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欧洲八大精锐部队,有一支号称“蒙古克星”

 好了明理 2017-02-01

导语:这是八支曾经闪耀在欧洲的精锐部队,他们或是无坚不摧、迅猛如风的骑兵,或是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步兵,而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曾经主宰着某个时代或数个世纪的战场。

马其顿伙伴骑兵

古代欧洲八大精锐部队,有一支号称“蒙古克星”

这是一支源于马其顿王国的国王骑兵卫队,在腓力二世的扩充改良下,成为马其顿军最重要的突击主力,在当时古代西方世界可说是最精锐的骑兵,它也被认为是第一个能够发起有效冲锋的骑兵。而马其顿国王的近身护卫官(Somatophylakes)也从伙友骑兵中精选。

马其顿军队的主体虽然是方阵步兵,但在大型战役中最重要的攻击往往是由骑兵完成的。马其顿骑兵是当时西方极为罕见的骑兵,其核心人员均为伴随其君主一起长大的贵族子弟,他们被称之为“伙伴骑兵”。他们的战斗力其实和后世的骑兵尤其是冲击骑兵有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当时的骑兵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无法以夹枪冲锋的方式充分发挥骑兵冲击的动能。

即便如此,这支骑军的战斗力也远超当时的其他骑军如斯基泰人和马萨革特人等游牧民族的骑兵,包括善骑的波斯骑兵,要知道,古代波斯男子一生只学三件事:射箭(掷矛)、骑马、说真话。

罗马军团

古代欧洲八大精锐部队,有一支号称“蒙古克星”

罗马军团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正规军队,以其高效的适应性及机动性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

罗马队列其基本单位为支队,每个小队构成一组。

每横列40人,纵3人。两人之间间隔1.8-2米。横列的各支队之间留出容纳一支部队通过的空间,各支队交错排列。

整个队列通常由三线列组成。共和国时代的三线列组成为:

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

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

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

由两个百人队(Centuria)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支队(Maniple),一个百人队实际为60-80人。一个支队通常有120-160人,若为成年兵队,则只包含一个百人队。

三个支队组成一个大队(Cohort),一个大队大约有450-570人。包含大约120-160名轻步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壮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时含有一队30人的骑兵。马略改革后,每个军团还有一个第一百人队,比普通百人队的建制大一倍,其百人队长的地位也较高。

十个大队组成一个罗马军团(Legion),一般由4500——6000人组成。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且辅助军团随着征召地区的不同也有不同。

诺曼骑士

古代欧洲八大精锐部队,有一支号称“蒙古克星”

来自北欧的维京人应该是日尔曼众部族中的一支,曾经一段时间内,他们又被称为Norman,原意North Man,即北方来客。他们居住在相对隔绝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恶劣的天气和贫瘠的土地养成了彪悍的民风,每个男子都是优秀的战士和水手。9世纪起,原本有限的耕地再也容纳不下膨胀的人口,诺曼人开始沿着欧洲的海岸线南下,寻找更好的生存空间。

海盗们最早占据了塞纳河谷,法兰克人无法阻止他们。911年,国王“头脑简单”的查理三世不得不将诺曼底地区划给诺曼人定居。在那里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城邦,并且在富饶的土地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经济运作体制,将收益用于扩军备战。虽然同样的进程在欧洲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诺曼人将侧重点放在骑士和骑兵上。

诺曼的骑兵攻击是极其可怕的,此后整整四个世纪之内,欧洲没有哪支步兵是他们的对手。这要归结于一系列军事技术上的革新与改进:诺曼人的马鞍用木头制成,并且加高了前桥,虽然不如以往皮革的舒适,但使骑士坐的更加稳固;马鞍下有两条宽肚带,一条束在坐骑前胸,一条捆住腹部;两个皮制的马镫坠在马鞍下,诺曼的骑兵在欧洲最早使用马镫。使他们可以在马上站直身体,用两臂和躯体加紧长矛,借着战马的速度和重量来冲击敌人。在那以前的骑兵虽然也用长矛,但多半是靠肩膀来挥动,力道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所有这些使诺曼骑兵一时所向无敌。

马穆鲁克骑兵

古代欧洲八大精锐部队,有一支号称“蒙古克星”

马穆鲁克(Mamluk)的原意是“奴隶”,因为音译的不同,也被译为“马木留克”,最初出现在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时期的“突厥古拉姆”制度,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军事贵族集团。

马穆鲁克是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势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马穆鲁克的前身,古拉姆卫队,源自阿巴斯中期的政治斗争。阿巴斯王朝的第八代哈里发穆塔西姆是一个突厥女奴之子,他登基之后深深地忌惮着当时朝廷中如日中天的波斯系贵族,于是就通过自己的母亲从中亚雇佣了一批突厥战士做自己的护卫,这就是最早期的“古拉姆”也为之后的马穆鲁克奠定了基础。

1260年,马穆鲁克骑兵和蒙古骑兵在叙利亚展开了生死搏斗,蒙古军队经过数十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已经患上了“胜利病”,其症状就是骄横狂妄,轻敌冒进,蒙古军队的野战能力威名远扬,旭烈兀西征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阿拉伯人被蒙古军威所镇摄,不约而同地选择固守坚城,避免野战,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蒙古军队大大低估了阿拉伯军队,特别是马穆鲁克骑兵的野战能力。结果很显然,马穆鲁克骑兵大败了蒙古骑兵。这支让蒙古骑兵吃了苦头的部队被后人称为“蒙古克星”。

英格兰长弓兵

古代欧洲八大精锐部队,有一支号称“蒙古克星”

1332年,一小股英格兰军队入侵了苏格兰,在杜普林山上取防御态势。全部由重步兵组成的苏格兰军队向山上推进,主力集中在中间,两侧各有一个小方阵。英格兰人明智地让骑兵下马,转而对付重步兵,并将他们众多的长弓兵分散在骑兵的侧翼。正当双方徒步士兵们相互厮杀之时,英格兰的弓箭手们运动到前面,从左右两侧快速地向苏格兰两个翼侧小方阵发射弓箭,迫使它们退回,与中央集团主力挤在一起。当时的场景正如中世纪一位历史学家所描绘的那样:苏格兰的军队“由于过于拥挤而互相践踏至死,其因挤压至死的人数多于被箭射死的人数。”苏格兰军队同时受到了三方面的攻击,而且“那令人惊叹的场面是以往所见到过的战役战斗中所未曾真正看到或听说过的,尸体堆起的高度甚至高于长矛的长度。”当苏格兰军队最后开始撤退时,许多英格兰的骑兵们则上马追击,又给苏格兰人造成了更多的伤亡。相反,英格兰人的伤亡甚微,苏格兰人根本就没有伤着他们的弓箭手。

第二年,在哈利敦西尔,苏格兰又去攻击英格兰人的队形。聪慧且精力旺盛的年轻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在一个险峻的山上占领阵地,采用新的战术,即让骑兵下马作战,将弓箭兵分散部署在下马骑兵的两侧及队形间隙。当苏格兰军队向前推进时,弓箭手从山上往下射击,长弓兵在没有重骑兵协助的情况下转向攻击重步兵,来到停止不前的长矛兵跟前。苏格兰军队不久就后撤了,而将会战的胜利留给了爱德华三世。这位当时只有20岁的国王从此便开始了他几乎不败的军事生涯。

瑞士长矛兵

古代欧洲八大精锐部队,有一支号称“蒙古克星”

从14世纪上半叶开始,随着瑞士反抗奥地利公爵的统治,争取自身独立斗争的发展,它象英国发展长弓那样,把长矛变成了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兵器。当然长弓跟长矛有着很大的区别。长弓基本上是一种单兵使用的武器,弓箭兵的技术也就是一种单兵技术,而瑞士长矛兵则与此不同,他手执长而不灵便的长矛,一旦离开了他的队列,则既无用武之地,又会变得孤立无援。跟英国弓箭手一样,瑞士长矛兵从小就开始技术训练,目的是要使他成为方阵中一名动作熟练而称职的士兵。

在瑞士人争取独立的斗争过程中,他们通过尽可能减少累赘的办法取得了作战的机动性,并认识到了它的好处。同时他们又重新象古希腊人那样利用密集的长矛部队居高临下地进行冲锋,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冲击力。他们还进一步懂得,在平坦地域上,如果长矛兵能够不留丝毫间隔始终保持密集的战斗队形,那末仍然可以运用冲锋作战的方法的。要很好地运用这种作战方法,需要古罗马时代以来空前高超的组织技能、严格的训练和铁的纪律。意志坚强的瑞士人恰恰满足了这些条件,从而建成了一支在武器、机动性、团结精神和突击力量等方面可与马其顿方阵相比拟的军队。这样,到了14世纪中叶时,瑞士军队终于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劲旅。

奥斯曼禁卫步兵

古代欧洲八大精锐部队,有一支号称“蒙古克星”

在奥斯曼帝国称雄欧亚大陆的数百年间,曾经有一支彪悍如虎的部队随同苏丹四处征战,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从瓦纳战争,科索沃战争,到攻陷君士坦丁堡,都有着他们傲人的身姿。这支部队,就是奥斯曼帝国步兵部队中的王者——加尼沙里禁卫步兵军团。

加尼沙里军团在成立之初,是一支步弓手部队,因此大部分成员的装备为反曲复合弓和短矛,即使到后期,军团仍旧以弓为主要兵器。

军团最为常用的冷兵器总结起来有弓、马刀“基里克”、弯刀“亚塔干”、匕首“坎嘉尔”、长戟、长柄刀和长柄斧等。

加尼沙里的强大之处很奇特,在于其丰厚的待遇,军团非常重视伙食,或者说极其重视后勤。军团最为神圣之物是每团的行军锅,它被各团视为无价之宝。每一次阅兵仪式,各团都会将各自的卡赞恭恭敬敬地抬出来。要是哪个团在战斗中丢失了卡赞,那将是本团的巨大耻辱。

加尼沙里军团的伙食也是十分丰厚的。 军团的食物主要有:新鲜的面包、“派拉夫”(一种用碎麦粒和黄油熬成的粥)、洋葱、鲜羊肉、牛 肉干和一种叫“派西梅特”的硬饼干。军饷发放会随着物价的变化而加以调整,使得每一位加尼沙里士兵出现。在发军饷时,往往要举行一场由军团成员向苏丹和 政府宣誓效忠、献身的仪式。退伍、伤残的老兵还会领取到丰厚的退休金,战死的士兵家属也会被政府赡养,每月能够定期领取一份钱粮。

加尼沙里军团有着最好的福利,也有着最严格的军纪,部队有着一系列明文规定,或沉入湖底,或面临绞刑,但对士兵而言,最残酷的惩罚莫过于开除军籍。因为凡是能够在加尼沙里军团,是一种荣耀,为了真主而战,使得他们奋不顾身。

波兰翼骑兵

古代欧洲八大精锐部队,有一支号称“蒙古克星”

当你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装甲部队徽章时,会发现一只近乎垂直,顶部稍弯的抽象形翅膀,这个标志所来源于的波兰旧时辉煌的军事传统,因为这种木架和羽翎所制的巨大翅翼曾是波兰翼骑兵部队的象征。

这支建立于十六世纪早期并延续到十八世纪中期的部队曾取得过无数次不朽的战绩,尤其是在对抗莫斯科大公国、瑞典人、鞑靼人和土耳其人时。

他们既是重骑兵,也是轻骑兵,盔甲既坚固又迅猛轻捷,可以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战术。翼骑兵常常被编成拥有150-200人的中队,排成膝盖挨着膝盖的密集两列横队,出众的马术能让他们以密集队形袭步冲锋,长长的骑枪能保证首先将对手刺穿,这样巨大的冲击力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冲锋过后他们再使用刀剑或火器进入混战。这个时代西欧的胸甲骑兵和卡宾枪骑兵过于习惯一排排不断骑到阵前发射火器,再驰回中队后方装填的呆板战术,翼骑兵大胆的冲锋总是将他们打得溃不成军。同时翼骑兵还能轻易击溃来自东方的骑兵,因为翼骑兵的速度和机动足以与他们比肩,但却比他们武备精良并且拥有火器的支援。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