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人参汤合肾气丸治疗 克罗恩病

 柴桂苓 2017-01-30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消化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显示可累及全肠道,甚至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甚者可引起肠外病变。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腹有包块、肛痈肛瘘、贫血等。其证候多变,缠绵难愈,预后较差。本病之因主要责之于脾肾,累及他脏( 为病之本),痰、湿、瘀、滞等致病因素随之而生( 为病之标) 。故本病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


1、辨兼夹邪的性质、轻重
(1)兼夹食积停滞,浊气上逆症见呕吐酸腐,嗳气厌食。将合方中的党参少用,生地、山萸肉暂停用,加焦山楂30g,焦神曲30g,炙鸡金20~30g消食除滞,法半夏10~15g,川朴10~15g,和胃理气。

(2)兼夹胃肠实热壅塞甚
症见腹痛且胀,拒按,便坚或秘。应停用合方,因此时脾肾两虚,正气不足或邪壅未去,不可盲补,补之则适足以资寇,当即治拟泻腑通便为先,方选黄龙承气汤出入,药用生大黄5g( 后下) ,厚朴10g,枳壳( 实) l O g,炙黄芪15~20g,当归身10g。每日1剂,煎水取汁分次饮之。若实热壅结较甚,便仍不通者改生大黄10g( 后下) ,加风化硝4g冲服,待‘‘陈莝去而肠胃洁’’方转投异功散( 改汤剂) 以汁代茶,频频饮之,以冀益气健脾, 行气化滞。待胃气渐复时再将合方小剂量加焦楂曲,炙鸡金等助运之品以投之。


(3)兼夹外感风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轻者配入香苏散,即合方中加入紫苏叶7~10g发散风寒,制香附5~7g,陈皮10g助方中白术理脾胃之气;重者可配入麻黄汤,即合方中加炙麻黄5~8g,杏仁10g与方中桂枝、甘草相伍,炙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温经散寒,配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4)兼夹外感风热
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咽痛。一般多配银翘散出入,即合方中加银花10~20g,连翘10g,桔梗10g,大青叶10~15g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5)兼夹邪热内侵
症见身热不恶寒,口渴重,喜冷饮。加入白虎汤化裁,即合方中加生石膏30g( 先煎) ,知母10g,大青叶15g。生石膏、知母清泄里热,且不伤阴。若里热重,津伤甚者可加麦
冬10g,天花粉10~15g;若脾肾阳虚较重的患者,投生石膏15g、知母5g、大青叶10g的剂量,防寒凉太过。

(6)兼夹湿阻中焦
症见脘中痞满,口粘腻。重用合方中的白术,加川朴10g,法半夏10~20g,砂仁5~10g( 后下) 化湿理气和胃。


(7)兼夹痰瘀内结于腑
症见腹部可触及包块,拒按,疼痛如刺,固定不移。合方中加法半夏10~30g,大贝
母15~30g,白芥子10~30g,海浮石30g( 先煎) ,生蛤壳30g( 先煎) 化痰消痞散结;加丹参20~30g,地鳖虫10~15g,穿山甲20g或三棱10g,莪术10g( 均醋炒) ,炙水蛭10~30g等活血祛瘀消癥。

(8)兼夹痰瘀互结,筋络痹阻
症见关节疼痛,甚则强直畸形。重用合方中桂枝15~20g,加入白芥子10~20g,法
半夏10~15g,白附子10g化痰散结通络;加虎杖10~15g,牛膝10~20g,刘寄奴10~20g,炙全蝎10~15g,地鳖虫10g破血逐瘀,通络强筋壮骨。


2、辨气机的紊乱
(1)气逆
①若伴胃气上逆,症见恶心呕吐,呃逆,泛酸,嗳气等。轻者加姜竹茄20~30g,川
朴8~10g,法半夏10~20g;重者加沉香片15~20g,旋覆花10 g(包),煅代赭石
30g( 先煎) 。

②若伴肝气上逆,症见呕吐酸苦水,头痛,急躁易怒。重用合方中桂枝10~20g,加川连5~8g,淡吴萸3~8g,绿萼梅10 g,辛开苦降,肝气得平。

③若伴肺气上逆,症见咳嗽,气喘,胸闷。合方中加苏子10g,白前10g,款冬花10g,
法半夏10~15g降肺气止咳喘。

(2)气滞
①若伴中焦气滞,症见脘胀或痛,走窜( 按之无形,触之有块) ,暖气,矢气则舒。轻者加陈皮10g,木香10~15g和胃舒气;重者加枳壳( 实) 10~15g,理气止痛。

②若伴肝胆气滞,症见胁肋疼痛。重用合方中桂枝为15~25g,轻者加佛手10 g,香橼
皮10g行气疏肝;重者加制香附10g,元胡索10 g,川楝子10~15g疏肝理气,配炒白芍
10g防疏泄太过。

(3)气陷
①若伴中气下陷,症见脱肛,肛门腹部下坠,便血。合方中加炙黄芪30~50g,升麻
10g,柴胡10g,陈皮10g升提举陷,加参三七粉3~5g吞服,每日早晚各1次以止血。


3辨气血阴阳虚弱
(1)辨气虚
①若伴心脾气虚,症见心悸不安,气短,胸闷,失眠,纳少,便溏,乏力,面色少华。
重用合方中党参15~30g,炙甘草4~8g,加炙黄芪30~50g补益心气。

②若伴肺气虚,症见咳嗽,痰液稀薄,气喘,动则加剧,语声低微,易外感,面色无
华。重用合方中党参15~30g,加灵芝粉5~28g(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炙黄芪30~50g补益肺气。

(2)辨阴( 血) 虚
①若伴肝阴( 血) 虚甚,症见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肢体麻木或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不甚,手足蠕动。重用合方中熟地10~15g,山萸肉10~20g,加当归身10~25g,炒白芍10g,川芎5g养血柔肝;加枸杞子10~15g助滋阴养肝之功:加菊花10g清头目;佛手7~10g,川楝子7~10 g,枸橘李10g行气疏肝。

②若伴肾阴虚甚,症见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失眠多梦,阳强,
遗精,早泄或经闭,崩漏,健忘。除重用合方中熟地、山萸肉外,加炙龟板15~20g( 先
煎) ,女贞子10~20g或旱莲草20~30g助方中益肾滋阴之功。

③若伴心阴( 血) 虚,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合方中加当归身10~15g,
炒白芍10g,阿胶粉10~15g( 冲服) 养血补心或晚临睡前40分钟含龙眼肉10~15粒嚼咽
以养心安神。

④若伴肺阴虚,症见干咳或痰少,痰粘难咯,或痰中夹血,甚则咯血,声嘶。合方中
加南沙参10~15g,玉竹10~15g,养阴润肺,前者兼能化痰,后者滋而不腻。

(3)辨阳虚
①若伴脾肾阳虚,症见面色咣白,腰膝酸痛,畏寒肢冷,肢肿,阳痿,五更泄泻,完
谷不化,纳少便溏,质清稀薄或五更泻,腹痛喜温喜按。重用合方中附子、干姜、桂枝、
白术各为15~30g,茯苓30g以温补脾肾之阳,利水渗湿;加煨豆蔻10~15g温中止泻;补骨脂10~20g补肾助阳:五味子、五倍子各10 g收敛干涩:红枣5~10枚益气健脾。
②若伴心阳不足,症见心悸,怔忡,动则加剧,气短且喘,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重用合方中党参10~20g,炒白术10~15g,炙甘草5~10g,桂枝10~15g,附子15~25g,干姜10~20g;加炙黄芪40~50g温补心阳;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均先煎) 安神定悸。

4、辨常见的肠外病变
(1)痹症
即克罗恩病常伴有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关节疼痛或游走不定,屈伸不利,腰背酸痛,甚则转侧仰俯不能。肾虚主骨不能,肝失所养,不能主筋,脾肾气虚,肝精不足,筋脉失养,体虚腠理空疏,风寒湿乘虚而入,经脉瘀阻成痹,常在合方中加全当归10~15g,川芎7~10g,芍药10g,女贞子10~15g助合方中熟地、山萸肉养肝血;杜
仲30g,桑寄生20~30g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防风、羌活各10 g祛风止痛;芍药配合
方中桂枝温经通络止痛,地鳖虫10 g续筋接骨;炒薏仁20~30g,枳壳10g,谷麦芽、炙鸡 金各20g防滋腻碍胃伤脾。诸药以增补肝肾之阴,强壮筋骨,祛风除湿,逐寒通痹之功。
若湿热入络,症见关节灼痛者加忍冬藤20-~30g清络脉湿热;若风湿甚见关节肿较剧者加海桐皮10~15g,炒苍术10~15g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若寒甚见关节、腰冷剧者加细辛4~10g散寒温经,通络止痛。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本病为脾肾两虚证,用地鳖虫当否? 据《长沙药解.卷三》日:“ 地鳖虫的特点是破而不峻,能行能和,善化瘀血,最补疗伤,故虚人亦可用之。”

(2)目疾
即克罗恩病肠外病变常见的虹膜睫状体炎等病。症见目疼且赤,流热泪,目眦多、粘
稠,溲赤,口渴。肝开窍于目,肝失脾肾之养气郁化火,热毒夹湿上壅所致。常在合方中
配入《眼科药味》中的黄连解毒汤加减,以清泻肝火,祛除湿热,即加黄连5~7g,黄柏
7~10g,黄芩7~10g,炒栀子10g清泻肝火,祛除湿热,菊花10g,决明子5~8g清肝明目,柴胡10~15g,木贼草10~15g疏肝解郁,将合方中党参改为太子参10~20g,加炒薏仁15~30g,炒扁豆15~30g,炒苍术10~15g配白术健脾祛湿。若瘀热邪毒上攻较盛,症见目眦为脓者,加败酱草、鱼腥草各10~15g解毒排脓,活血祛瘀;若郁火伤阴见目干涩,复视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0~15g,甘杞子10g以补肝肾之阴。

(3)结节性红斑
症见小腿伸侧有结节疼痛,色红或紫,后期呈淡黄色,触之灼热,病势较剧,结节大小不等。( 其直径约为1 cm 左右) ,多少不一( 2~50个以上) 。身热、不恶寒,易反复
发热。此属脾肾两虚,痰瘀湿热互结而致。治拟益脾补肾、活血化瘀、清利湿热为主。宜
在合方中配入四妙丸与膈下逐瘀汤增删,即加入黄柏10g,苍术10~20g,车前子30g清利
湿热,全当归10~30g,川芎10g,丹参20g,川牛膝10~15g,元胡索10~20g,大贝母10~30g理气活血化痰。若痰瘀热甚见结节鲜红、僵硬甚者加地鳖虫10g,龙胆草5~7g,夏枯草8g,海浮石30g( 先煎) 清利湿热、化痰软坚:若里热重,口渴欲冷饮量多者加生石膏30g( 先煎) ,黄芩10g。




朱某,男,41岁,2009年5月12日初诊。泄泻,腹痛,腹部可触及包块已历3年。经省级医院确诊为克罗恩病。近半年来住院经西药正规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刻诊:便溏且稀日行7、8次,伴晨泻,形瘦、腹痛且胀。右天枢穴下可触及直径约2cm 大小包块,纳少,懒言,神倦,腰酸,双膝、指关节肿胀灼痛,听力下降,发稀少、
易断,尿频,早泄频作,舌苔厚腻,质边有紫斑,胖大,脉细弱。全腹部CT( 平扫+增强)
影像提示:小肠多处节段性肠壁明显增厚,符合克罗恩病表现;血沉184m m /H ;C反应蛋 白135m g/L。病属脾。肾气虚,湿阻气滞,痰瘀内阻,风寒湿热乘虚袭络。治拟补益脾肾之气,化湿理气,除痰祛瘀,祛风胜湿,清热通络。方选《金匮》人参汤合肾气丸为主加味治之。
处方:党参10g,炒白术10 g,炙甘草4g,干姜3g,生地5g,山萸肉5g,山药7g,补骨脂8g,茯苓10g,丹皮5g,泽泻10g,桂枝7g,淡附片4g,砂仁8g( 后下) ,木香
8g,法半夏10g,川朴7g,大贝母15g,焦楂曲各20g,独活7g,防风己各7g,虎杖15g,
独活7g,杜仲15g。服7剂。
二诊:2009年5月21日便稀溏似减,前症依然,病重药轻。继以上方加谷麦芽各25g,再服14剂。
三诊:2009年6月5日便溏日行5、6次,腹胀痛有减,苔脉依然。将上方改党参15g,炒白术15g,生地6g,山萸肉6g,木香10 g,法半夏10 g,川朴8g,大贝母20g,焦楂曲各25g,独活8g,防风己各8g,虎杖18g,独活8g,补骨脂10 g,谷麦芽各30g,加穿山甲10 g,地鳖虫10g,炙鸡金15g。续服28剂。
四诊:2009年7月6日便转日行4、5次,初略成形,后溏,偶夹稀水,腹痛、胀减轻,腹块大小依然,舌苔渐化,但仍腻,舌边齿印减少,色转淡,脉细滑有力,腹痛大减,双膝、指关节肿胀疼痛已减。复查血沉40m m /H ,C反应蛋白21m g/L。上方改党参25g,生地、山萸肉各12g,山药20g,焦楂曲各30g,炙鸡金20g,虎杖15g,加炙水蛭10g。复进28剂。
五诊:2009年8月5日便转日行3、4次,质成形软,腹胀、痛略微。双膝、指关节胀痛已除,面色略转华,体重增加近3公斤。腹部包块触痛不明显,双膝肿除,纳增,四肢乏力大减,苔转薄腻,脉依旧。全腹部CT( 平扫+增加) 提示:小肠多处节段性肠壁增厚明显有减。复查血沉17m /H ,C反应蛋白9m g/L。上方去虎杖、防风己,改党参30g,
生地、山萸肉各18g,山药25g,炙鸡金25g,杜仲20g,续服28剂,并嘱有效续服。
六诊:一年后便转日行1、2次,成形,但质软,腹胀痛未作,腰酸膝疼亦未作。体重增加6.5公斤。复查全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小肠见一处肠壁稍增厚。血沉12m m /H ,C反应蛋白6m g/L,病获显效,在前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巩固治疗。

(按):患者形瘦,纳少,神倦懒言,便溏,日行7、8次,腹痛,腹有包块,便溏,腰酸软,双膝及指关节肿胀,灼痛,耳鸣时有,两耳失聪,发少,尿频,苔厚腻,舌质胖,舌边有齿印且有瘀斑,脉细弱等症均为脾肾气虚,湿阻气滞,痰瘀内结,风寒湿热之邪袭络而致。脾失健运则纳少,形瘦,神倦懒言,便溏,舌苔腻,质胖,舌边有齿印;肾虚失其固涩则便溏晨泻;脾肾气血通行受阻,气滞血瘀,津聚痰湿内生,痰瘀内结则腹痛,腹部可触及 包块,舌质边有紫斑;肾气虚充骨不能,肝失所养不能主筋,则腰酸软:体虚风寒湿热之邪袭络,则见双膝、指关节肿胀,灼痛: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肾开窍于二阴,肾气虚则耳鸣或失聪、尿频。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脾肾气虚,湿阻气滞,痰瘀互结,风寒湿热乘虚袭络,故以补益脾肾,化痰祛瘀为主,兼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方选人参汤合肾气丸加味治之。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干姜补益脾气;砂仁 、木香、川朴、法半夏理气和中;法半夏、大贝母化痰软坚;生地、山萸肉、山药、补骨脂补益肾气、固涩止泻:防风己、虎杖、独活、杜仲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强腰壮筋通络;焦楂曲助胃消食:桂枝、附片配生地、山萸肉、山药鼓舞肾气,配丹皮、地鳖虫、炙水蛭、穿山甲活血化瘀;茯苓、泽泻配大贝母、法半夏化痰祛湿利水。后期补益之药重用,以增强补脾益肾之功。经近三年半的治疗,脾肾得补,痰瘀兼化,外邪祛除,病情稳定,获得显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