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CHAOYANG3901 2017-02-05

    “鸡”字甲骨文        “鸡”字小篆

    汉代斗鸡印(故宫博物院藏品)

    清代苏州木版门画《金鸡报晓》,贴于门上以辟邪,口喙蜈蚣,寓意除害免灾。

    汉代画像上的

    “日中三足乌”

    清代画家华秋岳所绘的吉祥画《功名富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尽管“鸡文化”与龙文化、虎文化相比似乎没那么高大上,但对古人生活的影响更直接。如鸡司晨,形成了千年不变的“鸡鸣而起”作息方式,追求进步会“闻鸡起舞”;鸡还是辟邪和吉祥的化身,古人过年时门上要贴“鸡画”使“魅丑类自然退伏”。而且,在古人眼里,鸡还被视为一种“德禽”,具有“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

    在十二生肖中,对古人生活影响最大的动物非鸡莫属。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在没有现代钟、表一类计时工具的古代,公鸡在早晨打鸣这一习性,对生活在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对“公鸡司晨”,古代作品中多有描写。《诗经》中有一首郑国民歌《女曰鸡鸣》,开头即说:“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大概意思是,妻子说鸡都打鸣了,赶紧起来吧,可躺在床上的丈夫说天还没亮呢,想多睡一会儿。可见,早在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不仅农人“鸡鸣而起,日出而作”, 国君也是以“鸡鸣”为时间节点来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曾描写过齐国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先秦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就是这个原因。

    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一类书法作品即是以“鸡”励志。此事见于《晋书·祖逖传》,一次祖逖和好友刘琨“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野外鸡叫声。半夜鸡叫确是烦人,但祖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用脚踢醒他起来,舞剑健身,从此有了“闻鸡起舞”一说。

    鸡这种家禽为什么得名“鸡”?就是因为有这种打鸣功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故称“雄鸡一唱天下白”。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需要注意的是,司晨是公鸡的事情,如果是母鸡打鸣,古人会迷信地认为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京房《易传》即称:“妇人颛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过年时门上为什么要贴“鸡画”?

    《艺文类聚》云:“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在古人眼里除了司晨,还能辟邪。古人认为,作祟的鬼怪怕雄鸡,只要一打鸣,鬼怪就吓走了。《山海经·中山经》中,便多次提及用鸡来辟邪的现象:“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也曾记载,正月初一这天,“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在纸帖上画只鸡,贴在门上,并把苇索悬挂在鸡画上面,两边竖桃符,据说这样各种鬼怪都会害怕,进不了家门,以保佑家人平安,此即所谓:“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其实在秦汉时已有在门上贴老虎避邪的习俗,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画虎”条称:“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但到了南北朝时,鸡的地位已大大提高,人们便以鸡代虎了。有趣的是,在“帖画鸡户上”之前,民间还有在门上贴“酉”辟邪的现象。而在十二生肖中,“酉”与“鸡”配对,这也许并非巧合,应该有某种民俗学上的联系。

    古人认为鸡能辟邪,与“鸡崇拜”风俗有关。迷信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为主管日出的“天鸡”。唐《艺文类聚·鸟部中》“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鸡的鸣叫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这种“火阳精物”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据《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所谓“重华”即双睛在目,每只眼里有两只眼球。《淮南子·修务训》进一步解释:“舜二瞳子,是谓重明。”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当然,鸡能辟邪只是一种寄托平安的迷信说法,但也从侧面说明了鸡文化对古人的影响确是深刻的。

    “龙凤呈祥”里的“凤”是鸡吗?

    《太平御览》曰:“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如在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鸡”谐音“吉”,古人认为鸡年就是“吉祥之年”。

    从民俗学上来讲,鸡作为吉祥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凤”与“龙”一样,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动物。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

    有学者认为,最早的凤形象是从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象牙雕作品上的多足“双鸟”,双鸟间是一个象征太阳的圆圈,保守者释为“双鸟朝阳”。有学者则断定这是一种凤鸟,应称作“双凤朝阳”。这两只“凤鸟”很像鸡,或者说是鸡属鸟。

    “双鸡朝阳”是古人鸡崇拜和太阳崇拜观的综合反映,而从东汉画像石上发现的“日中三足乌”,则进一步证明“凤为鸡属”的可能性,那个三足乌极似一只擅鸣的雄鸡。“日中三足乌”的传说在秦汉时多有记载,《淮南子·精神训》里则称,“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三足乌、踆乌是“太阳鸟”的不同说法,它实际上是“金鸡”。明杨慎《艺林伐山》中在谈到十二属相时即称:“日中有金鸡,乃酉之属;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属。”在古人心目中,日月是相提并论的,既然月中是“卯兔”,那么日中对应的就应该是“酉鸡”。当然,太阳里是不可能有鸡、鸟等动物的,现代天文学家认为,这是太阳黑子暴发时,被古人观察到后继而神话成一种天象。

    在古文献记载上,也有凤即鸡的说法。《山海经·南山经》所记的丹穴之山上,“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这里的“凤凰”到底是不是鸡?仅从“其状如鸡”还不能肯定。

    如果说《山海经》所记还有可疑之处,那《太平御览》所引汉李陵诗:“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则证实了凤凰就是鸡的推论——能打鸣,有翅膀却不能飞,这不就是公鸡么!因为凤凰本来就是鸡,或者说是一种被神话了的鸡,所以才有了俗话说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其实,凤凰的别名就是鶤鸡。《山海经·览冥训》中有这样的说法:“轶鶤鸡于姑馀。”东汉学者高诱就此作注称:“鶤鸡,凤皇(凰)之别名。”《尔雅·释兽》则认为,“鸡三尺为鶤。”北齐刘昼《刘子新论》的观点有所不同,他称“楚之凤凰,乃山鸡。”山鸡古称“雉”,雉是早期的凤凰形象。可见,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鸡被古称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哦!

     文章作者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