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净静雅”是中华礼仪四大特征

 天地之间1 2017-01-28


“敬净静雅”是中华礼仪四大特征


来源:凤凰国学 作者:彭林


有朋友或许会问,这礼浩如烟海,我怎么掌握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三礼》之学拿到社区去讲,人家听得进去吗?我必须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提纲挈领,通俗而不失肤浅。我最后提炼出了“敬、净、静、雅”四个字来讲解中华之礼的主要特征。



第一是“敬”。


敬,是礼的核心。《孝经》说:“礼者,敬而已矣。”礼,无非就是为了表达敬意罢了。人与人互相尊重,才能形成和谐关系。两个人见面,我觉得你一定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嘛。然后,我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把内心的敬意表达出来,让你感受到。当然,我希望你也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待我。这种友好的互动方式就是礼。于是,我们之间就有了更高层次上的尊重与平等。礼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形式,表达敬意的方式,另一个是表达敬意的内核。有人讲彭老师,我们不要这种虚头巴脑的形式,我心里有就可以了。我说不行,没有形式,内涵就没法表达。天安门升旗了,你躺在那里,说我心里很爱国。可是谁会相信你?如果没有形式,内核就成了游魂,没有地方可以安顿。相反,如果没有内核,形式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形式。所以两者都不可缺少。



第二是“净”。


洁净,是文明人的特色之一。古代家里来了客人,酒具、茶具事先都要反复清洗的。客人来了,还要当他的面再洗,以示郑重。去见尊贵的客人前,要沐浴。唐代政府规定,官员每10天都要沐浴一次。前几天,一个学生来见我,浑身臭气,似乎已有一个月没洗澡,很失礼。此外,我们把自己房间里打扫得很干净,楼道卫生就不管了,至于街头、马路,那就是大垃圾箱、大痰盂,随意糟蹋。环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人人都要爱护。



第三是“静”。


安静也是一种修养,噪音有碍健康。我去日本,有意识地分别选乘国航与全日空,发现两者的重要区别是安静与否。全日空上的乘客几乎都不说话,非常安静;国航的乘客则是相反。日本的高铁与普通的火车上也是如此,乘客要么看书,要么看风景,或者闭目养神,基本上都不说话。如果手机响了,他会弯下腰轻声说:“对不起,我正在车上”,到列车停了,再跑出去打电话。这样做,就是怕打扰周围的乘客。列车属于公共空间。如今的中国人好热闹,无论在哪里说话,都旁若无人,只顾自己快意,所以环境很嘈杂,在中餐馆里,吃饭都吃不安稳,甚至干杯时,把酒杯在玻璃桌上敲。外国人来华,对此很头疼。我有一位广东肇庆的朋友开个餐厅,提倡安静用餐,很有成效,400多人的餐厅里面,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觉得非常舒服。



第四是“雅”。


在中国语言里,文明与文雅,可以说就是一个词。文明人一定举止有度,进退从容,谈吐文雅,就是《论语》里说的“文质彬彬”。


中国人的文雅,往往含有哲理在内。比方说,我们中国人讲辈分,对长辈、平辈、晚辈的用语和动作不能一样,对客人和尊长要用敬称、敬语,对自己或者自己一方要用谦语。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曾国藩一生谨慎,低调自守。有一年他立了战功,慈禧重赏他,他马上给家里写,说天下的好处不可能都给我们曾家,我们一家得朝廷的好处已经太多,如果我们不低调,在乡亲面前狂妄自大,就会招灾引祸。他说:“斗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人手概之。”这句话是从《管子》“斗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天之概无形,乃假人手概之”来的。“概”是什么意思?我小时候到米店买一升米,米店的伙计用笆斗盛了米往升里倒,升里的米倒满后堆成了尖。于是,伙计会用一根木片把升上部溢出来的米刮平,然后再卖给你。这根木片就叫“概”。为什么概?因为升里的米太满。如果人太满了,天就会出来概你。天自己不会动手,他会借别人的手来概你,例如借中纪委的手。前两年,有一位孩子狂呼“我爸是李刚”!这就太满了,结果他爸很快就被概了。所以,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自谦。



《周易》六十四卦,其中一卦,卦名就叫“谦”,下三爻皆吉,上三爻皆利。中国人喜欢用各种方法求吉利,其实,你为人处世是要守住《谦》卦昭示的理念,你就有大吉大利。这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智慧。周公对他的儿子伯禽说:“《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身,谦之谓也。”我建议,中央党校给干部开课,要专门讲一个“谦”专题,干部就谨慎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