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童年记忆中面目不清的甜 陈晓卿 美食专栏作家、《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著有《至味在人间》等
我小时候是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没有那么多年夜菜。为了凑盘子,甜点也会放桌上,大 红薯糖实际是红薯汁熬制的饴糖,红薯先煮,煮完过滤,把过滤的再熬,熬出的饴糖从 陈晓卿教你做“花生番薯糖” 材料: 做法: Tips : 02 “焖子”里的儿时记忆 董克平 每年除夕,我们兄弟几人都要带着各自的家人到父母家里和老人一起守岁、吃年夜饭。 过年前,母亲会把老家的红薯淀粉磨细,用葱、酱油、盐调味,再用肉汤搅拌均匀,蒸 想吃了就取出一块切成薄片,或蒸或煎,都是我们兄弟非常喜欢的吃食。长大后吃过很 董克平教你做“焖子” 材料: 做法: 2.隔水加热淀粉水,一定要用勺子不停搅拌,直到淀粉水慢慢变透明,变成固体状,出锅,倒入容器中,冷藏,焖子就做好了; 3.焖子洗净,我家喜欢切成大块;锅烧热,油要多一些,小火煎到一面焦黄再煎另一面,两面煎好即可盛出; 4.芝麻酱加水泻开,将酱油、盐、醋调味,淋在焖子上,加蒜末,就做好了。芹菜碎即可。 Tips : 03 过年就该吃“鳜鱼” 石光华
中国人过年,家人最想的,是远在他乡的亲人纷纷归来,团聚老家,共享天伦。鳜鱼之名,一个“归”字相谐。我觉得中国人过年就该吃鳜鱼。 四川人喜欢豆瓣鱼。大过年,吃豆瓣鳜鱼显得太家常了。一家人欢欢喜喜团个圆,所以清蒸为宜——清蒸素雅,有气质;蒸蒸日上,好口彩;味道咸鲜清淡,肉质细嫩,老人小孩皆宜,更是过年家人的亲情与关怀。有鱼方是中国年,有一盘热香鲜嫩的清蒸鳜鱼,这年就美滋滋了。 不过,我家年夜饭的桌上,一条鱼竟然是两个味道。鱼分两扇趴在盘中,一扇是清蒸,一扇却是豆瓣汁浇淋的。母亲胃弱,所以清蒸的咸鲜刚好;奶奶性子烈,就一定要有辣味。这一鱼两味,是父亲对自己母亲和妻子的照顾,却也欢喜了我和弟弟。现在,我和兄弟都马虎能做一手家常菜,算是多少继承了一点父风。 石光华教你做“清蒸鳜鱼” 材料: 做法: 2. 老黄姜洗净,留皮,姜皮最香。一半姜片,一半姜丝。大葱一半切成葱段,一半切成10公分左右的粗葱丝。花椒用刀身轻轻拍破,易于椒香和椒麻溢出。不喜花椒者可不用。 3. 鳜鱼身上画花刀,用盐、料酒均匀抹遍鱼身。姜片和葱段部分塞入鱼腹,部分垫在盘底,腌制10 分钟。 4. 腌制好的鳜鱼,去掉姜葱。重新在鱼身上加姜丝,用洗净的猪网油包裹鱼身,或用猪肥膘也可。实在没有淋调和油也可。 5. 鱼上锅蒸8-10 分钟。 6. 蒸熟后,起锅,去除鱼身上的杂物,滗去盘中汤水,把剩余的葱丝撒在鱼身上,将蒸鱼 Tips : 04 阿拉上海人的“八宝饭” 沈宏非 美食家、作家、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主要作品有:《饮食男女》、《情急》等
一碗合格的上海口味八宝饭,要用很细的红豆沙,很软的白糯米,很多的猪油,很多的白糖,很甜,很软,很润,很糯。 八宝饭,全然不能惜工本。虽然现在好买,讲究人家还是会自己来做,就比如我家。赤豆一定要选薄壳新豆,够粉,起沙量大。浸泡1 小时再烂煮2 小时,趁热出沙。用上海的龙头细布袋子,全靠双手使劲碾压。外面吃到的豆沙,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连壳带肉一起碾碎,壳去不尽,不够软,不够细。出沙之后,下铁锅用猪板油连续快炒,猪油也只用猪腹部最厚的那层板油。猪油加水煸,不是生煸出来的,这样出油率会很低,也容易焦,要等水烧干以后就自然而然出油了。放根葱,这样猪油熬出来更加香,别的什么都不用。把豆沙炒成又厚又稠又油亮的深色巧克力酱状后,拌入白砂糖将豆沙炒滑,最后把炒好的豆沙放入蒸好并用绵白糖、猪板油充分拌匀的糯米饭里(只用新糯米),以手剥桂圆肉、松仁和核桃,碗底再涂一层猪油,扣在碗里,压实,上灶蒸熟,这才是一碗配得上过年的八宝饭。 沈宏非教你做“八宝饭” 材料: 做法: 2.圆糯米浸泡一整夜,上锅隔水蒸熟; 3.熬制红豆沙(也可以用现成红豆沙代替); 4.碗中抹猪油,将各色果脯摆在碗底;化开猪油,加入蒸熟的糯米中,加细砂糖,充分搅拌,我喜欢搅拌到颗颗米粒都晶莹剔透,猪油饭就拌好了。 5.步骤4 的碗中,铺一层猪油饭,铺一层豆沙,如此平铺到碗口,即成;吃之前大火隔水蒸透即可。 Tips : 05 不围炉不过年 张新民
潮汕人吃年夜饭,菜品丰富得很,卤狮头鹅是一定要有的。小母鸡、拜神猪肉这样的拜神菜也是一定要有的。外皮红色的拜神猪肉表示喜庆,同样涂成红色的鸡蛋有后继有人的意思。我们还讲究菜要代表好彩头,肉丸表示一家人团圆,豆粉丝和韭菜炒猪血则祈望长命百岁;还有青蒜焖乌鱼(鲻鱼),蒜表示会和算,有钱好劝(储蓄),鱼当然是祈求年年有余了。 另外火锅转炉也是必备的,围炉时桌子中间放一个暖炉,用来温热或煮熟食物,清光《潮阳县志》对此说得很清楚:“除夕放爆竹,家人团坐而食,谓之围炉”。全家人要围坐一起吃饭,互相照顾守护,所以年夜围炉的时间很长,往往通宵达旦,远非现今到酒楼匆忙轮替吃年夜饭所能比拟。年夜饭大餐,钱是不能省的,不能全部只吃供品(拜神猪肉和小母鸡),还要上菜市场买些高档的海鲜,蒸些膏蟹,煲一锅火腿芥菜煲,远豪华过平日吃食,这才是过年。 张新民教你做“火腿芥菜煲” 材料: 做法: 2.火腿切片,同香菇炒香后一同加入高汤,煮开后放入芥菜。 3.煮至芥菜软焾即可调味上桌。 Tips : 2. 如果准备高汤麻烦,可以加些海米,也很鲜美。 06 这份“蛋饺”,还没上桌就被我偷吃了一半 林依轮
每年的年夜饭都是我妈妈在张罗。她是南方人,拿手菜不少,但最拿手的却是蛋饺。妈妈做蛋饺要先和好肉馅,蛋液打在小勺里在火上烤,烤匀之后就是蛋饺皮了,剩下的步骤和包饺子一样。除夕那天,别人家吃饺子,我们家吃蛋饺。蛋饺放在酱油汤里用小火煮着,煮香以后撒一点葱花和芹菜沫,就能端上桌。妈妈做的蛋饺是我一年的念想,经常还在做的时候就已经被馋嘴的我偷吃了一半,但她从来没有和我生气过。 林依轮教你做“蛋饺” 材料: 做法: 2.在肉碎中加入马蹄碎,再加鸡蛋、盐、葱、姜、水、生粉调和成馅; 3.蛋皮包入馅,边缘可以加些水淀粉,粘合成蛋饺; 4.蛋饺配汤很讲究,砂锅放入虾干、鲜姜、黄花菜、油麦菜,再码放蛋饺。加入水后慢火煮10 分钟,汤白后撒香菜、小葱、芹菜碎即可。 Tips : 07 没有肉但能吃出肉味的“烧茄子” 董振祥
小时候吃年夜饭的那种喜悦是值得在心底珍藏的,从红烧肉、葱爆羊肉、炸丸子到韭菜馅饺子,现在能记起来的味道,都是我父亲亲手做的。 我的手艺源自我父亲,在我记忆中,过年常吃我父亲做的烧茄子。 小时候,我父亲经常糊弄我,茄子不放肉,但是还要做出肉的味道来。别看是一道简单家常菜,但也是有讲究的。要选嫩的小长茄子,平时紫皮白瓤的圆茄子水大,煎的时候容易出汤,茄子就会变软了。其次茄子一定要大火煎到两面金黄。第三,八角一定要爆香,这是没有肉做出肉味的关键。之后的酱油白糖大火收汁就简单了。锅中的汤汁滋滋地响,烧茄子的香味就在四合院里蔓延开来,茄子出锅后,父亲总是会将美味与四邻分享,炫耀自己的手艺。 大董教你做“酱烧茄子” 材料: 做法: 2. 起锅,放油,爆香八角,下蒜、姜片,放入焙好的茄子翻炒; 3. 加酱油、糖、黑蒜,中小火烧入味,大火收汁到粘稠即可。 Tips : 2.八角一定要爆香,到略焦糊的程度,才能做出不放肉但是有肉味的烧茄子; 3. 全程不要放水,注意控制火候; 4. 黑蒜用来增添风味,也可以不放。 08 赶集,是我最喜欢的过年前戏 小宽 著有《100 元吃遍北京》、《饭否》、《知吃诗》等书
小时候的年夜饭,至今记忆犹新。我的老家在河北的一个小镇,小时候过年前要杀猪,我和爸爸去赶集,买年货。我记得爸爸当年锃新的黑色二八自行车,永久牌,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集上鞭炮屑的火药味,熏肉味,大白菜味,冰冻的带鱼味,葱花炝锅的味,蒸年糕味,油坊的芝麻香油味,刚写好的春联未干的墨汁味,洗澡堂子里的蒸汽味……种种味道散漫在镇子上。刚下过一场雪,踩上去有咯吱咯吱的声音,过年的味道就从路边的积雪里冒出来。爸爸会买许多年货,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再慢慢骑回家。 妈妈每到过年才会熏一次肉,锅底放糖,肉煮好了,放在铁质的烙子上,上糖色,最后腌制到陶制的坛子里。这是我小时候美味的极致,我经常受不住诱惑,偷偷掰一块迅速放到嘴里,自以为不会被大人发觉。年夜饭是最隆重的一顿饭,我要给长辈拜年,穿上之前觊觎已久的新衣服,吃饭之前先要在院子里放一挂鞭炮。妈妈煮饺子,做鱼。鱼一定是有头有尾,家里所有的灯全部打开。爸爸会喝一点小酒,我很小就开始陪着他喝酒,不过这只是过年才有的特权。这只是我记忆中的一顿年夜饭,未曾隆重,但是一家围坐,其乐融融。 小宽教你做“干烧大黄鱼” 材料: 做法: 2.入油锅将鱼炸至定型; 3.锅中做油,下五花肉、香菇,豆瓣酱炒香,加葱姜蒜料酒酱油,加少许水让汤汁滚开; 4. 下炸好的大黄鱼,大火到汤汁收干即可。 Tips : 2.有些地区做干烧不放豆瓣酱,放豆豉,也别有风味; 3.出锅前再放些蒜末可以去腥。 编辑= 王喆 执行= 王喆+ 刀刀+ 孟令澎+ 彭靖 采访+ 文= 彭靖 摄影= 张之洲 助理= 刘思洁 场地提供= 出巷入巷 特别鸣谢 “一大口美食榜”(ID:laiyidakou) 以多维度榜单为美食评价体系,聚集中国美食家资源,为想吃、找吃、懂吃的用户提供进阶版美食指南。 本文刊登于《男人装》2017年1月号 首发于《男人装》官网enrz.com |
|
来自: 昵称31728201 > 《饕客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