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凭实力,但也靠运气!那些你有所不知的蒙题诀窍!取分利器!

 灰太狼0ankd6p5 2017-01-31

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两长两短选B,参差不齐C无敌。”

蒙题这种事情我觉得所有人都做过吧,哪怕是学霸。记得读书的时候,全班70多人都要参加奥数初选,只有一个同学是正儿八经参加过奥数学习的,我那时候甚至都没听过奥数,也没见过奥数到底是什么东西,拿到卷子后看了一遍后发现,没有一题能看懂的。于是,我用不是填“1”,就是填“0”的方法,过了初选。全班只有我跟那个专门学奥数的家伙靠过了。记得老师很震惊,有点屌丝逆袭的感觉,毕竟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并不突出。

据说,新东方啦、环球雅思啦这种机构可以将学生练习到,哪怕看不懂题目,也能蒙对题的境界,当真是出神入化,以至于中国考生的托福雅思成绩闪耀全球。

虽然我早已经过了需要参加考试的年龄,但还是贡献出一个从没有人问过的问题:“有哪些考试的蒙题诀窍?”,希望可以让你在考试无助的时候,能找到解决方案。

无论是从那些出题老师考量,还是从博弈论中找到曲径通幽的妙法,相信这个问题将会成为学渣们的考试宝典,为应试教育增光添彩。

我们先看一道高考数学题(注意是“高考”题):

1. _______, x的值是?

A. -37 B. 37 C. 10 D.74

题目都没有就让我选?当我是赌神吗?对,请叫我赌神!你只需要仔细观察四个选项,就会发现A(-37),B(37),D(74)三个选项都和“37”相关。你蒙B的话,正确率高达90%。

如果这是一道解方程的题目,你符号算错的话会得到A选项;系数算错的话会得到D选项。这两个选项都是针对一些常见错误设计的迷惑性选项。C(10)是充数的,选C的都给我去面壁!

当你考试的时候看到这道题,你可以放心选B。为什么?如果你明白为什么,你的“高考”就入门了:

1)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正常”解题方法是当你看到题目后,进行计算得到答案。所以非正确选项通常对应一种常见的计算错误或者理解错误。

2) 如果正确答案是C(10),那么剩下三个选项都是充数的,没有增加区分度,考试题是不会这么设计的。但是你做的某些教辅书可能会这么设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告诫你们要刷原题。

3) 如果正确答案是A(-37),那么只有当你同时犯下两个错误的时候(系数和符号),才可能会选D(74)选项。这种可能性很小,没有增加区分度,考试题不会这么设计。选项D同理。

蒙题是建立在刷题上的,当你刷题量达到一定境界,你会发现“高考”的一些规律,进而通过这些规律“投机取巧”,大幅度提高做题速度与正确率。达到这个程度,你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名校的大门。看到这儿,是不是鸡皮疙瘩已经起来了?别急,再看一道高考英语填空题:

2. ______ _ .

A. would B. will C. could D. can

来吧,赌神,蒙一个……所有蒙B和D的都给我去面壁!正确答案是A或C的概率高达90%。为什么?因为需要多掌握一个知识点!如果正确选项是B或D的话,即使你没掌握,甚至没听过“过去分词”,依然可能选对,这样就丧失了区分度。

那A和C里面选哪个?如果你练过刷题大法,你一定会蒙A,为什么?在英语选择题中,would是正确答案的可能性远高于could,刷过题的一定知道。因为would有另外一个考点,虚拟语气!明白了吧!第二种区分的方法就是“数每个人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所以蒙题大法第二招:比较选项考点蒙正确答案

第三道题,聊聊证明题,比如你要证明A=B,但是你不会怎么办?

先把式子A朝着B进行转化:A = A1 = A2 =... = An

在转化不下去了的时候,说“显然 An = Bm'。

然后再把B朝着A进行转化:B = B1 = B2 = ... = Bm

这种方法很low,但也可以帮你拿到一点过程分。更聪明的方法是这样:

你仔细观察题目,如果找到一些隐藏的信息或者一些题目条件C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用到,你就直接写“由C可得 An = Bm”。相信我,改卷老师会觉得你只是省略了步骤,考点你完全get到了。

高考这种考试,改卷的时间都很短的,可能就直接给满分了。如果你要求更高一点,可以试着用C推几步,往往题目就做出来了,即使没完全做出来,得满分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高考题每个条件都是有目的的,但是你未必能看出来是怎么用的!通过这个方法,在卡住的地方使用条件(或者声称使用了条件),就是得分的关键!当然也是解题的关键。

在下方,这两个绝对不是投机取巧的办法!那就是极值法和特殊值法

这两个办法有时候能瞬间把一些题目瞬间爆掉,举个小小的例子。

像上面这种题目的,什么AB 关于原点对称的,但是其他条件都没有给出啊,那就随便选两个最简答的代入,直接算啊。当然不要嘲笑这道题目太过于简单,特殊值的应用不仅这么一个,还有很多题目,比如说,很常见的一种:

对于任何的a 以下的等式都成立,blabla...这个时候a就随便什么1 啊 0 啊 直接上,计算应该会简化。

再上一个例子:

解法一:

看到这个题目,好几个都在变的变量啊,先不要急着计算,既然它说了存在m 符合条件,那么就直接让m = 3,这个时候就可以知道有a1+a2+a3 =s3 = a3,那么就有a1+a2= 0,也就是互为相反数,并且a1>0,这个再来一个特殊值,a1=1,那么公差就等于 -1,那么这个数列就是1,-1,-3.。。。那题目问的是当n>m的时候,就没有其他条件了,那我刚才m取得是 特殊值3,这个时候再用一次n的特殊值,反正只要满足n>m就行,是不是?那么n=4.,代入计算,很快啊!

解法二:

题目中给出的是a1>0,那么又有累加和 sm = am,那么我们瞬间就知道,公差d<0,不然的话 sm="">

大家别看我写的比较多,其实上面两种做法,在大脑里面想一遍,或者是过一遍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其他题目不知道,但是选择题真的是有规律的,所有选项都是平均分布的:

举个例子,在数学中,假设有10道选择题,那么肯定是A,B,C,D四个选项,肯定是3 3 2 2,但是这四个数,与ABCD是随机匹配的,就是说有可能是其中3道题的答案是A 三道题的答案是B ,C D各两道,加起来一共十道,以此类推,有可能是C,D各三道,A B各两道,这是我做过的所有的正规的卷子都符符合,比如说一些地方的省质检之类的,更不用说高考这种类型的考试。

同理,在英语完形填空的答案中,假设是20道,没错,那就是ABCD 这四个答案各5个。

但是,我必须得提醒一下的是,这个方法使用有一个前提,以数学为例子,你要保证其他9道题,完全正确,才行,否则就是有可能错两道。所以相对而言,这个方法还是比较适合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能够解答那9道不是非常难的题目,然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最后一道题的答对的可能性。

再说一点关于数学填空题的,一般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很难的填空题,他们的答案往往是很正常的一些数字,比如说什么1 2 3之类的,有一些同学帮我指出了,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不是这样的,的确,以正方体为例子,一般来说,边长是整数吧?这样就导致对角线和体对角线什么的,都有带有根号的东西,同时一些大题也是这样的,所以算出一些很奇葩的数字,根号下@#¥#¥% 这种的很有可能是错的,你需要很认真的再算一遍。

好了,下面直接上高考题:

这是2012新课标Ⅰ卷

很明显A.B最像啊!那么再看AB和CD的共同点A.C.D.分子都是根号2。OK三秒钟五分到手。不信自己算一算是不是选A。

第二题:

2012新课标Ⅰ卷

图像题又没分母又没根号怎么办?

还是共同点啊!

明显B.D最像,再看象限。B和AC一样都经过两个象限。OK选B又是三秒五分到手。

第三题:

2013四川卷

这题还用想吗?

第一步确定AC里选

第二步注意BCD的原点,OK答案选C

如此任性啊

第四题:

2013新课标Ⅱ卷

选择题中的压轴题,不会做怎么办?蒙啊!

BC最像,BD都都有?

OK选B

第五题:

2014山东卷

又是取值范围?

抱歉又秒杀了,B答案拿走

第六题:

还是取值范围?

呵呵

C选项隐藏的挺深啊

至于为什么选C仔细理解开头的技巧你自然会明白。

第七题:

2014大纲卷

选B

至于为什么是B,自己想。

第八题:

2013湖南高考

D选项一波带走!

为什么?因为第一步确定在CD中选

第二步根本看不出CD和AB共同点啊,那就用『值接近』,三分之八和三分之四分别与1和2做差再取绝对值,最后做和看谁值小就选谁。

第九题:

2014湖南卷

A项正确

因为A和BC相比于D和BC更接近!

人称“地位等价法”“对称法”也是一大杀招:

试想一下,凡遇填空题不等式,80%是用到基本不等式的,在一系列不等式之后,最后必有一句“当**=**时取得最*值”,与其这样费时费力的算这些,还不如“一眼算到这步”,直接令**=**得到一个值,多半就是此值了。

最后,很严肃的说一句,这些技巧真的要很慎重,最好不用,还是平时多多做练习,我们不要以为猜到这个规律,就自以为很了不起 ,然后有点产生依赖性了,遇到难题不是想着自己先解决,而是直接开始算选择题的分布情况,投机取巧。这些方法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除非是自己真的完全不会做,一点头绪也没有,这只是最后的挣扎。努力和踏实还有智商,这才是王道啊,而不是这种小把戏!!!

如果家长想咨询更多的教育问题,或者学习上的帮助,都可以与我微信交流。私人微信:156962080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