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脉的虚实盛衰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7-02-02

人的脉象有盛,有衰,有虚,有实。病也有轻有重和有虚病,有实病;诊脉时知虚,知实,知轻知甚至关重要。论脉的虚、实不要忘了《素问·黄帝内经》中阐述的机理,在南政年,还是在北政年的左易右易,司天是寸脉,在泉为尺脉,关脉的四间气。不要忘了《内经》的指导意义,“濡者为虚,牢紧脉为实”。“出者为虚,入者为实”。

诊脉的时候,在中气的时令,“内实外虚”二关脉下为实,二关脉上为虚,叫尺脉一方为实,寸脉一方为虚;在节气的时令“外实内虚”,二关脉上为实,二关下为虚,叫寸脉一方的脉为实,尺脉一方的脉为虚。

在谈论脉时,要像看五运六气的运转一样,当你知道了时令分治的时候,知道了三而三之司天和在泉的气之后,要论脉有虚实。脉的跳动当表现正气的盛衰之时。首先是司天、在泉真气的脉动,脉动用盛衰,有大小。真气的脉甚和无力就不成为真气了,叫自邪,正邪。

司天,在泉后枢气之位的脉,表现出邪气脉的强弱,叫微邪和贼邪。这就是来的气脉,迟、滞、软无力的脉为邪气小,为病轻。脉来的绷急有力,为邪气盛,为邪气的气血充足,为病重。不知道二枢,二合脉,以上话必蒙。

司天在泉前枢气之位的脉,表现出邪气脉的盛衰、强弱,这就是去的脉气,正增大的病气。病情同上。以上就是《通评虚实论》中说的“邪气盛则实”,正气、邪气交争,实气、实脉、实病与五运六气一样的道理。从脉中知道符合天道,不违时,不代化,这就是五运六气中说的实气,诊脉中的实脉。把正气与邪气的交争大小,谁盛,谁衰,谁胜,谁负,把邪气胜叫实,是正确的,不能把正气衰,正气少说成是虚,这是错误的。因为正气,真气还在。就不能叫无,叫虚,真气脉没病,是邪气为病。只是邪气当其时而胜,不能叫正气被夺,是正气还没有挣过邪气,使人有病了,待时正气必胜。这就是气始而生化,邪气代替散而成形,邪气布而蕃育的脉象。

当脉的跳动表现出虚气脉大小,盛衰时。首先诊不到真气,诊不到正气,在中气诊尺脉极小,都是寸脉盛,是外脉有力;或代脉盛,是去的脉有力;或结脉盛,是来的脉有力。都是外三脉有力。这是阴脉见了阳脉,是尺脉见了寸脉。反之,节气诊,寸脉极小,都是尺脉盛,代脉盛,结脉盛,都是内脉盛,尺脉的三脉有力。这叫阳脉见了阴脉,寸脉见了尺脉。这样的脉叫虚脉的盛衰,大小。有力无力,都是天空地亡的脉气,都是月轮中空的脉,失去了正气控制能力。真气正气,被邪气,病气已夺。这就是非其位的气空可寿,真空必夭的天理。当其位的气,当其时的气,是两种气,不要混了,也就是脏器上的病,还是经脉上的病,里外要分开。

在诊尺脉的时间,正气,真气是六气的中气,而寸脉一方不是中气,都是本气,或都是标气。诊到的都是脏腑的气,上寸脉的气与下尺脉的气不相符合。

在诊寸脉的时间,正气,真气是六气的中气时,而尺脉一方的气不是中气,都是本气或标气。诊到的都是脏腑的气,下尺脉的气与寸脉的气不相符合。这就是实邪与虚邪的区别,所以气少,不叫虚。脉有虚、实,病也有虚、实,诊脉必有虚、实。书中说,“伏其所主”,是说病气伏在和长在何经脉,何脏器上。“先其所因”,是说要知道因为何邪气造成的病和脉象,这是医者首先要知道的,望闻问不可能得到它。在学习《黄帝内经》中,疏忽了从诊脉知脉这一门的技巧,登堂入室,只注重了方剂,不会诊病,定病。唯有圣人是通过诊脉知病,而后司岁备物留下了百万灵方,散诸世书。所以说诊脉定病是中医登堂入室的第一要务。在《元和紀用经》里,就是应用了《六元政纪大论》中说的天道。 

以何气司天在泉举出了岁主药食,五味所主,法举一隅,举一反三,用药增损治病的方法。而且也是按照始于少阴,终于厥阴的次序,先其胃气,甲己土运的胃运为南政运开始,乙庚、丙辛、丁壬、戊癸为北政。以荣卫主气司天,以主运的脏气各主六十一天诊脉。主胜逆,客胜从,客胜泄客,主胜泄主,客补主,主补客的方法论定病,论用药。六气分治迁移,宣补或泄治。无伪书俗方。如气不及,己亥己巳,乙巳乙亥,辛巳辛亥,丁巳丁亥,癸巳癸亥;以司天的气脉为准,上厥阴风温太过有余用辛凉,为君药。下少阳温热用咸寒,为臣药。然后分清六步脏器的分治,用相和的药,为使药,进行不停地变换。也就是随着五主运气的变化,司上、下的寸脉和尺脉论荣卫主气,迎而取之,都用的是何药又一一列出;又如气太过,甲子甲午,庚子庚午,丙子丙午,壬子壬午,戊子戊午,上少阴热为浮脉太过用咸寒,为君药。下阳明苦小温,用湿,为臣。随着五主运气的脏器变化,为使药。司上下的寸脉和尺脉论荣卫主气,迎而取之,都用何药也都一一列出。都是以脉像应病情,以药当岁气,以药当其气。所以正常脉和非正常脉是什么样的不能不说清楚。

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天地气的到来,都是随气所在,期于司天在泉的左右。诊脉时,当邪气病至,也是随病气所在,表现在寸脉的左右或尺脉的左右,分南政年和北政年显示在左、右手上,以知脉应与不应,过于不过。

当沉不沉,当浮不浮,当弦不弦,当涩不涩,当钩不钩,当大不大的脉象都是病脉。

邪气病至,其脉必至。要注意,书中都是以本气谈脉像。

A厥阴之至其脉偄而滑,端直以长,是谓弦为正常脉。1实而强则为病;2 不实而微是病;3 弦不端直是病;4尺脉为正气,而尺脉的脉象不在尺脉一方的为病;5寸脉为正气,而寸的脉不在寸脉一方的脉为病;6厥阴的气位不是弦脉的也是病。

B少阴之至其脉为钩。少阴脉用钩脉来表示,意思是说诊少阴之位的脉要打个符号“勾”来判定一下,此脉应该是沉脉,还是浮脉,诊脉者应该知道。所以书中说叫“偃带钩”,告诉诊脉要停一下,看看少阴脉是在南政年(或北政年)的南边或是在北边,因为少阴是浮脉或沉脉的寒热要视南北政的南边或北边而定。故来盛去衰,或来衰去盛,沉浮要定好。1来不盛去反盛则病;2来盛去盛也为病;3来不盛去不盛也是病;4少阴尺脉为正气,而脉不在尺脉一方的脉为病;5少阴寸脉为正气,而脉不在寸脉一方的脉为病;6少阴的气位脉,沉浮反了也是病。

C太阴之至其脉为湿气为沉脉,按之才能得到为正常。1沉甚是病;2不沉也是病;3沉脉不在太阴之位是病;4太阴位不能沉的也是病。

D少阳脉至浮为正常。1浮大甚为病;2浮而不大也是病;3大不浮也是病;4浮脉不在本位也是病;5少阳的本位不浮为沉脉是病。

E阳明脉至短而涩为正常。1短甚的为病;2涩甚的为病;不短不涩的也是病;3涩不在阳明之位的是病;4阳明位不涩的也是病。

F 太阳之至大而长为正常。1长甚了是病;2大甚了是病;3长而不大是病4 大而不长也是病;5太阳在尺脉见于寸脉是病;6太阳在寸脉而见于尺脉是病;7是太阳位,不是长大脉也是病。    

首先这六中正常脉像按之可知,然后再论脉在何脉位,何脉位是何经脉,再把诊到的脉套到五运六气的六气分治图中去。才会知道此位应的是不是此脉像,此时诊到的脉是应,还是没有应,是过还是不过,天地的五运六气在人的寸脉、尺脉左右四关脉共六部中,上部本气脉,中部中气气脉,下部标气脉,共以十八部脉中,看分位承的脉对还是不对,这才是黄帝说的,天地之气在人身之中,何以候之,以六气诊脉,是这样用上的。中医分位的诊脉,不知道此时的六气分治图,不知道何时令,不知道是何经脉的寸脉(司天)和尺脉(在泉)与何脏府(主运的气)共主人身气血的流注,就用望、闻、问的方法说病,定病,治病,还说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当你知道了这些过程之后,在实践的诊断中符合了天道,得到一次验证之后,你才会哑然失笑,以前是多么的荒唐。

比如说在丙寅、丙申的时间,是在北政年,冬天为大雪至小寒的时间,上少阳司天,司天为热为上部脉,(还是为弦,是中部脉)寸脉往左易,诊到的左寸的脉象是浮脉甚,可知是正邪气盛,是决定全身的君主之官热气太大了。即主运的为寒气,跟着在泉的温风,这就是决定全身的君主之官病了,正气再不能荣卫全身了。热的邪气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成了病。所以要先甘,泄热的药,后咸治火的药味,要两倍的甘药,寒药为君药,治寸脉诊到的风热气,两倍的咸寒药补主运的气,还要平风热的药。总之使邪不能胜,随主气所宜定出各种药。(书的方剂中有)凡是少阳正邪气司天的本气热形成的病,都随着主运的岁气的变化命方剂,定君臣佐使药。这就是六气用药增损的六法。凡是不以六气用药增损的六法。都是伪书俗方,不是古圣人之法,治用不经,都是性理乖误,无验必有伤。从诊脉到用药《黄帝内经》中讲的,上合昭昭,下合冥冥,无遗略也。

                                                                           拄其间   锷未残

                     2016.6.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