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历史悠久,节日习俗纷繁复杂!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些重要的、传统的过年习俗,同时也给大家“搜刮”了一些有趣的春节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掸尘去秽迎新年 爆竹声中辞旧岁 现如今,爆竹由原本驱逐鬼怪的工具,变成了辞旧迎新的吉祥物。除夕晚上临近子夜时,几乎家家同一时间燃放爆竹迎来大年初一,新的一年由此开始。 大红春联添喜气 过年时,千家万户贴春联,内容都是传统的吉词吉语,祝愿国泰民安、吉祥如意、阖家欢乐,发财多福。既装点了门户,又增添了喜气。 粘挂门神求平安 古时候,人们以为灾难都是鬼怪造成的,所以既害怕又要防范。门是一家人的出入口,因而被视为鬼怪侵入的必经之处,为了保护全家老少平安,门神应运而生。 年画装点满院春 年底掸尘大扫除过后,人们纷纷选购年画,张贴在客厅、书房、卧室、灶间以及户外檐下,营造新春佳节的浓郁氛围。 合家团聚年夜饭 大年三十的那顿晚饭叫做年夜饭,这是一年的最后一餐,我们的祖先非常珍视。丰盛的菜肴,家人务必团聚而食,以迎新年,相聚酣饮。 守岁迎送一宵中 传说古时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除夕之夜出来掠食吃人,它与山魈一样害怕火光和声响,先祖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就在年三十晚上燃起火炉,击鼓爆竹,把“年”吓得逃之夭夭,终夜不眠,直到天亮,同时也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叫做守岁。 欢天喜地大拜年 拜年的由来,也与上文讲到的“年”有关。先祖守岁到天明,大年初一,邻居亲友见面时,互相拱手道喜,庆贺没有被“年”吃了,渐渐地成了拜年的习俗。 招财进宝迎财神 拜年时说得最多的祝词要数“恭喜发财”了!所以能满足人们祈求发财心理的财神,受到热诚欢迎,演绎成了春节里又一出重头戏———大年初五迎财神。
以上这些过年习俗,我们基本上逢年必过、不可或缺!下面,小编想要介绍一些过年奇怪的、鲜为人知的习俗!快看看,有你家乡的没? ![]() ![]() 华北许多地方的人们认为除夕夜洗脚会将自己财气和运气洗掉。在江苏的某些地方则会单独禁止女孩洗脚,传说女孩一旦在除夕夜洗了脚,长大后脚会变得很大。可有的地方却流行“三十洗脚,财运不跑”的民谚。到底洗还是不洗,好纠结,有木有! ![]() ![]() 坐标山东,据说当地许多劳动人民初一时不吃荤,图一年的“素气”,也就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上菜基本上就是白菜豆腐,连饺子都包韭菜鸡蛋馅的。不过这条倒是挺适合想减肥的小伙伴。 ![]() ![]() ![]() 初一不扫地、不倒垃圾、不泼水好像是全国的“通行证”,为了“守财”,啥东西都不能往外扔,置办年货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多买两个垃圾桶。同样是害怕“财气外泄”,在山东某些地方,初一连家里的箱子、柜子都不能轻易打开,所以瓜子、花生要早点拿出来! ![]() ![]() ![]() 在老一辈人眼里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早上吃稀饭一年都会受穷。还有的说法是这天吃稀饭出门会遭雨淋,在某些地方吃饺子、面条时,甚至连汤都不能喝。大过年的想吃点稀饭也是蛮不容易的! ![]() ![]() 过年期间尽量不动针剪是许多地方的习俗,理由是避免财路被剪断。这一点小编是听说过的。不过有的地方甚至连菜刀也不让动,这事儿真的有点难办啊,菜要咋切,饭要咋做? ![]() ![]() ![]() 在山东、河南的某些地方,人们考虑到女人已经辛苦了一年,所以大年初这一天男人会主动做家务。 ![]() ![]() ![]() 当南、北两方的小伙伴还在为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开撕的时候,广西人民已经开始包起了粽子,壮族同胞一直有吃“年粽”习俗。“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在浙江的某些地区,吃粽子也成了过年的习俗,人们常把粽子包得如倒置的金元宝,期望来年财源滚滚。 ![]() ![]() ![]() 饺子里面放硬币人尽皆知,除了提醒大家防止“吞金”外,无任何槽点。在山东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会在饺子里面放红枣,寓意甜甜蜜蜜;还有的地方干脆放蜜枣。蜜枣馅的饺子,真心木有吃过。放枣可以,但一定先把枣核抠出来,否则扎嘴不说,还咯牙啊! ![]() ![]() 现在许多人擀饺子皮时,会将胡萝卜汁和菠菜汁掺进面粉里,做出红色和绿色的饺子。据说解放前河北某些地方的农民因生活贫困,过年只能用高粱面包菜饺子,饺子煮熟之后是红色的,称为“红饺子”。现在生活好了,大鱼大肉已经吃腻,“红饺子”又重新上了饭桌,不仅味道独特,还能勾起老一辈人满满的回忆。 看过这些有点亲切、有点搞笑的过年习俗,小编要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鸡年大吉、身体健康、阖家欢乐!新的一年,加薪买房购小车,结婚生子成家室! HAPPY 2017'S NEW YEA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