更了。
我这答案条理不清,论据不足,沉了算了。


关于田英章先生,近十年来网络上一直是两边倒,挺田和倒田的都不在少数。对于某人的过褒和过贬都不可取,存在必合理,我们应该辨证学习其长处不管倒田还是挺田,你都将永远处于田氏的阴影下,无法自拔。

首先我对田英章先生非常敬重,因为靠写田体我挣了不少钱,但我并不喜欢他的字。

我本人初学书法时学,父亲教我颜体字,后来自学赵体,毕业工作后,因为教书的缘故,学了田英章先生的字,直到现在,写字和教学还是以田体为主,欧赵为辅。
(家里简陋,只能拍成这样。)

……我写的部分田体书法作品。
个人作品因为是走低端市场,老百姓不懂这个,第一次看到有人能把字写的这么规整,惊为天人,于是乎,我也卖了很多钱。教人书法主要针对的是成年人,成年人也不会追求有多大名气,书法境界有多高,多数人都是为了写一手还看得过去的字来学的,田体学得快。
——————————————————————————————————————

1、田英章是一位不错的写字匠。
不管你态度如何,田氏两兄弟是当今学生最多的书法家,每个地方,乃至网络上大部分的社区、群聊,都有很多学习田体字的学生。
既然是匠嘛,必然有匠气,但这不一定是贬义。
田英章的兄长田蕴章在北方网做的《每日一字》视频,是目前为止知识点最全面的一套视频。虽说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这套视频影像了成千上万的初学者。

2、田英章的结字非常完备。
不敢说完美,但是结字已经非常完善了。可以说很多字超过了欧阳询碑帖上的字。

拿这个字来看。可能是书写环境的原因吧,欧阳询《九成宫》上面的屡字上方明显宽了,导致下方非常拥挤。

再看这个字,欧阳询的下方示字整体偏右,不稳定。
从这些个别的单字来看,田英章的结字上确实有突出的地方。
但书法的艺术性往往就是一些意外,结构安排的太过于科学化反而不好。
补充:
姚孟起的临本。

这位帅哥的评论或许有道理,但是姚孟起、黄自元、卢中南……等等人的临本毫无疑问都是正的。
赵孟頫这个“察”字很难学吗?我觉得不是,他们都不愿意学而已。

3、田体的笔法可以用作入门,也是捷径。
田体字更像是简化版的楷书,千万人认证,学起来比较快。
而学书法,能尽快学好,写的东西能尽快拿得出手,这样一来,学的什么体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田体入门后尽快临习古人为好。

4、田体字是被“写烂”了。
什么是烂?
烂是泛滥的意思。比如说:梅兰竹菊这些词,原本是非常优雅的词语,若现在有人叫赵兰、刘梅、张菊……你肯定觉得名字很烂。这不是词本身的问题,是用的人多了,自然就烂。
田蕴章本人说过:“如果用欧书标准要求我们,显然近乎苛刻,不仅我们做不到,任何人也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但以当代的标尺来衡量我弟兄的水平,应该说是及格的。我们虽不能酷似欧书,但我们的楷书是立的住的,也已初步形成自家风貌。但这种风貌,一经别人临摹,便往往夸大了我们的个性。凡是被夸大了的个性,便成了某种程度的丑化,而临摹者也渐渐形成一种不良习气。换句话说,我们这样写是成立的,你这样写就不能成立。”
深以为然。
向内心求生活。
在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并不太符合目前专业领域的要求和眼光。
但是,书法普及教育这方面真的是当仁不让。
看事物要分开正反两面看,艺术本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看得懂的,所以有些东西是欣赏不了,但是不代表他不好。大众都觉得好的也并不一定就是好。对不起,有点绕了。
终究是个俗人......
谢邀。
@相镛已作答,压力好大。
先说对相老师答案的意见,有道理,但我不太同意。
说有道理是因为相老师的答案至少在他自己构建的体系里,逻辑是周全的,一环套一环,最终得出的答案看上去也合情合理。
但问题在于相老师这个评价体系是他自己构建的,构建的基础是这句话
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书家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探索书法中的“极限”问题,在取得成功后,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书法艺术中,某种意义上的“极限的代表”。
然后,相老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演绎,最终推导出,田英章一脚没踏稳,坠崖了。
问题在哪呢?问题就在于这个基础。
这个基础有两个问题,第一,对于田英章的评价是否到了需要用“极限的代表”这样的标准?第二,探索书法中的“极限”问题真是每个书家必须的吗?
我表示怀疑。
首先,田英章也好天蕴章也好,对于自己的定位基本是欧阳询书奴,公开讲话都是从来都是推崇欧阳询不让后学学自己,当然,私下里英章同学大搞培训班什么的,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田英章可能连崖边都没到,但你也不能否认他就不是很好的书法家了不是?这个标杆有点太高,以这个为度量的话,民国以来书家就没几个能达标的可按田家兄弟自认,哪怕是民国书家也不是现代书家能比的——当然也包括他们自己,以及,呃,在座的各位。。。。
其次,古代书家们真是有意识的去探索极限吗?很多也是书奴吧,但书奴就不能是有成就的书法家了吗?未必,比如智永,人就一门心思做先祖书奴,老和尚的地位谁敢否认?在一点,古代的书家们,在黄庭坚以前恐怕没有什么探索极限的自觉吧?那恐怕是水到渠成的表现吧,也许还有现实的制约,这和探索关系真得大吗?
欧阳询写九成宫的时候,同篇里相同的字,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异很大,就比如“泉”字,

除了第一个“泉”字以外,其他泉字大体都类似上图,回过头来说,上面这个泉字的间架真没问题吗?上面这个字真能以险绝来形容吗?
我觉得不是。
欧阳询是了不得的书家,但不是神,几百上千字里有那么几个间架处理的并不到位的情况还是有的。
另一方面,欧阳询那时候只有几案,没有桌子,不可能像现在田英章主张的那样枕腕,题壁或者书丹的时候,要么是靠大臂紧贴胸肋当支点,要么干脆就是没有任何支点,这种情况下写行书问题不大,但是写楷书而且还是仅仅比现在的小楷稍大(如上图那么大)的字,真要所有笔画都做到一模一样反而是不可得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欧阳询笔画中的种种不同,应该不是刻意为之,反而是信笔为之。
翁方纲给欧阳询的三块碑排序的时候说
若以唐代书格而论,则《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若以欲追晋法而论,则《化度》第一、《虞恭》次之、《醴泉》又次之。
那么在化度寺里欧阳询展现出的是什么样风貌呢?

第一,从总体看,田家兄弟更像是在化度寺上下的功夫多一些的样子,很多人初临九成宫再看田家兄弟的字,就觉得怪异,临九成宫怎么能临出这个样子,几乎就不信田家兄弟学的是欧楷?回过头来再临化度寺的时候,对田家兄弟字的来由,却又有了一些认可。
第二,看上图中相同颜色圈内的那些笔画,各位自己看是不是基本相同?所以这一点上我是怀疑相老师的欧阳询笔画微调变化说的,这样的进而指责田英章的字没有微调变化因而坠崖基础就不成立了。

说完对相老师答案的意见,再来说说我对田英章先生书法的认识。
是不是书法?
是!
什么水准?放到当代,还是能跻身一流的。一则功力,一则影响力,再则传统。
有人说沃兴华王镛等人的传统功力能强过田家兄弟无数倍,这个,我根本不信,沃兴华王镛等人书法比田家兄弟强,我信但也怀疑,双方的功力可能都不在一个点上,怎么比?说他们传统功力比田家兄弟强多少倍,就更是有点大言欺人了。且沃王等人像艺术家多过像书法家,田家兄弟大概就想当个书法家,呃,或者说写字的。。。。这并不是贬低,纯粹的写字心态才更古典。
话说回来,说沃兴华对书法传统路子的理解比田家兄弟强,我觉得是的,但强多少倍那也不可能。
田英章的书法被人诟病的地方,无非就是用笔精准——被诟病成呆板无变化,进一步,俗!这诟病对不对呢?不能说错。因为田英章是最喜欢写异体字的,在我感觉已经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但田英章作为书法家可不可以这么写?当然可以,本来楷书就是用固定的间架和笔画给人做模范的,法度极其森严并无不可。且现在支点稳定,杠杆臂短的情况下每一笔都能精确复现,这本来也是功力,稍微做点这样那样的变化很难吗?我不觉得难,只觉得很作。一作了,这字还能登品?不可能!老老实实学智永也是不错的,这样的书家历史上不少啊。

话说呢,我有一个观察,年轻的丑书的这拨所谓书法家们,在极力的试图掌控书法圈的话语权,就想达到一个扭曲群众审美能力的目的,所以黑田也罢踩田也罢都是这个干活,而且,都是嘴炮!当然,这句话和本题无关,只是借题发挥而已。

以前曾碰到有人指着田英章写的有字批评,说这字重心都不平,真是烂
田英章的有字大体是这个样子的
看上去上面的部分真是有点偏右,所以那人继续批评说田字不够老辣,还不如高中生云云,当然我没太搭理他,因为他不知道欧阳询的有字上部就是偏右的,以欧阳询书奴自居的田家兄弟当然会照猫画虎,以此来指责田字,是可笑的,可是这样的指责从来没停过,估计本题回答里都有不少会是这样的指责。

田家兄弟的字问题在哪里呢?
我是这么觉得的,一是田字把欧字的倾侧都给修正了,我个人不喜欢。
二是田字运笔只为笔画好看而不是为了承前启后,所以有时候看田字会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其余我就没办法讲了,老田家的功力反正吊打书坛不可能,吊打知乎绰绰有余了。
学书法后胃口好多了,已经慢慢习惯吃土了。

写在前面:

前面说两句,是针对本答案下面的一些回答的。具体名字我也记不太住,也就不点了。大概下面支持田的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田对书法普及有正面作用
第二种是,田的字好学。

但是不支持

的言论的就有下面这一种比较有意思了。就是说,学书法要尊重别人,要有涵养。说人家坠崖,是没有涵养的表现。

这一小段,先不说支持田的观点,只说涵养。

一般在我看来,有涵养和没涵养,并不是看你当着别人面儿有多有礼貌,对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表现的有多克制。因为,如果不表达自己的不喜欢以及观点也算涵养的话,那么一是世界没什么进步的可能性,二是虚伪已经成为了一种审美标准。

所以,做一个文人,最重要的是风骨。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只要是自己能说得清楚是为什么,不要怕表达,也不要太在意表达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不太在乎别人对表达的评价。

作为日常怼田的人,很高兴我们已经用我们的努力说清了好几百人田的问题,这就够了。所有质疑我涵养的人,我都可以特别明确的告诉你们。你们所谓的涵养,我从不具备。我就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在书法上下了很多功夫,读过很读书,看过很多字帖,拓片,真迹。花了很多钱,并且一直在练字的人。

达不到这个程度还觉得自己特别懂书法,还出来夸夸其谈的人,在我看来一律是属于没涵养的。说直接点儿,在书法这件事儿上,天天在吃屎,没吃过饭,还说屎香。我看你们吃屎吃得香,并且盛情邀请我吃屎,我也是万万不能答应的。因为,屎就是屎。

好吧,下面说点儿干货。

——————————其实没什么情绪的分割线——————————

关于二田坠崖这个事实,我本身觉得没什么错误。因为其实在书法史上,坠崖的书法家多得是。就算拿坠崖的书家来比一比的话,二田也算不上是坠崖书家的伟大者。这个我们稍后再说,都有谁坠崖了。但是因为学书法年头长了,看得多了,认为坠崖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儿。所以也就没对二田有什么特别大的看法,觉得写字一辈子,坠崖也罢。我和

教书法这么长时间,没有怎么怼过二田,直到我看到了这个视频。

田蕴章书法(每日一题,每日一字)094(丑书横行,故) 在线观看 - 酷6视频

这个视频的前半部分,是说丑书的。这里面提到了。傅山的“四宁四毋”,田蕴章对“四宁四毋”进行了解释。看完这个解释之后,我确实有点儿生气。这种生气也不是完全没有感情基础的。因为在这之前,我的一位老师跟我说,田蕴章曾经向他的学生们痛骂“流行书风”,我当时听了以后觉得有些奇怪,因为我觉得田蕴章于流行书风绝对是个局外人,论传统的书法造诣,无论是流行书风的代表人物,王墉等人,还是反流行书风的旗帜性人物周俊杰等人,他们对田蕴章的书法的看法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入流,关于“流行书风”的争论,应该也一直在学术范围内。我的奇怪的点,在于,我一直不知道,田蕴章的学术功底如何。

直到我看到了上面的那个视频。我有些生气的原因是来自于我的一些揣测。首先,事实是,他的学术理论功底简直差到了中学语文水平。另外就是,他是不是想通过他对流行书风的批评,让大家认为,他是书法圈入流的人。

首先,你们应该先看看那个视频,然后再听我来讲,什么是“四宁四毋”。

田蕴章书法(每日一题,每日一字)094(丑书横行,故) 在线观看 - 酷6视频

再发一次。

提到“四宁四毋”,我们必须说到一个书法史上重要的时代之交,就是明清之交。在明清之交,书法的审美发生了一些变化,著名书法家白谦慎,专门写了一本书,详尽对这个时代的书风变化,和审美变化进行了记叙。如果你不想生涩的一上来就读《明清书论集》明清书论集 (豆瓣),或者你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我认为这本书很好,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傅山的世界》傅山的世界 (豆瓣)


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白谦慎先生的研究精华。但是里面很多片段是让我记忆犹新的。比如说,关于董其昌的一段。

董其昌的字是这样的。


这位明朝帖派的标志性人物,在写字的过程中,直接拿赵孟頫当靶子。认为“字需熟后生,画需熟外熟。”他认为,赵孟頫的字,问题就是太“熟”了,这种“熟”直接导致了他的俗,白谦慎写到,董其昌认识到了绘画与书法的不同,认为绘画是再现性的,所以需要有再现的技巧。而书法中,虽然每一个书法家都会在学书的起始对于范本临摹,但是在书家技法成熟之后,没有任何一个范本,可以压制住书家的自我表达。

由于董其昌的政治高位和其在书坛上的影响,当然,也不止他一个人的努力。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白先生提到,董其昌在晚年认为,在他之后,书法还会有一次很大的变化。董其昌虽然并没有在技法上对这次书法的变革产生过大的影响,但是他的思考方式,确是的确给当时的书家一个重要的思路,从他之后,晚明的书坛开始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中田蕴章在视频中,谈到的“四宁四毋”可以说是对这种变革的一个开山式的审美规则,这个规则的提出者,就是傅山。

每年,在故宫的武英殿书画馆,都会有一个主题特展,今年的特展,就是为了阐述晚明的书风演变的。里面有大量的傅山的作品,甚至你说他是一个傅山的特展也无所谓。这么说的意思是直接告诉一些对书法没那么了解的读者,傅山很重要。他重要的点在于,告诉我们后代学书法的人,在一种书法流派发展到纯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在书法上形成突破的方向。不仅仅是告诉你,方向在哪里,而是告诉你,如何去寻找方向。

按照相墉的话说就是,悬崖到底在哪儿。

接下来我们具体说说四宁四毋。所谓四宁四毋,则是下面的四句话。

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在《傅山的世界》这本书中,白谦慎先生用一章来表明什么是“支离和丑拙”,文章写得很精彩,也没什么废话,总结起来也没什么必要,有兴趣的同学们还是应该看看。首先,在傅山看来,支离,指的是颜真卿的晚期的书法作品。比如《颜氏家庙碑》,相比《多宝塔碑》,结构上更为松散,章法上更为开张,也就是他所说的,更为支离。我们放下颜真卿的作品不说,给大家看一些其他的符合傅山,支离审美的作品。


《岗山摩崖》


《好大王碑》

这些松散的碑刻作品,都是后来出土的。站在今天的审美高度去重新看这些碑刻,有着特别的韵味。这也就是傅山所说的,支离的美。同时,白谦慎先生为了证明,傅山的“支离”所说的就是这个支离,找了一篇傅山的楷书作品,来作为佐证。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篇作品里面,傅山强调的支离,到底是什么。那真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支离。比如说很明显的,胶,扰,为等字。就比如我下面截取的这个局部。



傅山这么写好么?显然不好,属于悬崖上摔下去了。但是,他的牛逼之处,在于,他找到了悬崖。在这之前,董其昌提出了生优于熟的概念,傅山提出了支离和丑拙的美,这些美学上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清朝的书法格局,让清朝书法达到了历史上的另外一个高峰。

“四宁四毋”是书法上的美学追求,而并非田蕴章所说的,两坏相较取其轻。这里面并不存在什么坏,而是傅山在书法发展上进行的探索。在傅山的那个时间点,一道关于中国书法的思想大门被傅山们慢慢推开,出现了他们。


金农



赵之谦


何绍基



吴昌硕


鲁大东(1973—)

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以上这些位。都是沿着傅山当年指的那条的路走,在悬崖边上站住了的。


郑板桥


康有为


胡兰成

这三位,就是典型的在悬崖边上摔下去的。

就算这几位从悬崖掉下去的哥们儿们听见田蕴章这番话,也会觉得不想跟他摔在一块儿吧。。。

如果让我分析,为什么田蕴章会这么说,对四宁四毋做出如此的解读。我认为,这就说明,首先,他的格调低。格调低,导致了审美层次角度低。以割裂的角度看书法,以单字的角度看全篇,以自己的局限审美罔议书法的宏观审美。

最后说,我为什么觉得一定要批评田蕴章。我前两天回答了一个问题:

双盲测试,计算机可能打败一流书法家吗? - 梁源的回答 - 知乎

在里面,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程序员,包括我最后提了一句,二田的书法不叫书法。是因为,傅山那个年代,即使是董其昌这种被公认为帖派代表人物的书法家,都是在追求书法艺术的发展与边界的探求的。任何一门艺术,但凡要发展,都需要思想和技法上的双创新。就像我们今天提到的Andy Warhol拍的《帝国大厦》和《口交》的伟大,不是在于口交和帝国大厦上面的云彩本身,而是像帝国大厦这样的长镜头的摄影,运用到了后来的电影技术中,比如,奥运宣传片里,对着鸟巢表现的北京的一天,云彩的变化,这都是从当年的帝国大厦里面来。而《口交》所拍的并非是口交的部位,而是被口交者的表情,这种镜头方法运用也成为后来电影中的常态。

书法艺术也一样,他要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就必须一直找他的悬崖在哪儿,他的边界在哪儿,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一样注重哲思。甚至要更注重哲思,田蕴章的这种对四宁四毋的字面意义的解读,是绝对违反中国书法的艺术发展精深的。当我用几千字去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田蕴章像一个初中语文老师一样把谁都看得懂的意思通过一个媒体平台表达出来,在我看来,那就是十分值得批判的了。

因为,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你在拿傅山说事儿的时候,起码要看看,傅山是谁,做过什么事儿,说过什么话吧。

最后,我想给大家推荐一位书法家。也就是《傅山的世界》的作者:白谦慎先生。



一股清朗之气。跃然纸间。

对,被提醒了,这个问题问的是田英章。那我对他没啥意见,不过是字写的差罢了。至于他是不是也有这种思想,我不太知道。倒是没见他反对他兄弟。就是这样。

纯粹不入流的菜鸟新人强答一发

半年前,准确地说,2016年6月6日开始想要练字,开始是钢笔字,20天后,转入毛笔,今天是12月6日,纯粹的菜鸟新人。

笔墨纸砚不说了,字帖买了一大堆,因为不懂。人家说哪个好,我就买哪个。

转了一大圈,最后还是选择了田英章的那几本。

为什么呢? 因为其他的我看不出好。特别是颜体,人家说颜体好,我就是觉得丑陋不堪,肥胖臃肿。

田字挺好的,因为想要把字写好,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是办不到的。

下班到家通常都八点九点了,吃完饭还要锻炼身体一两个小时,练字的时间,只能从睡眠中挤一点出来,写20分钟,半个小时,也是好的。

如果不喜欢,很难坚持吧。

我承认我水平低下,眼光拙劣,但不能人云亦云,觉得好,跟着临就是了。或许有一天,我的水平提高了,也许会觉得田字不够看,转而临摹其他书家,那一天到了,再说吧。

////

补充一点感想吧。业余爱好者,真是幸福。我对体育也很感兴趣,正好认识一些专业人士,得知一点点所谓内幕,有些真是触目惊心。业余爱好者,就幸福得多。也许不止体育。
刷牙爱好者
高票答案说的很清楚,然而大部分人并没有迈进书法的大门,或者说,不愿意去钻研且理解它。在门外看内里看两秀才争论,其中一人说话大声了些,看客终于抓住评论的机会,便指着那唾沫星子道:“这人一定不是好东西!”却不去听秀才说的是什么。
       我来告诉你们秀才说了什么。
       中国之审美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和而不同。这不只是表现在书法中,更是刻在了每个文人墨客的心里。书法为何法?文法为何法?“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文心雕龙》)这说咱们写文章啊,要避免奇形怪状的字,减少偏旁相同的字,权衡一下要重复出现的字,调整一下让字形繁简交错。善于文者,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你看看,仅仅是炼字便有这么多讲究。
       那么书法呢?方寸之间见乾坤。一篇书法的好关键在于我能从中读出多少东西。很多人都觉得,不就是写字儿么?我天天写呢,对,你是天天写字儿,但和书法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批馆阁体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旁人感觉不到书中之气(没错就是玄学你咬我啊)所以它登峰造极,千字同形它还只是写字而已,不能称之为书法。你看不懂自叙帖,看不懂祭侄文稿,没关系,反正也没你说话的份儿,但是嘿嘿有人批田英章呢,“这人我从小就认识,我可得说两句。”于是巴拉巴拉地自嗨却言之无物。
        一切的美都建立在斑驳陆离的规则之上,不管是书法文法丹青,田老师的功力深厚自然不用多说,然而田楷规则变化极少,对于学书人可供吸收的养分不多,说之坠崖并不为过。
       要学书法,请你绕路而行往上走,咱们祖先可是很厉害的呢~
至于那些用鼻孔写字儿的,上辈子大概是乔巴吧。
学生/文言文爱好者/中国古代史爱好者
绝对实力是挺强的,可惜有匠气,这点他哥哥要好得多
INTJ 行胜于言
歪个楼,对于初学者来说,硬笔田英章比庞某司马某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书店里卖的都是他俩的
读书 写字 做爱 和不同人做爱

黑就光明正大的黑。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  都   !  是   !  垃   !  圾  !



当然 我也是!

怎样评价windows字库里楷体字的书法

田英章的字简单说就一句话,没有人味。
同样不匿名。
贵乎的部分人对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的书法一点尊重都没有。
学过俩月田英章就觉得自己的审美可以能评价书法了?
楼上所有觉得田英章写得好的,我敢打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准确地说出来超过十个书法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的。
这是一个有本科有硕士有博士的学科。
不是说没读这个专业的人不能评价,要评价你得有基本知识不是?
这要是其他专业,就你们这点儿知识水平你们敢这样质疑专业的人的评价吗?
是,艺术生大都不爱学习,但是再怎么着都跟这个专业联系过几年。你们呢?
我不管田英章就是写的好你们都装逼坑我。这叫撒泼。
我国的审美教育任重道远。
最近的爱好是给图多的回答点反对
艺术评价,特别是书法评价,对于某些成名的人物,客观的评价,是得给他们一个艺术历史的定位,不论是二田、还是老毛、还是启功等。
那种居高临下的书法老师指导学生在笔画上吹毛求疵的评价,有人挑鲁迅的文句不通,挑老毛诗词的格律问题,字写到二田这个境界,笔画上的间架上毛病硬伤基本上是没有,要是有那也是你的错觉,好比去给专业九段下指导棋,您这逼装得太高处不胜寒了。
二田是属于「字奴」一派的(实在想不起一个专业词),「字奴」不是贬义词,他们对某一家用的功力极深,把一辈子精力都专注于某一家,历代都能成就一流名家,颜楷清有何绍基刘石庵钱南园,民国有华世奎谭延闿。而欧字,清有成亲王林则徐黄自元,当代就是卢中南和二田。学颜学欧的人有千千万,而一个时代拔尖的就这几位,这个难度和功夫,是不可想象的。
我对二田的定位,就是当代欧楷的顶尖的几人之一,而且个人觉得,二田比卢中南要强,大田比小田更有味道。如果不服,那么请说出当代欧楷比二田更强的人。
一种对二田的批判,本质是门派之争,想起书法史上的一段公案:
刘墉是乾隆时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有丰腴厚重的独特风格。刘墉的学生是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翁的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以古人为典范。有一次,女婿问岳父对刘墉书法的看法,翁方纲不以为然地说:“去问问你老师,他的书法哪一笔是古人的?”女婿后来还真的去问老师,刘墉沉思后答道:“你回去也问问你岳父,他的书法哪一笔是他自己的?”

刘墉和翁方纲都是清代一流的书法家,并不存在谁好谁坏,但他们是互相看不起。
二田是这一路的顶尖的人物,最好的打倒的方法,就把这一派归于邪派,用鼻孔去评价。好比金庸小说的华山剑气两宗之争,气宗得势后,把剑宗归为邪门乱道,但剑宗里有风清扬,二田,就是剑宗里面的风清扬。现在中国书法的主流和理论话语权是掌握在学院派手中,学院派的学书之路,是另外一个方向,众采百家,他们的学生一个月要临习几种字体几十家的风格。谁要是在大学书法专业里走二田这么专一的路,准是毕不了业。
「字奴」这一派也是路子非常正没有问题,他在历史上是能立起来的,你无法否定,只是现代计算机和印刷术的出现,书法慢慢走向艺术化,「字奴」这一派也日渐衰微了。
就像另外一个问题,「计算机能够打败书法家吗?」,书法如果是作为一门手艺,就像其它古老的手艺一样,它肯定是会被机器和计算机打败的,至少,二田是一个顶尖的书法手艺人吧。
2016.12.08补充:
还是给点干货。说一个结论:如果是练欧体,去参考二田的,没问题。
这是我个人练习书法的一个方法,我在颜字上下过工夫,但我也参考过何绍基钱南园华世奎,特别是钱南园,他对颜字取舍然后重组,使得字更加浓重老辣,让我对颜体的风格把握豁然开朗。我学张迁碑,给我最大的益处的,是金农的「漆书」,金农对张迁碑的提纯抽象达到了「不变应万变」的境界。
像上面的把二田和欧阳询本人去对比笔画,犯了「原教旨主义」错误,就像中医上总是觉得神医是在上古,最好的治病的方子是在《黄帝内经》里面。如果把钱南园和颜鲁公去对比,钱南园是有点僵。金农和张迁碑去对比,金农的字简直就是千篇一律。
恶意揣测一下,书法的「原教旨主义」,要么就是书法欣赏家,他们没有动手练过字,他们眼里就只有谁更屌这个问题,就像学写代码,初学者总喜欢争论哪种语言更好这个问题。要么是书法艺术家,书法的中心地带已经被先人研究得无法超越,现在书法的研究地带都是去秦砖汉瓦魏碑汉简里面找,具体可以参考沃兴华鲍贤伦等。
田蕴章在「练习书法到底是学欧还是学他」这个问题中也说过,碑刻会隐藏或者丢失掉行笔的细节,欧碑是丢失得最多的一种字,用毛笔再现欧碑那种基本上不可能,要么就是违反笔法。而且在欧颜的初唐,楷书楷法并没有成熟,很多东西是不可取不完善的,一味去吹捧上古,有点抱守残缺的问题。初学者学唐楷,往往是追求和碑刻一样,写字就变成了描字,往往两三年也摸不到门。我曾经就是走过这样的弯路,养成了不少的坏习气。对于现代学欧的人,遇到二田通向欧字这么好的一个桥梁和老师,也是幸运的。如果是直接以欧阳询为老师的,就把二田当作欧师下面的最好的师兄,向师兄讨教一下也末偿不可吧?
我还是那句话,二田是欧阳询门下的最顶尖的弟子,放在书法史也是成立的。
游戏相关

田英章先生是当代一流的书法名师,书法教育家。在各种“家”的称号泛滥的今天,称呼田英章先生“书法家”一点也不为过。

有些人觉得田先生的字法度过于严谨,甚至有些呆板,缺乏灵气。因而只能称为书匠,还不算书法家。我觉得是大家都对田先生有更高的期待吧,是好事。

从田英章先生过往的采访言谈来看,田先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从没觉得自己已经成家成圣,一直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还在不断地对古人的书法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如今看来也到达了一种极致的境界。

田英章先生从小学就开始为全校、全区的同学撰写字帖,迄今为止著有150余部书法教材,为书法教育作出了极大贡献。说田英章书匠有点过分,就好像各位指着学校里的老师们说“你们也不过教书匠尔尔”。

至于匿名批评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利益相关:不入流的田英章书法学习者。
土澳高中数学教育培训

本人行草从蟠逸斋主人存文先生,正书从存青先生。
对于一些端碗吃饭放碗骂娘的人我也想骂娘。
某些人字没好好练几下就出来骂老先生,我也是醉了。
至少我学了二田的书法后,小到技法,大到气韵,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可以说确是一盏明灯。
她因上帝的力量而繁荣
本来不想回答的,看了几个回答,又说几句。我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去了美院,或者学了几年书法,就感觉自己好像懂得一切。站在所谓你们艺术的角度,贴几张图,仔细的去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去评论一个人。我认识很多位50多岁的人,其中有的连续四次入国展,有的获过兰亭奖,还有的老先生是历届的评委。他们实践经验至少都在20年以上,评价别人也只是说的技法上不足,给出自己的建议,非常谦逊。我想问一下,知乎上这些教书法的,有临习经验再10年以上的么,恐怕都到三十岁的都很少,你们真的以为学过一些浅薄的理论知识,再加上跟着师傅学过几年,就可以大谈谁的作品是艺术,谁的不是艺术。送你们海德格尔的一段话:
在美被创造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识和理解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所经历过的心灵的冒险,它是一曲旋律,要是想在心里重新听一遍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感觉和新奇的想象力——《林中路》
建议知乎上的老师多教教怎么写好硬笔,便于生活和工作,少说别人怎么样,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气评价别人。
不好意思,装了波b,没读过美院,学的也不精,也不是谁的粉,只是把见到事的说了出来。
奋斗在医学路上的模联狗

说白了 田先生只是一位出色的书法书写者 并不能称作为书法家


答者定义的大家为对该领域有突出改变的人物
比如京剧的梅兰芳 书法的王羲之 欧阳询等 自成一体 成为后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而他们是开山鼻祖

最近中国社会“大家”出现的太多了 根本都不是“家” 只是模仿匠而已 成为当代的精英 而这些精英并没有对本领域作出突出的改变和贡献

田英章只是在模拟欧阳询而已 他模仿的再像也只是在欧阳询的风格里前进 并没有自成一体(答者在这里不是歌颂和赞扬如今的“江湖体”)所以 田英章最多只是如今社会 书法界精英中的精英 并不会成为一代大师

答者拙见 不喜勿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