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

 率我真 2017-01-30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学会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学会了课外阅读,与之相关的阅读方法、兴趣、思考问题的能力、处事待人的态度、写作的技巧等,一切都会整体提高。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小学生也明确提出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为了使一年级学生提前进入阅读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我尝试做着以下几点:

   1.从故事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上课时学生一听到我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大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此时我就会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有时在语文课开始,我会安排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课外阅读中收集的趣事奇闻、动物知识、自然景观介绍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他们进行交流;班里两周组织一次故事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准备多个故事,带有表情、声调、动作的讲故事或复述故事等等,千方百计调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儿童学完了汉语拼音之后,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提前阅读。为了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平时我就向他们推荐各类注音读物,指导他们从简短的儿童诗、古诗或学生听熟、会说的故事入手。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习惯的形成,再逐步加大阅读量,扩展阅读的范围。

  2.创造条件,形成阅读氛围。

  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此时老师们要舍得花费较多精力去为他们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适时组织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的好书和好的读书方法,学生之间可交流读书心得;平时我还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放假时间多去图书馆,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书海之浩瀚,体验读书人的痴迷,使他们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其次,班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设立班级图书角,努力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适合各种发展水平学生的阅读资源;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玻璃窗来解释生活中的信息,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同时还请家长配合,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柜、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自由支配——选择书籍和阅读的时间。

  最后,要发挥小集体的力量。提倡学生之间互相交换图书阅读,扩大阅读资源;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课外阅读小组,开展"交换--合作"式阅读学习。

  3.引入竞争,调动阅读积极性。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高潮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竞赛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可把学生要达到的阅读要求通过竞赛的过程来实现。一是讲故事比赛。考虑到低年级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有难度,我引导他们开展主题性阅读,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参加比赛,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等。二是读书方法比赛。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与技巧。我给学生讲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读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选择读书法”;讲富翁造楼房的故事,让学生领悟“循序渐进法”;还指导他们开展“速读”、“查字典注意识字”、“课本剧表演”等比赛,使学生掌握读书应具备的基本的技巧。在竞赛以后,我还把竞赛的结果通过表扬、奖励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采取多方位、多层次、多种形式,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乐读、善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