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钩沉】诗圣最难得的幸福时光

 昵称2530266 2017-02-06



诗圣杜甫一直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他总是忙忙碌碌、东奔西走,却屡屡得不到重用。到了晚年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吃不饱穿不暖,为躲避战乱,更是游走于大江南北。就是这么一位看似繁忙的大诗人杜甫,其实他有一段大约四年的平静时光。


携家人入蜀

当时唐玄宗为了躲避战乱入蜀,杜甫作为一个平头百姓,他携家人一起也来到了成都。


杜甫到成都,一家人先在浣花溪边古寺里暂住下来。在筹划修建草堂茅屋时,杜甫有个表弟王司马,第一个送来了建房款:“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760年秋,草堂茅屋落成,高适送来米面,邻居送来生活用品相贺,“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可见杜甫的邻里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短暂的平静时光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这是最开心的事。诗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字里行间,流露出难得的欣慰和闲情。


在草堂里面生活,杜甫和妻子经常一边下棋,一边看着小儿子敲针作钩,准备钓上两三条鱼大吃一顿的情景。望着一家人其乐融融,杜甫快颠碎的心稍稍放了下来,感叹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杜甫到成都后,没有一官半职,后来挂了个工部员外郎的职,没多久也辞去了。生活上,基本靠朋友高适、严武等接济度日。没有吃的了,他就毫不客气地给高适寄诗说:“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有时候高适抽不开身,赶忙托人送来生活品,解燃眉之急。


再次流亡

杜甫在成都本来过得好好的,高适病故后,他还可以依靠严武。765年四月,严武也病故了,杜甫一家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再次踏上了流亡的生活。


这个时候他们一家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杜甫的诗文创作达到了高潮。


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通向大众的桥梁
平和开放的胸襟
追慕大师风范
汇集百家学养
节目宗旨
百家讲坛
微信号:cctvbaijiajiangtan
独播频道:CCTV-10
首播时间:每天12:16
重播时间:当日约24: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