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雄:练功习拳得脚下有根

 黄果树861 2017-02-04

陈雄:练功习拳得脚下有根

脚下有根的重要性

我师爷雅轩公指明:“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他老人家又说:“无论练拳或推手,总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以脚下有根为最要紧喻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足以看出脚下松沉稳固踏实的重要性。从练功习拳的实践得知:倘若脚下无根,立身中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脚下不够稳固,那么立身不是虚摆姿势的吗?中正又有何功用?在杨氏太极拳老谱中“八门五步”喻为“土”的中定也会大打折扣,如脚下不够踏实,中定怎能保持稳重姿势?又何以体现中定是步法的枢纽功能?

脚下有根的功用

脚下有根般的松沉稳固踏实,是有其功用的,雅轩公对此说:“练功夫脚下要认端的,全身的力是由脚下升上来的,而不是上身局部之力,关于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他老人家又说:“松着劲练拳,可以使脚下松沉稳固,腰腿上有弹性的力量,无论对方用多大的劲冲来,我可以柔动之力给其化掉,绝不会被其冲动。” 他老人家再说:“如在用时,劲要一下子沉到脚下,这样子劲才充实。” 诸如“用地心力化劲”、“用地面反座弹力发劲”、“收劲于脚下”、“借地心吸力”、“气通涌泉”、“用自身重力和反弹力来行拳”等练法都离不开脚下有根,往下松的沉从脚底落,是顺应地心引力;往上松的或提或伸从脚底起,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亦称反座弹力)。

陈雄:练功习拳得脚下有根

脚下有根的手段

通过从腰胯膝踝松沉到脚底、吃劲于脚跟或脚掌、足心贴地、脚趾抓地等手段达到脚下有根的目的,使脚下松沉稳固踏实。杨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先生说:“注力于两脚两腿,达于地下,如地下有电吸着两脚两腿,使脚腿地三者成为一个整体也。” 他老人家又说:“使脚腿注于下层,透于地宫,同地球粘成一体,如这样子才能叫整个的一身体在宇宙之间。”

脚下有根练法的实际问题

1、欲要脚下有根,先要腰塌、胯沉、膝挺、踝舒的松到脚底。倘若练不到从腰、胯、膝、踝松沉的落于脚底,是用蛮力拙劲做成脚下有根的,那个“根”是不符合太极拳技术要求的硬根、死根。传授我杨氏太极拳108式小快架的老师说:“练时有根,用时无根。”对于初学者来说,先练“落地生根”,后练“去除己根”,从“有根胜无根”到“无根胜有根”需要一段练习、体悟的过程。一层功夫一层理,太极拳名师王壮弘先生所说的:“无根之根:无根无所不根,无住无所不住,如流水,如行云。”是进阶的修炼了。

陈雄:练功习拳得脚下有根

2、出于劲力走阴面和塌腰、沉胯、挺膝、舒踝的需要,多数定势和过渡动作的脚下吃劲受力点是脚跟承重大约七成,脚掌承重大约三成,这样也符合“立柱顶千斤”的力学道理。再有身体重心落在脚跟,就不会把涌泉穴压死,空出涌泉穴,内气才走得顺畅。我不大认可“重心压涌泉”的说法,应该是“足心贴地”较为实际。杨氏太极拳名家郑曼青先生在《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文中说:“在注意所及时,便欲将足心贴地,进而则欲足陷入地,久之则欲以我之足力,与地心吸力相接,能至此,则我之足已有根矣。”“把重心放在脚跟上”的练法,足心其实也是贴地的。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真的足心能够与地面相贴,而是要脚与地面紧密接触。身体的重量落在脚跟时,涌泉穴并没有被身体的重量压死。两脚掌要求平贴地面,足心自然就贴地了,松沉地摆着,保持敏锐的知觉。为啥保持敏锐的知觉?一是为了脚底及时转换虚实的需要,二是足心不宜消极的像吸盘一样粘在地上缺少弹力,应除了虚实转换还要做到刚柔相济。少数定势和过渡动作的脚下吃劲受力点是脚掌承重六至八成,脚跟承重二至四成,这是出于拳势动作的实际需要而自然形成。脚跟为实时与地心吸力相接,脚掌为虚时贴地是要保持敏锐的知觉,处于支持转换重心的待命状态。转换脚底重心时,脚掌由虚变实,意念涌泉穴与地心吸力相接;脚跟由实变虚,处于支持转换重心的待命状态。

陈雄:练功习拳得脚下有根

3、如田兆麟、牛春明、刘晚苍等近代太极拳家都明确地强调“五趾抓地”是有助于脚下沉稳的作用,也有不少明师认为“五趾抓地”有利于下盘的稳固和劲力的完整。拳圈有人说“五指抓地”有违练松,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没有拳理拳法与人体运动力学根据的,可能是将养生气功的练松之法与太极拳的松沉等同相混淆了。不过,有些人一听到五趾抓地,就会想到要用力抓才到位。过了的五趾用力抓地时,会出现肌肉收缩变硬,硬则僵,僵则使腰胯膝动作不灵。所谓“五指抓地”,就是形容五个脚趾弯曲、趾头着地之形状就像是抓地面上东西似的,并不是说五个脚趾抓住了地面。不是指脚趾局部紧张用力所形成的,而是指脚趾放松或全身自重与气沉丹田之气沉于脚趾而形成的。有些人误把五趾抓地当做一项必须满足的要求,脚掌一平落,就有意用五趾去抓地。由于只是为抓地而抓地,目的不明确,抓地的时机和用力都不当,违背了太极拳的基本原则。老练家说:“脚趾有抓地之意而无抓地之形,还要有灵活变化。”我认为:五趾抓地用力多大、什么时机抓地、抓地时间多长都是出自拳势动作的虚实需要。另有些人打拳时,身体重心不在后脚跟,而在涌泉穴(脚心部位),认为这样就可以达到脚掌均匀受力,五个脚趾也能自然抓地,这也是违背了太极拳的基本原则。

陈雄:练功习拳得脚下有根

4、我门内传授的站桩功、松腰功、松胯功、松膝功、丹田吐纳功、推桩守桩功,尤其单练的站桩功和对练的推桩守桩功,是比较有效的脚下有根练法。有些拳师对学生说:“拳架就是活步桩”。对于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如何解读“拳架就是活步桩”这句话?我认为“拳架就是活步桩”这句话没有或对或错的问题,而是说给谁人听的实际问题。大家知道,“一层功夫一层理”这回事。如果练习站桩等基本功和拳架3年至5年之后,松腰、松胯、气沉丹田有了一定的功夫,想松到左脚底就沉到左脚底,想松到右脚底就沉到右脚底,像我师爷雅轩公说的 “脚下松沉稳固踏实”、“脚下有根”、“脚腿地三者成为一个整体”那样,就会进入桩步合一和融桩功于拳架的阶段,那个阶段自然从减少站桩到不用站桩了,“拳架就是活步桩”在这个练拳层次才有实际意义。“拳架就是活步桩” 这句话对于初学者来说,倘若不练站桩等基本功而只是行拳走架,那么对于脚下有根的体悟与功夫得耗费很长时间,甚至可能练过十几年还没能体悟到脚下有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