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记忆丨杭州上塘河:十三年的同一个镜头

 专家视点 2017-02-03

整治后的上塘河。

古老的上塘河,千年来滋养着两岸的人家。因流经城区,不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城镇消费和一时兴起的工业污染,河水渐渐变黑、变脏、变臭。工业污水、食堂污水、实验室废水、泳池废水、医疗污水、生活废水等直排上塘河,N、P等元素、有机污染物、废弃酸碱、有毒化合物、重金属、氰化物、微生物、液氯、次氯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铜离子严重污染水体。穿过学校的上塘河工大河段,被学生叫做“黑龙江”,到了夏天都要捂着鼻子过桥。如今13年过去了,上塘河又是怎样一种面貌呢?——吴伟强

(一)

我在上塘河边居住了整整30年,亲历其30年的变迁。而今,人是物非。我拍摄了2003年-2016年的上塘河,也许镜头会说明最真实的变迁。

2003年冬,河边可怜巴巴的植物。

2004年春,沿河30米开发商种植的稀稀落落的树木。

2006年冬,沿河工厂尚未完全搬迁。

2007年春,开始河道和沿河环境整治。

2010年春,景观基本成型。

2011年春已成“公园”。

2013年初夏,绿树成荫。

2014年春,沿河游步道已成花园。

2014年,此处已是世界遗产地。

2016年春,桃红柳绿。

上塘河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历经两千多年的变迁。

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4年)为运军粮和食盐,开竣运河“陵水道”,即如今的上塘河。(汉书《地理志》)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南巡会稽,自丹阳经临平到钱塘,走的就是这条水路。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对它进行了拓宽和疏浚,为江南运河南端。今天的大运河是上塘河的“子孙辈”。

唐。称为夹塘河,贞观八年(公元635年)于海宁筑长安坝,而成上河。其源出西湖,亦为西湖泄水之道。

宋。称浙西运河,走上塘,经临平、长安入运河。南宋定都杭州后,上塘河“公家漕粮,源源北运,私行商旅,往来不绝”。在今余杭星桥镇的上塘河边设有班荆馆,为朝廷官驿,金国等北方使者入临安京城前,必先歇此听诏。

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张士诚发民20万开浚塘栖武林头至杭州江涨桥的新运河后,运河舍弃海宁长安、临平的上塘河旧道,改从崇德石门经塘栖而达杭州。

明。洪武年间筑德胜坝,其南始称上塘河。由于当时汤村(今乔司)一带均为盐场,食盐的运输全靠上塘河,因此上塘河也叫运盐河。

清。康熙、乾隆两帝南巡,走的也是上塘河。两个皇帝都要去海宁探望陈阁老,顺带观潮,再往来杭城。

1969年。开通德胜坝,上塘河起点改在施家桥,终至盐官。

1985年前。从丁桥向西,可以驾舟直通位于杭城中心的东河尽头;向东,经临平、许村、长安到盐官可以进入钱塘江,也能从长安等有水坝的地方,下坝去嘉兴、苏州,循京杭大运河直抵北京。

1985年后。京杭大运河直通钱塘江的工程使艮山门施家桥河段被京杭大运河借用,并开挖、拓宽了艮山门至三堡的新河道。

1989年。三堡船闸建成通航,京杭大运河完成了和钱塘江的沟通。

1920年代的上塘河。

1980年代,上塘河东新桥。

2015年夏,上塘河东新桥。

(二)

古人诗文中可依稀揣度上塘河外观形制的千年之变。“绿杨分影入长堤”“水塍新筑稻秧畦”,这是唐代诗人张祐笔下杭州城东北上塘河田野风景。“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宋范成大《临平道中》)。“记取五更霜显白,桂芳桥买小鱼鲜”(元方回《过临平》)。“三月临平山下宿,沙棠一舟帆数幅”(明释戒襄《长安坝上河道中》)。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大诗人陆游离京后也曾住在那里,“六月二日,过赤岸班荆馆小休亭。班荆者,北使宿顿及赐燕之地,距临安三十六里。晚急雨,颇凉,宿临平。”(陆游《入蜀记》)

人与物的空间位移,文化要素、人文风物交相辉映、完美交融,碰撞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精彩纷呈。上塘河,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相互攻守的战略要隘,是秦始皇南播中原文化,宣示文化“同轨”、“同则”的巡视路线,是岳飞抗金(上塘河畔的打铁关就是岳家军“兵工厂”,东新路上“岳帅桥”即相传为岳飞屯兵之地)必经之地。沈括路过上塘河,苏东坡路过上塘河、陆游路过上塘河,李清照路过上塘河,元朝时马可·波罗入杭,也从这里过来……阮小七和张顺、传说中的白娘子和许仙都与上塘河有缘。

(三)

古老的上塘河,千年来滋养着两岸的人家。因流经城区,不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城镇消费和一时兴起的工业污染,河水渐渐变黑、变脏、变臭。工业污水、食堂污水、实验室废水、泳池废水、医疗污水、生活废水等直排上塘河,N、P等元素、有机污染物、废弃酸碱、有毒化合物、重金属、氰化物、微生物、液氯、次氯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铜离子严重污染水体。穿过学校的上塘河工大河段,被学生叫做“黑龙江”,到了夏天都要捂着鼻子过桥。

1996年,杭州市政府开始了河道整治。但及至2007年,综合污水依然严重污染上塘河。2007年杭州市余杭区环境质量公报根据生态省考核12项指标评价,上塘河各断面水质均劣于Ⅴ类。

2007今年杭州城区水系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启动,重点整治绕城高速内273条830公里河道,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对绕城范围内的273条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上塘河成为规划设计人员眼中的“示范河”。

上塘河和运河,及其沿河景观带,把越来越清澈的水和绿地以及繁华似锦送到杭州人的家门口,离家几米,进入游步道,我们就站在世界遗产地上。作为杭州人,我们是幸福的。

(原标题《上塘河:十三年的同一个镜头》作者: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委员吴伟强,编辑杨书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