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漢簡牘選粹【嶽麓秦簡】

 逸心茶舍 2017-02-01








欲购此书请长按二维码
















秦漢簡牘書法藝術述略

許雄志

二十世紀是考古大發現的時代,許多前人未見的古代遺跡浮出地面、重見天日,極大地影響了今天人們對歷史的認知。二十世紀初,被稱爲世紀三大考古發現的殷墟甲骨、敦煌寫經、西北漢簡陸續面世,人們開始對我國古代歷史、地理、政治制度和文字源流等各個方面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認識。就我國古代文字與書寫而言,人們真切認識到,在魏晉以降紙張普及使用之前,曾是一段長達數千年的簡牘帛的書寫時代,簡牘上的墨跡,讓我們看到秦漢及以前真實的文字樣式及書寫狀態,這些實物也讓今人對我國早期的主要書寫載體——竹木簡牘的形制、規格、樣式以及文字内容和書寫方式都有了直觀的了解。

二十世紀是簡牘驚人大發現的時代,包括北京、内蒙古、河北、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廣西、廣東、山東、江蘇、江西、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在内的多個省份都曾發現了不同時代的簡牘。上海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安徽大學等文博部門和大專院校有數量不等的簡牘入藏。截止目前我國發現簡牘總數超過32萬餘枚。簡牘内容除了涉及眾多典籍文獻外,還涵蓋戰國、秦、漢、三國魏晉時期的政治、經濟、農業、軍事、文化、地理和法律等諸多領域,爲中國古代歷史和藝術史等各領域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全新的一手資料。兩千多年來,我國的歷史文化得以保存,古代典籍得以傳世,民族傳統和文化得以繼承弘揚,竹木簡牘作爲承載體功不可沒。

其實,簡牘的使用早在上古書籍裏就有記載,《尚書·多士》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甲骨文中的“冊”就是簡牘用兩道編繩聯起來的形式,而“典”則是雙手奉冊之形。也就是說,至晚在商代竹木簡牘已作爲主要書寫載體在日常書寫中使用,另外也說明,甲骨文只是在當時王室貴族占卜等活動中使用,而日常實用書寫則主要用簡牘等物。先秦到秦漢是簡牘帛使用的重要時期,文字在簡牘上得以傳承並不斷演進的同時,書法藝術的濫觴也主要在簡牘帛之上,簡牘上的墨跡可說是我國書法的早期遺跡。

下文將著重探討2016年9月末在鄭州美術館展出的450枚以嶽麓秦簡、里耶秦簡和西北漢簡爲代表的秦漢簡牘的書法藝術價值。


秦簡

自二十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在湖北、湖南、四川、甘肅等地相繼發現秦簡11種、近5萬餘枚、計30多萬字。其中,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1235枚、龍崗秦簡150餘枚,四川青川木牘2枚,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460枚,湖北沙市周家臺秦簡390枚,湖北江陵楊家山秦簡75枚,湖北江陵王家臺秦簡800餘枚,湖北江陵嶽山秦木牘2枚,數量最多的爲里耶秦簡,共計37000餘枚,是迄今發現的秦代墨書文字資料中最爲豐富的一宗,新近兩批秦簡是2007年入藏的嶽麓書院秦簡1300餘枚,2010年入藏北京大學的北大秦簡約800枚。

里耶秦簡

里耶秦簡於2002年發現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鎮里耶古城1號井,主要記載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内容涉及秦朝政治、軍事、農業、賦稅、徭役、法律、財政、交通、地理、文化、曆法等諸多方面。出土秦簡的長度基本爲廿三釐米,少數爲四十六釐米,這是繼秦始皇兵馬俑、巷家相、六村堡秦封泥之後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這樣大量的簡牘文字對於研究篆書到隸書的演變過程具有重要意義,爲古文字界和書法界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研究資料。

里耶秦簡以木牘居多,極少數爲竹質的,形式多樣,長寬規格各異,所書文字約20餘萬字,全部爲毛筆墨書。以秦篆爲母體,形體中保存有大量的母體痕跡,篆隸混雜,字形欹斜相依,筆畫肥瘦相間,書寫筆勢奇正互見,筆劃飽滿生動,行筆連貫,盡管仍留有大量篆書圓筆中鋒的筆法,但比另一例秦簡——青川戰國木牘隸化的特征更爲明顯。

從中可以看出,隸書筆法中的掠筆、波挑、不同形態點的筆法等在里耶秦簡中都已出現,部分簡上還有明顯的連筆、並筆及省筆的現象,這點與秦系青銅兵器上銘文的諸多特徵一致。簡中常將小篆中的長弧線作短弧線或斜線處理,許多筆畫爲了便宜省工,時常出現連筆、並筆現象。與同時期的石刻文字與鑄造銘文相比,里耶秦簡更直接地體現了毛筆運行下線條的豐富性和書寫性特征,是研究隸書起源和發展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秦隸處於我國文字之重要發展階段,里耶秦簡字體遵從的是秦統一後的小篆,是當時國家標準的書寫體系。由此可見,秦代的“書同文”並非僅限於使用標準小篆,里耶秦簡直接透露了“書同文”推行力度之大,其多樣的書寫法也反映了當時湘湖地區簡牘書寫的差異以及書手間的技術差異。秦代所謂“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旨在消除六國異體,它對秦文書體式樣的選擇並無特别要求。秦官方推行的小篆字體,僅僅是一種標準範本,其作用是保證標準小篆在全國各地的通行無阻和結構規範。作爲秦小篆的“手寫體”,秦隸實際上早已在士大夫階層和民間廣泛流行並取得了官方的認可。

里耶秦簡的出土,使得秦簡牘史料得到極大豐富。它與青川木牘、雲夢睡虎地秦簡、天水放馬灘秦簡構成了一部完整的早期古隸發展史,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秦篆至古隸的演變過程,學術界稱之爲“隸變”。

嶽麓秦簡

嶽麓秦簡是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所藏秦簡的統稱,是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於2007年12月從香港古董市場購藏的秦代竹簡,計2098枚,加上隨後香港一收藏家捐贈76枚,共計2174枚。嶽麓秦簡是繼雲夢睡虎地秦簡、龍崗秦簡、天水放馬灘秦簡、里耶秦簡發現以來的又一次重大發現,已在海内外學術界引起高度關註。

嶽麓秦簡大部分是竹簡,另有少量木簡。比較完整的簡長度大致有三種:一種30釐米左右,一種27釐米左右,另外一種25釐米左右。簡寬5~8毫米。經過整理,嶽麓秦簡的主要内容分爲七大類:一是《質日》,二是《爲吏治官及黔首》,三是《占夢書》,四是《數》書,五是《奏讞書》,六是《秦律雜抄》,七是《秦令雜抄》。其中《質日》《爲吏治官及黔首》《數》三種是簡背上原有的標題,其他四種是整理小組暫擬的篇題。

由於嶽麓秦簡内容豐富,書手眾多,所以書寫風格也不盡相同,或率意灑脫,或端莊優雅,或厚重樸茂。從書法欣賞的角度來看,最具藝術趣味的當屬率意揮灑型,結構不拘一格,筆鋒藏露兼用,筆勢靈動而富有節奏,筆劃遒勁,跌宕起伏;端莊優雅型與此形成強烈反差,多筆劃平實,筆意含蓄,結構莊重,書寫認真;最引人註目的厚重樸茂型,它是筆劃厚重,古拙質樸,極具藝術魅力。

同里耶秦簡一樣,嶽麓秦簡的字形主體仍與秦篆一脈相承,在繼承和保留秦篆寫法的基礎上,一些字的寫法又不失秦系銅器銘文遺風,但用筆上有大量的改曲爲直、方折化的特點,展現了當時文字處於隸變過程中的情形。

嶽麓簡按書法風格大致可分爲兩類。一類是隸書意味濃重,行筆較快捷,字形結構雖然是篆書,但隸書的一些特征較爲明顯,這一類在嶽麓簡中占了大多數。而另一類則除用筆較輕松外,體勢豎長,筆畫方折,與秦詔版風格較近。

通過觀察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嶽麓秦簡文字隸變之特征:筆畫的轉折處方圓兼具,其中,隸化成方折筆劃的占到了一半以上;此外,嶽麓秦簡中有大量的並筆、連筆等筆劃約省現象,這也間接反映出漢字演變的規律,即爲了書寫的便捷與流暢,任何時期的實用書寫都會尋求約省、快捷的方式。

嶽麓秦簡與其他秦簡比較

與青川木牘相比,嶽麓秦簡的用筆更加豐富,書寫更加快捷。畢竟青川戰國木牘處於隸變早期,形態比較原始,篆意多於隸意,青川木牘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秦隸墨跡。

與雲夢睡虎地秦簡相比,嶽麓秦簡筆劃相對誇張,用筆輕松隨意,書風豐富多變,這讓我們目睹了古人無拘率性的一面。而雲夢睡虎地秦簡字形相對較小,書寫比較工整,結字與用筆平直居多,很少有誇張的用筆,橫畫具有明顯的波挑態勢,折筆多有出現,章法疏密不均,錯落有致。

與天水放馬灘秦簡相比,嶽麓秦簡用筆老練率性,線條遒勁渾樸,橫畫趨於平直,書風靈動舒逸。而天水放馬灘秦簡用筆沈穩,如《日書》乙種,筆劃相對勻稱,結字舒朗;而《日書》甲種則多含東方書寫筆意,如三晉寫法。

與龍崗秦簡相比,嶽麓秦簡不管在形式上還是内容上,都顯得更加豐富,文字清晰,字數眾多,書風多姿多彩;龍崗秦簡内容爲同一書手所書,書風單一,但特點明顯,橫畫多斜向取勢,字態傾斜明顯,左高右低,筆速較快,用筆率意……

總之,秦簡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漢字由篆而隸的演變過程,特别是古文字系統向今文字系統的演變細節。這種依靠快寫、省略、假借、合並部首等篆書快寫手段,破壞的同時也優化了原有的漢字結構和用筆方式,並在變化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規律。當這種變化的規律逐漸成熟和普遍運用的時候,早期的隸書便漸漸形成了。

漢字經過隸變之後,書寫上更加實用便捷了;同時,在隸變過程中,古人在書寫上並沒有停止對漢字美的追求。嶽麓秦簡以及其他秦簡牘文字對字形的改造表明,古人不但追求簡約、便捷的實用目的,同時也時刻不忘對書法形態之美的追求。


漢簡

自二十世紀初以來,甘肅、山東、湖南、湖北、河北、安徽、青海、江蘇、内蒙古、廣西等地相繼出土漢代簡牘計20餘萬枚。主要有:敦煌漢簡939枚,居延舊簡10000餘枚,武威漢簡640餘枚,甘谷漢簡23枚,銀雀山漢簡7532枚,武威漢代醫簡92枚,馬王堆漢墓竹簡960餘枚,定縣八角廊漢簡1000餘枚,鳳凰山漢簡530餘枚,居延新簡20000枚,阜陽雙古堆漢簡6000餘枚,大通上孫家寨漢簡400餘枚,敦煌馬圈灣漢簡1217枚,江陵張家山漢簡2787枚,敦煌懸泉置漢簡35000餘枚,尹灣漢墓簡牘157枚,虎溪山漢簡1000餘枚,孔家坡漢簡500餘枚,額濟納漢簡500餘枚,甘肅永昌水泉子漢簡700多枚,湖北荊州松柏西漢牘63枚、長沙走馬樓吳簡14000枚,東牌樓東漢簡216枚,五一廣場簡10000餘枚,北大西漢簡3300枚,南昌海昏侯漢簡10000餘枚,香港中文大學歷年購藏漢代簡牘259枚,等等。由於漢簡種類繁多,這裏重點考察居延漢簡中代表性的肩水金關漢簡、居延新簡,以及敦煌漢簡中的馬圈灣、懸泉置漢簡。

居延漢簡

居延漢簡有新舊之分,人們習慣上將上世紀上半葉出土的漢簡稱爲居延舊簡,將1970年代出土的稱爲居延新簡。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成員、考古學家瑞典人貝格曼曾在額濟納河流域進行考古調查,在29處遺址發掘出土了10000餘枚漢簡,其中肩水金關出土漢簡850餘枚。人們在整理這批漢簡時,不管是出自南部肩水都尉所屬地段還是北部居延都尉所屬地段,統稱爲居延漢簡。

居延新簡

1972~1976年,由甘肅省文物部門主持的甲渠候官(破城子)、第四燧以及肩水金關遺址發掘再次取得重大收獲,共發掘出土漢簡20000餘枚,更爲可貴的是其中包括完整的和比較完整的簿冊七十多個。

居延漢簡按其本身書寫名稱,可分爲槧、牘、牒、檢、檄、劄、冊、符、及觚等。居延漢簡紀年簡中最早爲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最晚爲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書寫時間跨度長達270多年,内容極其豐富,不僅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也是光彩奪目的書法資源。因是日常實用文書,書寫時隨意自如,其書法呈現出輕松直率之意,展示了漢代基層書寫的真情實態。

在書體上,居延漢簡多爲隸書、章草,從這些草書簡中不難發現,居延漢簡在書寫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連接、省略和替代現象。連接即筆劃與筆劃相連,部分結構與部分結構相連,本應停頓的地方省去停頓,很明顯是爲了寫得更快;省略,即在書寫過程中直接省去某些筆劃或部件;替代,即用簡單的筆劃替代部分結構,或者用相對簡單的結構替代復雜的結構。三種書寫規則目的一樣,還是爲了使書寫更加快捷。

居延漢簡用筆自然簡潔,運轉流暢,銜接自然,粗獷樸實,大部分文字形態變化很大,不拘一格,自由奔放。有的若篆若草,渾然一體,有的波磔奇古,形意俱足,有的敦厚樸茂,風韻飄逸,形成了風格獨特而鮮明的漢代簡牘書法藝術。

居延新簡墨跡中的一個亮點,不是我們司空見慣的隸書,而是爲數不少的草書,我們可以稱之爲“漢草”。“漢草”不僅僅出現在居延新簡中,敦煌馬圈灣、肩水金關、懸泉置等等很多漢簡也出現了草書現象。這個現象表明,草書的出現早於楷書,楷書實際上是在漢代草書、快寫隸書、新隸體等寫法演化和整理規範之後出現的產物。

馬圈灣漢簡

1979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察敦煌附近的漢代烽燧時,在小方盤西11公里處的馬圈灣發現了一座當年斯坦因考察時未登過的烽燧,經發掘獲得1217枚漢代簡牘。

馬圈彎漢簡可謂是漢代隸書中最爲恣縱的變體,除隸書、行書外,敦煌的馬圈灣漢簡發現了數量不少的草書簡牘,隸書的草寫使其出現了大量的章草。這些章草點劃狼藉、結體自由誇張、章法自然錯落。行筆婉轉自如,流暢奔放,已開後世狂草體勢,無疑是西漢中後期與新莽之間敦煌境内日常應用的常用字體。

由此推斷,章草的成熟期應在西漢中期無疑。漢代的草書,尤其是章草,是中國古代書法上的一朵奇葩,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標誌著書法由實用漸漸發展成爲一種能夠自由抒發情感、表現書手(書法家)個性情懷的藝術。

懸泉置漢簡

1991年,甘肅河西走廊懸泉置遺址出土了大量漢代簡牘,總數達35000餘枚,其中有字簡牘23000餘枚,是繼兩批居延漢簡發現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其數量之巨大,書體之多姿,令人嘆爲觀止。懸泉置漢簡中規範的隸書起筆方圓兼備、變換自然,收筆或含蓄回筆、或迅捷出鋒,行筆流暢穩健,其用筆軌跡及節奏清晰可見。

總之,漢簡書法承上啟下,開啟了後世的行、草、楷諸書體,中國書法史上最重要的書體和文字發展中的部分重要階段,在這裏都能找到。簡牘的發現,極大地豐富了秦漢書法藝術寶庫,不僅改寫了中國古代書法史,更深刻地影響了二十世紀以來的書法創作,打開了書法家們創作的新天地。尤其對篆隸書及早期草書的研究與創作而言,極大地開拓了書法藝術審美的視野空間,突破了創作技法上的窠臼桎棝。兩漢簡牘的大量出土面世,使得隸書的學習與創作由原來的以漢碑爲唯一,變爲碑石、簡牘兩大借鑒取向。當代許多書家或借鑒漢簡筆法研習漢碑,或直接以漢簡爲範本進行隸書創作,他們爭相從簡牘中汲取營養,融入到各自的書法創作實踐,由此成就了數位書法大家,他們自成流派、獨樹一幟。簡牘書風持續升溫發展,群體不斷增大,成爲當今書法創作領域的一個可喜現象。






嶽 麓 秦 簡




嶽麓書院藏秦簡簡述

陳松長  陳仁仁

一、簡況

2007年12月,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從香港搶救性地購藏了一批珍貴的秦簡。這批秦簡一共有編號2100個,其中比較完整的有1300餘枚。此外,2008年8月,香港一位收藏家還將其所購藏的少量秦簡共76個編號(比較完整的有30餘枚)無償地捐贈給了嶽麓書院。因此,嶽麓書院藏秦簡(以下簡稱嶽麓秦簡)一共有2176個編號。

嶽麓秦簡絕大部分是竹簡,另有少量木簡(有30多個編號)。比較完整的簡長度大致有三種,一種30釐米左右,一種27釐米左右,還有一種是25釐米左右。簡寬5-8毫米。編繩分爲兩種:一種是三道,即上、中、下各一道編繩;一種是兩道,即在簡的中間系兩道編繩。簡上多有編繩的殘痕,從這些編繩的殘痕狀況可以看到,嶽麓秦簡的編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先抄寫再編聯的,因爲一些殘存的編繩將文字的筆劃蓋住了;另一種是先編聯再抄寫的,因爲繫聯編繩的位置内完全沒有文字的痕跡。

竹簡文字都抄寫於竹黄一面,但在幾枚簡的背面發現有“  七年質日”、“卅四年質日”、“卅五年質日”、“爲吏治官及黔首”、“  覆劾狀”、“數”、“律”、“令癸·丁”等文字,這些大致都是篇名。

二、主要内容與書體特徵

嶽麓秦簡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爲六大類。目前,已經整理並出版了四輯,即《嶽麓書院藏秦簡》(1—4卷),朱漢民、陳松長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2011年、2013年、2016年。第一卷收錄了三類文獻,即《質日》、《爲吏治官及黔首》、《占夢書》,第二卷收錄了《數》書一類,第三卷收錄了《爲獄等狀四種》一類,第四卷收錄了《秦律、令》一類。下面對這些文獻的具體内容與書體特徵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質日》一共有160餘個編號,題目爲簡背自題,其主要功能是記事,所記内容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之後數年内的事情,包括記載官吏到職情況與外出考察住宿情形等事項。從形制來看,《質日》大致可以分爲兩類:一類簡長27釐米,寬0.6釐米左右,干支和記事内容爲秦始皇二十七(公元前220年)年和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另一類簡長30釐米,寬0.5釐米左右,内容爲秦始皇三十五(公元前212年)年的。兩類簡的文字書手不同,書寫風格也不一樣,前者比較謹嚴、細緻,而後者比較草率、鬆散。

《爲吏治官及黔首》共有80餘枚簡,有分欄與不分欄抄寫兩種情形。簡長約30釐米,有三道編繩。先抄再編,大部分爲分欄抄寫,需要分欄閱讀。篇題爲簡背自題。内容與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性質相似,屬於秦代宦學教材。此篇文字多以縱向取勢,點畫比較放縱老到,字多篆構而率意不拘,不講究對稱,筆法少篆法而多隸意。

《占夢書》共約48枚簡,有分欄與不分欄抄寫兩種形式。簡長約30釐米,有三道編繩。内容爲記載夢和解夢的占語及占夢理論,是迄今爲止所知最早的占夢書文獻。書法上,有的簡書結構平正,筆劃工整,有的簡書結構右傾,筆劃放縱,字多縱向取勢,末筆或某筆多誇張,隸意明顯。

《數》類簡共有236個編號,另有18枚殘片。完整簡長27.5釐米左右,簡寬0.5-0.6釐米,有三道編繩。共有算題81例,單獨術文19例。其形成時間不遲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是現在所知最早的數學類文獻之一,它的發現不僅有助於瞭解中國早期數學,特别是秦代實用演算法式數學的情況,更可提供大量的數學資訊,補其他文獻所缺。這類簡文書寫工整、字距均勻疏朗,筆劃粗細變化不大,中部飽滿,兩端露鋒,少數字有誇張筆劃,大多數的字筆劃收斂。

《爲獄等狀四種》中第一類有136枚簡,先寫後編。簡的長度爲27.4-27.5釐米,寬度0.6-0.7釐米,有三道編繩。第一類簡共有七個案例,内容都屬於狹義的奏讞文書,均系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有關法律適用方面的請示。所請示的内容很廣,不僅包含罪名的選擇,而且涉及未成年的責任能力、職務上過失的處理辦法等法律適用的原則性問題。此類簡書字形多以縱向取勢,用筆較爲舒展隨意,筆劃粗細一致,不太講究筆法,書體前後沒有變化,應出於一人之手。

《爲獄等狀四種》中第二類簡有73枚。保存狀況不是很好,完整簡長度約25釐米,寬度0.5-0.6釐米之間,有三道編繩。所載内容分兩種。第一種是縣級長官爲破案立功的獄吏或令史以“敢言”形式寫的一封推薦文書,附以詳細的偵查記錄,請求郡府將其提拔爲卒吏。另一種是郡府以“謂”的形式命令縣來處理經過郡覆審的乞鞫案件。第二類簡與第一類簡書體差别很大,應出於另一人之手。其字形以方扁取勢,用筆較爲整飭,字距均勻疏朗,筆劃隸意明顯,有蠶頭雁尾的痕跡。

《爲獄等狀四種》中第三類簡爲木簡,僅包含一個案例,即《學爲偽書案》,記載的是一個叫學的人,沒有從軍,15歲,假稱爵位偽造文書的案子。比較完整,有27枚。簡長22.9釐米左右,上下兩道編繩。文字書寫粗放,字形長短不拘,隨體賦形,用筆方圓有致,章法錯落,自成一體。

《爲獄等狀四種》中第四類簡與第三類簡形制相同,僅包含一個案例,即《綰等畏耎還走案》,記載的是一個因爲在與“反寇”戰鬥中“畏耎”逃跑而造成將官以及士卒陣亡的案例,但因殘損過甚,案情細節未詳。這類簡文的用筆特徵自成一格,筆劃講究、有修飾,注意到了筆劃的輕重變化,筆劃中部飽滿,多呈兩頭細、中間粗的態勢。少數筆劃誇張,隸意明顯。字形多取縱勢。字距均勻疏朗,章法謹嚴。

《嶽麓書院藏秦簡(肆)》共收錄竹簡391枚(拼合後的總簡數),簡的内容都是秦代律、令文本。該書分三大組。第一組計108個編號,簡長29-30釐米,有三道編痕,簡背大多有劃線和反映文,有篇題,内容是秦《亡律》。第二組簡有178枚,有《田律》、《金布律》、《徭律》、《尉卒律》、《奔警律》、《内史雜律》、《戍律》等19種律文。簡長27.5釐米,存兩道編痕,無篇題,簡背有劃線的不多,但多有反映文。第三組簡有108枚,内容爲《秦令》。從總體上說,本冊簡書書法意味濃厚,點畫精到,結體謹嚴,章法整飭。

三、價值和意義

嶽麓秦簡是對已發現秦代簡牘的極大補充,是繼1975年雲夢睡虎地秦簡和2002年湘西里耶秦簡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對秦代歷史,特别是秦代的法律、數學以及秦代的文獻、語言文字以及書體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秦代歷史研究的價值。

史料中秦代記載相對較少,而且在秦簡牘未出土前,秦代的出土文字材料也很有限,很多材料内容相對單一,秦簡牘是秦代所用法律和官府文書,含有無盡的有待探索的秦代歷史的研究資訊。這對秦代的歷史,特别是秦代的法律制度、數學水準、夢占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二)文獻學的研究價值。

嶽麓秦簡因搶救及時,其保存情況比較完好,簡的形制、編繩痕跡、背劃線都非常清楚,可以根據這些資訊恢復原簡冊原貌,使我們今天能看到秦代文書的情況,這對探索古代文獻的形制、源流有着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簡中的抄寫方式、標點符號、段落安排、標題位置等,對古代文本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三)語言文字學的研究價值。

依據傳世文獻考察研究秦代的語言文字,由於材料大多屬於正史材料,而且幾經轉折修飾,所以通過傳世秦文獻很難考察到秦代語言文字原貌,而嶽麓秦簡則不存在傳抄失真的問題,保存了秦代文獻的原始語言面貌。在文字上,以前文獻說秦代以小篆統一文字,但我們看到嶽麓秦簡上的文字與小篆還是有很大區别,總體上屬秦隸,它反映了秦代當時書寫文字的真實形態。

(四)書法藝術研究的價值。

墨蹟書寫的文字是研究書法的最直接材料。以往在秦簡牘未出土前,研究秦代書法基本依靠轉刻的文字材料。經過摹寫、傳刻、轉拓,已經不知經過了幾人之手,依據這種材料展開研究很難得到真實結果。嶽麓秦簡不僅是一手的秦代墨蹟材料,而且區别于其他秦代簡牘的是,嶽麓秦簡由多名書手抄寫,呈現出書寫筆法豐富、風格多樣的狀態,這對研究秦代書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嶽麓秦簡 · 三十四年质日 1

癸卯,壬寅,辛丑騰去監府視事,庚子謁,己亥,戊戌  (27cm×0.6cm)






嶽麓秦簡 · 三十四年质日 2

丁巳騰之安陸,丙辰,乙卯,甲寅,癸丑,壬子  (27cm×0.6cm)




嶽麓秦簡 · 三十五年质日 1

丁丑,丙子,乙亥,甲戌宿高平鄉,癸酉,壬申  (30cm×0.5cm)





嶽麓秦簡 · 吏有五善 1

毋傷官事,上交不勝樂,三曰舉吏審當  (30cm×0.5cm)





嶽麓秦簡 · 吏有五善 2

多傷多患,下交不勝憂,四曰喜爲善行  (30cm×0.5cm)





嶽麓秦簡 · 吏有五善 4

多言多過,擇人舆交,五者畢至必有天當  (30cm×0.5cm)





嶽麓秦簡 · 占夢書 1

亓(其)類,毋失四時之所宜,五分日、三分日夕,吉兇有節,善羛有故。甲乙夢開臧事也,丙丁夢憂也。  (30cm×0.6cm)





嶽麓秦簡 · 租稅類算題 1

取禾程,三步一斗,今得粟四升半升,問幾可(何)步一斗?得曰:十一步九分步一而一斗。爲之述(術)曰:直(置)所得四升  (27.5cm×0.5cm)





嶽麓秦簡 · 合分與乘分

三分乘四分└,三四十=二=,(十二)分一也;三分乘三分,三=(三)而九=,(九)分一也;少半乘十,三有(又)少半也;五分乘六分,五六卅=,(卅)分之一也。  (27.5cm×0.5cm)





嶽麓秦簡 · 穀物換算類算題 1

以米求麥,倍母三  (實)。以麥求米,三母倍  (實)。以粟求麥,十母九  (實)。以麥求粟,九母十  (實)。  (27.5cm×0.5cm)





嶽麓秦簡 · 衰分類算題 1

凡三卿<鄉>,其一卿<鄉>卒千人,一卿<鄉>七百人,一卿<鄉>五百人,今上歸千人,欲以人數衰之,問幾可(何)歸幾可(何)?曰:千者歸四【百】  (27.5cm×0.5cm)





嶽麓秦簡 · 芮盜賣公列地案選 1

府奪材以爲府=罷欲復受弗得廼往九月辤守感=令亭賀曰毋争者鼠材走馬喜  (27.5cm×0.6cm)





嶽麓秦簡 · 芮盜賣公列地案選 2

争賀即不鼠材=私與喜謀喜故有棺列勿争材巳治蓋喜欲與喜□貿喜  (27.5cm×0.6cm)





嶽麓秦簡 · 亡律 1

縣,皆  (繫)城旦舂,槫作倉,苦,令舂勿出,將司之如城旦舂。其小年未盈十四歲者,槫  (29.5cm×0.5cm)





嶽麓秦簡 · 亡律 5

女無少長,伍(五)人,誶鄉部嗇夫;廿人,貲鄉部嗇夫一盾;卅人以上,貲鄉部嗇夫一甲,令丞誶,鄉部吏主者,與鄉部  (29.5cm×0.5cm)





嶽麓秦簡 · 田律 1

●田律曰:有辠,田宇已入縣官,若已行,以賞予而有勿(物)故,復(覆)治,田宇不當入縣官,復畀之其故田宇。  (27.5cm×0.7cm)





嶽麓秦簡 · 田律 2

黔首居田舍者毋敢醯(酤)酒,不從令者?(遷)之,田嗇夫、吏、吏部弗得,貲各二甲,丞、令  (令)史各一甲。  (27.5cm×0.7cm)





嶽麓秦簡 · 置吏律 1

●置吏律曰:縣、都官、郡免除吏及佐、羣官屬,以十二月朔日免除,盡三月而止之。其有死亡及故有缺者,  (27.5cm×0.7cm)





嶽麓秦簡 · 置吏律 2

爲補之,毋須時。郡免除書到中尉,雖後時,尉聽之└。補軍吏、令、佐史,必取壹從軍以上者,節(即)有軍殹(也),  (27.5cm×0.7cm)





嶽麓秦簡 · 其他 2

●泰山守言:新黔首不更昌等夫妻盗,耐爲鬼薪白粲,子當爲收,柀(彼)有嬰儿未可事,不能自食  (27.5cm×0.6cm)





《 秦漢簡牘選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