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真功的必经之路

 tjboyue 2017-02-03

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很多,太极拳的真正功夫是怎样练成的?其练习步骤为何?这些都是练习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初练太极拳动作缓慢,这是它的形,不是它的法。太极拳法是刚柔相济,牢而有根。外形虽然柔和却坚韧有劲,不是轻飘无根,如萍浮水面。


用太极拳御敌,只有缓慢的形而无刚捷的法,那就是一种挨打的玩艺。所以对太极拳的形、法、功等含义,学者如能分辨清楚,才算进入了太极拳的门径。




开始练习太极拳应从腰腿基本功和太极桩功学起,有一定基础的再学太极之型,把软绵绵的毫不着力的太极拳十三势外形练好,练准确,要想练出真功夫,还必须追求太极之法。

太极拳讲究“四两拨千斤”的技术,如果学者连四两劲也没有,别说千斤,就是百斤也破不了,杨班侯曾说,“练成千斤里,只须四两功”,说明太极拳术是以精绝功劲为根基的。


学好太极拳之形以后,再经过练习摸劲,就会觉得自己双臂沉重,有点劲儿,但是这股劲只是身体强健的表现,还不足以应敌。如遇臂力强大的对手,要想化解对方的攻势还不可能,更别说打倒对方。这就需要进一步追求太极之法,研究其应用技术,增加自己的劲力。


这时的练法要一改以前的柔绵缓慢的练法,应练习太极拳快架和炮锤,由柔变刚,以悟太极拳所寓刚柔之法。前辈名家杨班侯先生在练习太极拳快架四隅锤时,四锤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顾(椐《永年县志》记载)。


前人练习的方法是将太极拳的拳式拆开来练习,一式练好,再练一式,能柔能刚,可疾可慢,知道用法变化,直到把太极拳全部拳式练完,式式有劲,式式能用,然后再练散手对打,推手,大捋,并由本门师傅亲自喂劲,挨打吃苦,要费几年时间才可收获太极之法,才能够刚柔相济,实际运用。



如果说,太极拳练的是气,并不是力,气是从柔练出来的,所谓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实在是片面之谈。须知,太极拳练气,是最后的功夫,所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精就是精力,也就是劲力。如无一股劲力做本钱,凭什么东西去化气,化神呢?


练气和养气二者不同,练气必须先有气为本钱,而后可练。


养气就不同,老弱的人,均可以养,养气就从无气养蓄到有气。学习太极之形,就是养气,以作为练气的本钱。单靠柔慢的太极之形,是养不出足以供锻炼的气,至多就是身体略强壮些,所以必须再求太极之法,以直接增力,间接增气,气和力本来就是分不开的,所以才叫气力或力气。力是聚于筋肉之间,故称体力,气藏于血液之中,所以叫做血气。


因此气和力是分不开的,如无气,力难使得出,如无力则气无凭籍,无力之气是不可以攻击强敌的。气离不开力,力也离不开气,有力的气才可以使用,才够做为练气的本钱,气和力结合叫做“劲”,是太极拳术中最不可少的。


武禹襄氏《太极拳解》中讲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学者不可误解它的意思是以极柔软的练法,就可达到极坚刚的地步。所以练习太极拳应该是刚柔相济,这是最合科学原理的。


武氏拳论上说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是说先练太极之形,柔绵摸劲,然后再学太极之法,融会太极拳快架和炮锤这刚劲,最后达到刚柔相济。


如果印证一下练习太极拳“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说法,便会更加清楚。开展就是把身势放松,是太极之形,属柔;紧凑就是把劲力集中,是太极之法,已寓刚意。此即前人说的练拳先求开展以舒筋骨,后求紧凑以求内劲。能柔能刚,刚柔相济,然后才周密完善而可实用。


太极之功,是登峰造级,进入神化境界的功夫。这种功夫,浅一点地说,就是研究人体内部呼吸的方法,统称内功。


太极拳由太极之形和学习摸劲练起,经过领悟太极之法,浑身充满劲力,这时就需要开始进入太极内功的练习。练习太极拳内功和太极拳小架,练时要柔绵而毫不着力,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籍后天之身体,依太极之外形,蠕蠕而动,虽动犹静,  赖一呼一吸之功,起导引作用,将已身充沛之精力,锻炼而化为气,混入血液之中,通透整个身体,使人感觉肉体似乎融化,一身只是气,这种境界就是所谓的“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到了这种境界,只觉得浑身舒服,精神百倍,血液周身循环,一时松弛,一时紧张,这便是气遍身躯不少滞,这种感觉只有过来人才会知道。


化气为神,练神还需,进入虚无的神化境界,一身充满精气神,锻炼融合为一,人体各种组织如神经,筋肉,内脏,血管,呼吸器官等,均达到最强健的地步,这是一举手一投足看似柔绵无力,实则无坚不催,功劲似有若无,形影飘忽不测,已臻太极拳的大乘功夫。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