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最小的剧院,一个人独自演出了十年!

 古稀老人赵 2017-01-30

北京现在有不少大剧院小剧场,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剧院、老舍茶馆、湖广会馆等等,今儿个这些我们都不说,单单说一说北京城里有这么一位老爷子一个人撑起了一个“戏园子”


2006年,当单弦被列为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这里有位老爷子选择扎根在了南城大栅栏附近的延寿街,如同这条街的名字“延寿”一样,这位老爷子也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独自一个人在此的演艺生涯。



如果说单弦是一门学问,于小章老爷子就是继承了这门学问并把它用心做下去的人。


曾经的魁德社是天桥曲艺界名噪一时的剧场,两层小楼,几十个徒弟,每天演出不断,那时候于老爷子的爷爷于德魁是这儿的老板,在行里边儿,人称“于三爷”,三弦、大鼓、快板、京胡、二胡样样都叫得很响。如今传到于小章老爷子手里是第三代了,技艺犹在,可惜境况今非昔比。

三代传承


从琉璃厂东街往东走到头,再向北进延寿街一路向北就到了魁德社。现在的魁德社门脸十分简单,没有什么装潢,也没有什么特别醒目的招牌,有时老爷子会在门口表演,吸引游客光临。

一个人的剧场

最浓、最老、最绝、最小


进了门发现,狭长的剧场算起来也就10平米,最多只能容纳5、6个人,可墙面上却挂满了许多回忆的老照片,还有那些传到老爷子手里的演奏乐器。

记忆的照片墙

各种演奏乐器


进了小剧场就是客人,老爷子总要拉着你讲讲这墙上照片和这乐器的故事,不等你问,老爷子这话匣子就打开了。


一面墙上是魁德社的历史,当年的创始人于德魁老先生,那是三天两头进王府、贝勒府唱堂会的主儿,后来还在中南海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另一面墙则是这三弦大鼓的故事三把三弦、两个用牛骨做成的“哈拉巴”,又称“牛骨数来宝”,还有几副快板构成了老爷子演出的家伙什儿。这其中有一把三弦是祖父于德魁留下的,传到今儿个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




听故事的人,还沉浸在漫长的历史中,弦子已经弹起,声音一出,老北京的味道即刻就出来了。老爷子自弹自唱,京腔京韵十足,让人不禁拍手叫好,一个三弦小段弹过,老爷子歇了下,马上又抄起了身边的数来宝,唱的是那祝人身体安康,子孙满堂的吉祥话儿。



几段过后,不禁总想问问,这老爷子一个人在这做这个究竟图的什么?


“玩的就是个乐趣。”

老爷子今年六十多了,儿子在外企,自己也有退休金,每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演出个好几场,到了淡季可能一个客人都没有,可老爷子还是每天下午都会到此候着,哪怕只有一个客人想进来听个新鲜,老爷子也愿意唱上一段,不为别的,自己喜欢这个,听着唱着舒服,所以图的就是个乐。

年轻时候的于老爷子


话说老爷子这么大岁数,还会和旁人聊起自己的梦想。

“我还有一个梦想呐”,老人神秘地说。他想有个“大屋子”,再有两个小徒弟。


如今说起这愿望是越来越难实现了,一个是大家对于传统曲艺的淡漠;另一个是招徒弟只能招小学生,单弦这东西,少说得十年的功夫,可人家家长不会同意,孩子也未必乐意。说到这里老爷子脸上总会浮现一丝无奈。


我们都知道老爷子其实说的不是自己的梦想,怹老人家是希望这份手艺传到他这不要丢了


单弦圣手传百年,余韵绕梁留千古



招聘通知

职位:文字编辑(请注意是全职,兼职请勿打扰)


要求&职责:

1、喜欢热爱北京文化,北京土著优先,喜欢探访美食,各种北京好玩店,有相关资源者优先考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