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中 医 学

 唐文庆图书馆 2017-01-30

中  医  学

绪   论

中国传统医药学;中医学,是我国千百年来,千百万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的起源

早在100多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在同大自然和猛兽作斗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也逐步地积累了原始的医药知识,创造了医药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在春秋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辨证法思想渗入医学,使医学从唯心论的神学[巫]中解脱出来。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春秋战国时代成书的{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个部分,共18卷,162篇,20万字,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等问题,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中医学的摄生与预防学

1,未病先防,就是做好未病之时的预防工作。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调摄精神,精神情志的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有密切的关系。不正常的精神刺激和不良的情志,均可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利,经脉不畅而发生疾病。例如恼怒太过而伤肝,思虑太过而伤心脾,因此减少不良的精神剌激和过度的情志变动,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对于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2}调节饮食,日常的饮食,起居和劳动,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没有一定的规律,饮食和劳动没有节制,就会减弱抗病机能而容易发生疾病。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功能,多食肥甘厚味之品及嗜酒,则助湿生热,偏食与饮食不足,均可影响身体健康而生疾病。

{3}锻炼身体,身体锻炼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黄帝内经}提出的披发缓行,广步于庭,的健身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某些慢性病的调治也有一定的作用。

{4}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四时气候的温热寒凉的变化对人体有着重要影响,要根据气候的不同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护身体健康。如冬天的防寒保暖,夏天的防暑降温等。对于反常的气候变化或遇到疫疬流行,则需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避其毒气,这对于预防致病因素的侵袭,防止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5}人工免疫,[黄帝内经]提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扶正可以祛邪,等观点,都反映了免疫学的思想。天花的预防接种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为人工免疫,预防接种的发明开辟了道路。

2,既病防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这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如果不及时治疗,病邪就可能逐步深入,治疗也就更加困难。因此,在防治过程中,要做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才能防止其传变。{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治疗肝病的同时,还要注意调治脾胃,防止肝病传脾。

{四}中医学治疗方法

丰富多彩,除方药,针灸治法外,中医学还有刮痧,敷贴,火罐,温热[烫法]水疗,蜡疗,泥疗,发泡,推拿,按摩,气功,揑脊,割治等疗法。

{五}临床医学的发展

东汉末年,我国第一部临证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问世,它代表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确定。本书继承{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总结了前人和当时医学的临床诊治经验。到了晋代,{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书中提,了包括理,法,方,药的诊治原则,记载了许多宝贵的临床医疗经验。{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从而也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宋元时期,分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妇科,五官,正骨,眼科,口齿等13科。各种医学专著也日渐增多,下面只就内,外,妇,儿等科的主要成就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作一简介。

1内科,在{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隋唐以来,对内科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诊治经验不断丰富。

医学发展到宋元时期,出现了各家学说术争鸣,每个学派都有独创的见解。刘元素代表的;寒凉派;认为病因以火为多,治法强调降火,以张子和为代表的;攻下派,认为治病应着重祛邪,故主张汗,吐,下法;以李东垣为代表的;补脾派,认为补益脾胃是治病之要;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认为疾病的变化是;阳常有佘,阴常不足,故提倡治疗着重养阴。

清代医家叶天士,吴鞠通等对温热病的病因,传变及诊断治疗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突出的发展了辨舌,验齿,辨斑疹和白疳的方法,创立了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纲领,与伤寒六经辨证相辅相成,大大丰富了中医学理论。

2,外科学,在1700多年前,我国名医华佗应用麻沸散进行麻醉,施行剖腹,扩创等外科手术。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它体现在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形体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生理,病理等各方面。如心合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肺合大肠,主气,开窍于鼻;脾合胃,主肌肉,四肢,其荣在唇;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肾合膀胱,主骨,开窍于耳等。       在临床上以这些有机的联系来指导疾病的防治。如用清肝的方法,治疗暴发火眼;用清心泻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用清胃的方法,治疗实火牙痛;用宣肺的方法,治疗感冒鼻寨等,常常收到满意的疗效。

2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类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精微而生存,随着四时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规律以及地理环境的变迁而生活着。

由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通过症状,体征等疾病现象而表现出来,人们也总是通过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的,证,又称症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及其外界环境的联系,为治疗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其次,辨证论治很重视;人;病。证;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因人而异的特殊性,强调个体的差异性,而不是病的一般性。由于证有动态的特点,从而决定了辩证论诒是一种动态的诊疗体系。中医学创造的特有的证的概念,以及症,证,病三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形成了辩证论治这一特点。因而这一特点又成为中医学体系的精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都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