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远离“蛋壳心理”,接受挫折?

 小蓝2266 2017-02-04

蛋壳心理,顾名思义,就是一触即破的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

现在大多数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反对意见,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更是抱有逆反心理;很多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却不能面对失败……

那么,孩子的这种“蛋壳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


“蛋壳心理”背后成因


一个小生命的降临给大家和小家都带来了无比的幸福。家长们忙着穿,生怕宝贝冷了;忙着吃,生怕宝贝饿着;忙着买玩具,生怕宝贝的玩具比别人少……孩子被家长忙碌的身影淹没了。如今的孩子大都是在这样的万千宠爱中长大,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了,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


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以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传统意义的挫折教育认为要设置出特定的情境让孩子去体会挫折,其实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时刻体验着挫折。


 


试着让孩子越挫越勇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安全感 

宝宝出生后的一年内,宝宝和妈妈是一体的。在宝宝的眼中,妈妈就是宝宝,宝宝自己就是妈妈,宝宝在不断地体验着母子一体化的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于母亲与孩子的心灵连接。妈妈会做某些特定的事情,好比喂奶、洗澡、换尿布,以及慈爱地抱着小宝宝。这就是妈妈与宝宝之间天生的亲情,也就是所谓的“爱”,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了,孩子产生了信任的感觉,这些都将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保护好孩子的探索欲望 

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从会爬开始,到可以站立、行走了,孩子的探索期也随之而来。宝宝在探索过程中常会做出许多违背成人观念的举动,比如:下雨后宝宝会专门往水坑里走。宝宝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踩”体会着水花溅起的感觉,鞋子和衣服变湿的感觉,从而来认识水。可是,我们看见的场景往往是,直接抱起孩子迈过水坑再放下,要不就是提前就跟孩子说“脏脏,臭臭,别踩!”我们成人就这样为了省自己的事儿,不用给孩子洗、换衣服而制约了孩子探索的欲望。
培养宝贝“发现”的能力,让他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让他自己从探索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挫折,那个世界对孩子来说才是真实的。

3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做”的要求,孩子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应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比如: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自己洗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独立去完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
在独立完成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困难,比如自己收玩具,对孩子来说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孩子也是在此过程中体会着克服困难,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

及时、正确地鼓励孩子

以前孩子成长在缺乏鼓励的环境里,导致孩子缺乏应有的自信。当大家意识到了赞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后,我们的孩子又整天被“我能行”、“我最棒”这样的话语包围着,让幼小的孩子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没有人比自己棒。其实,过度的自信反而变成了自负。如果孩子不经历一些小的挫折,将来很可能无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变得脆弱且不堪一击。
孩子某件事情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地表示赞赏,就事件本身进行肯定和鼓励。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首先要用爱包容孩子,告诉孩子失败是被允许的,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5

接纳孩子由挫折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所有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往往不喜欢负面情绪,认为那不是正能量,应该压制。我们尤其不愿意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大哭时,我们常常不允许孩子哭,希望孩子们痛快的接受所有的不快。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负面情绪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它们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保护我们不受伤害。
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作为家长,要学会接纳他们的所有情绪,当孩子大哭时,我们可以抱抱他,让他安静的在你怀里哭一会儿,允许孩子把负面情绪用哭得方式发泄出去。我们应把每一次情绪体验都当作是辅助他成长的机会。同时,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为自己的情绪做主,因为情绪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


作者:刘化冰,北京可来屋教育咨询中心幼儿部负责人,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国家认证沙盘治疗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专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