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刚过,现在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时节,也是多雪的季节。严寒的冬天,因为雪花的飘落,给单调的冬天增加了许多的情趣。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在雪天风雅、浪漫的情怀。 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唐朝孟浩然常骑驴冒雪寻梅,自此留下了踏雪寻梅的典故。古人雪地赏梅,是一件极为风雅的事。南宋诗人卢梅坡雪中赏梅,梅下听雪,发出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感慨。梅花在美丽之外,独有一缕幽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则以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闻香识梅,远远也可分辨出散发淡淡幽香的梅花,别有一番意趣。《红楼梦》中踏雪寻梅的场景最富有诗情画意。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贾宝玉踏雪寻梅,大红斗篷映着皑皑白雪,玉树琼枝,宛若仙境。 雪地送别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咏雪送别,抒写塞外相送别,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表达了边塞军人的豪迈精神。 “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寒冷的雪天,好友相送,知己分别,这是多么让人难以割舍的事,但高适送别董大,却洋溢着一种豪情,他在雪地送别时,热情地鼓舞朋友,充满了乐观精神。 围炉赏雪 大诗仙李白在《立冬》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落前村。”看他多么自由浪漫,天冷诗也懒得写,围炉而坐,温一壶老酒,醉眼迷离中欣赏山村的落雪。“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看到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就生好泥炉、备好新酒,邀请友人围炉对酒当歌,望雪而饮,一同度过那飘雪的夜晚。 雪夜访友 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据《宋史·赵普本传》记载:宋太祖在一个雪夜,来到谋臣赵普家,而且一进门像过去一样就大声叫“嫂嫂”,要赵夫人做炭火烤肉来解馋,相当亲切随和。《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天夜里下大雪,看到外面白雪映月,一片皎洁。他斟酒吟诗,心中忽然想到朋友戴奎,当时戴奎住在剡县。王子猷立刻动身乘船去找戴奎。一夜才到,到了戴奎门前,他又不进去,就返回了。人家问他为什么,王子猷说:“我就是乘兴而行,兴尽了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奎呢?” 雪夜读书 清代大才子金圣叹说过,“雪夜围炉读禁书,为人生至大幸福”。雪落无声,捧读带着禁忌的文字,如同趁着雪夜无人潜入秘境禁地,那悸动的心情可想而知。雪夜里,最是读书的好时间。禁书为什么最宜在雪夜里读呢?首先,雪夜里造访的人极少。这个时候读禁书,不但相对安全,也少有要打扰,也能保证读书的连贯性。其实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室内炉火明灭,拥暖衾,伴孤灯,读什么书都是一种快乐。 孤舟赏雪 柳宗元在《江雪》诗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写了一叶小舟,一个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无独有偶,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大雪中独往湖心亭赏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两幅画面表达了两个不同时代人寄情于山水,借纯洁而寂静的雪景,表达他们摆脱世俗、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雪水煮茶 雪天亦是围炉烹茶的好时节。古人喜用雪来煎茶,极尽风雅,唐人陆龟蒙在《煮茶》诗中就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之句;陆游《雪后煎茶》有“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融雪入茶,汲取的是雪的灵气,是落雪的风情与雅韵。古人将泡茶专用水由高至低分为“梅、兰、竹、菊”四等,其中“梅之水”采自隆冬季节的压梅雪,是最高级别的泡茶专用水,被茶客尊称为泡茶水中的圣品。 雪,是冬天的精灵。飞舞的雪花,悄悄飘落,落在了萧瑟的枝头,素白了远山,素雅了近水,给这个世界洒落一地的洁净和宁静。对于现在的都市人来说,这样的天气,不妨远离喧嚣、放下浮躁,也能像古人一样,从散乱的红尘世界里抽出一念纯真,寻找一些浪漫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