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减字木兰花·立春》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今天为大家分享关于立春的古诗名句: 1、《立春》·左河水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题望苑驿》 (唐代)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4、《凉州词》(唐代)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越调】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6、【越调】天净沙·春(当代)徐书信 青竿翠柳杨花,古槐幽径谁家?白絮明台骏马。燕飞檐下,东君乱拨轻纱。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赏析: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称之为“春盘”,所以说“春日春盘细生菜”。杜甫从晋人立春日以馈赠春盘的风俗起兴,回忆起当年梅花开时在“两京”过立春日的盛况:春盘捧出高门,生菜由纤手传递,满眼白玉青丝;最后感触到自己远客在外,归计未定,巫峡江寒,面对立春美景,却是说不尽飘零的悲伤,只有呼喊孩子拿来纸笔题诗遣怀。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赏析:首句连用七个数字组成。既暗寓正月初七是人日之意,又含若表达了诗人仿佛在扳着指头计数,盼望和欢呼立春之日到来的心情。后两句写了春来雁回,游鱼竞出的景象,通俗明快,别具一格。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綵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立春日内出綵花应制 唐·沈佺期 合殿春应早,开箱綵预知。 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 梅讶香全少,桃惊色顿移。 轻生承剪拂,长伴万年枝。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綵花应制 唐·上官婉儿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 攀条虽不谬,摘橤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赏析:这三首诗都是应制诗,所谓应制诗,就是指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这三首诗主题也都一致,是写的宫中的剪彩花,立春也是唐代一大节日,有游春、剪彩花、宴饮等习俗。这三首剪纸诗就反映了唐代景龙年间皇宫立春剪纸赏评的盛况。《唐书》记载,景龙四年正月初八立春中宗皇帝命侍臣自“芳林门”经苑东至“望春宫”迎春并出剪彩花“人赐一枚”又令学士们写诗吟咏。 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尅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赏析:我们在新的一年总会立下种种目标,希望自己可以拥有全新的面貌。古人也同样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自己可以勉励自新,就好像日日新开的梅花一样。 立春偶成 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赏析:古人以律吕定阴阳气候,律属阳气,吕属阴气,分配于十二个月中。十二月应属吕,正月属律,立春于此前后,故有“律回”之称。“岁晚”意思是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所以叫岁晚。“生意”这里是生机的意思。“参差”指不齐貌。大地回春,草木先知。眼前一派生气盎然之象,东风开始拂动水面,荡漾起阵阵波纹。作者把春天写的生机勃勃,清新无比。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赏析:于谦是明代诗人、民族英雄,在土木堡之战中,明京军主力溃败,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他一腔爱国之情,都在这首诗中展露无遗。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赏析:立春时候,在很多地方的农村有“打春”的传统。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执,鞭打“春牛”。 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桃花鲜红如血肉。“春幡”指春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或树枝上。 “春胜”指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春风吹酒醒,暖意融融。“天涯”多指天边,此处指作者被贬谪的海南岛。 “杨花”即柳絮。海南天气暖的早,立春时节漫天飞舞的柳絮,就好像北方的雪花一般了。 宫春·立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赏析:从美人头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馀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绵绵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先行回还。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立春 宋·范成大 彩胜金幡梦里,茶槽药杵声中。 索莫两年春事,小窗卧听东风。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诗词君:此诗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对春回大地进行了描绘,扣紧了“立春”节气,流露出诗人望春、迎春、爱春的欢快感情。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宋·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诗词君:此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作风致以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 立春 宋·廖行之 随意旛花剪缀新,杯盘草草簇芳辛。 还欣好景平生事,赢得旬余分外春。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诗词君: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立春 宋·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立春 宋·白玉蟾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诗词君:此诗后两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采用拟人手法,极为形象,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景象。 卖花声·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诗词君:首尾两句是从风俗角度描绘立春之际的古老而又新鲜的迎春仪式:女子戴金钗,剪彩纸为燕;人们扮神鞭土牛,则为“迎春”之俗。中间三句从树梢、水池、地气诸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读时令人有春风扑面之感。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一过,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首立春诗词,与君共赏: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首句连用七个数字组成。既暗寓正月初七是人日之意,又表达了诗人仿佛在扳着指头计数,盼望和欢呼立春之日到来的心情。通俗明快,别具一格。 《 立 春 》 唐 · 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春到人间草木先知,春风暖烟轻入梦,开轩饮酒吟春。 《 春 雪 》 唐 ·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 · 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邂逅积雪,白雪覆梅竹,似玉似花,别有一番滋味。 古人立春之时,有祭五神的习惯,诗中的“五神”指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等五方神,后土居中,其它四神分别主管春夏秋冬。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唐 · 上官婉儿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这首诗是上官婉儿成为李显的女人后之作。一个初春,婉儿陪同武则天在花园里游行,许久未曾走出皇宫的武则天被花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迷惑,便让婉儿作一首诗词来迎合。当听到婉儿这首随情说出的诗句,武则天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灿烂的春景,在婉儿眼中,眼前晶莹的翠绿,柔美的柳絮,都已经失去了诗情画意。 《 立 春 》 唐 ·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杜甫由面前的春盘,回想起往年太平'盛世',两京立春日的美妙情景。但眼下的现实,却是飘泊异乡,萍踪难定。面对巫峡大江,愁绪如东去的一江春水,滚滚而来。悲愁之余,只好'呼儿觅纸',寄满腔悲愤于笔端了。 《 立 春 日 》 宋 · 陆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 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 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 春虽至,雪依旧纷纷,傲梅冒寒开放,呼邻唤友庆年丰。正可谓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啊。 《 立 春 》 宋 · 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一首呼唤春景,召唤爱情的诗章,以充分的豪情抒发了对春天的盼望。 《立春偶成》 宋 ·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 《汉宫春·立春》 宋 ·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 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在这诗意盎然的季节,周围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生发,心中的舒适美意也便随着一片嫩枝绿芽的舒展而萌发起来。而诗人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怎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立 春 》 宋 · 晁冲之 巧胜金花真乐事,堆盘细菜亦宜人。 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巧胜”即彩胜。“金花”即彩花。“堆盘细莱”指春盘,古时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簇盘为食,或馈赠亲友,称之为“春盘”。“打春”即打春牛。“谯门”即谯楼,城门上的瞭望楼,泛指门楼。古时迎春在东门之外。 《 立 春 》 宋 · 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泥牛”即春牛,旧时打春仪式上所用的土牛,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丰收。“六街”指唐宋京都宫门外左右边各三条的中心大街,后来泛指京城的大街和闹市。立春日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在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吏民击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有的是用棍子打,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所以诗中说:“泥牛鞭散六街尘”。 《立春偶成》 宋 ·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 宋 · 杨万里 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意来自何事渠。 官柳野梅残雪后,金幡玉胜晓光初。 却思归跨青山犊,茧粟仍将挂汉书。 “挂汉书”是借用隋末的李密骑牛外出,在牛角上挂上《汉书》,一手着鞭,一手翻书阅读的典故,言其贫穷不废读书。后来成为名士风范的一种标志。再后来就有了成语“牛角挂书”,通常用来比喻勤奋读书。 《 立 春 》 宋 · 范成大 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竹茂麦肥,土牛笙歌,垂柳吐芽,河水泛波,还有融融春阳耀春市,帆船往来如穿梭。这自然激起了诗人的诗兴,而吟诗抒怀,是立春日剪金幡、扎彩胜无法比拟的。 《舟中立春》 清 · 赵怀玉 条风势屈石尤伸,孤负江干春气新。 病眼云迷三素去,客杯盘懒五辛陈。 梅留荒径宜寒雪,松种名园合作邻。 欲学东坡老簪胜,平生从未胜于人。 诗中的“条风”指“融风”,“石尤”指“顶头风”;诗中的“三素”泛指各色云烟;诗中的“五辛”指葱、蒜、韭、蓼嵩、芥辛等,《本草纲目》说,将这五种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 ·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 《 清江引·立春 》 元 · 贯云石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这支元曲是应酬之作,有“金”“木”“水”“火”“土”五字位于每句之首,每句都用了“春”字,这是作赋前所定的规则。作者扣紧“春”字,全方位地展现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