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碎片化学习适合什么样的人群?

 _CZY_ 2017-02-06

\

  在乌镇与朋友聊天,朋友问你这次到上海讲什么?我说讲碎片化学习与创新思维,朋友不以为然。碎片化学习有什么好?你看我从不玩微信、微博、QQ什么的,我的手机不是智能手机,也不是宽屏,只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微信有什么用?不就两个字吗,一件是女孩子“晒”各种自拍,另一件就是各种"炫",炫自己的各种名牌,炫各种有钱。对学习有任何好处吗?

  我说这要看你的朋友圈是些什么人,我的朋友圈里玩自拍和炫富的人很少,大家都在分享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內容,很有收获呀!朋友说,现在我基本不看专业书,主要靠自己思考与琢磨。我们这个专业也有一些微信群、QQ群,但那里面讨论的內容也很浅,人家有深的內容或好的东西也不会轻易拿到网上来。有些专业会议我也去参加,但我只听不发言,主要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对自己有启发的东西。

  我笑而不争。朋友是一个外科专家,在一家大型民营医院工作,他动手能力强,加之胆大心细,勇于创新,手术做得很漂亮,号称"一把刀”,是医院头号台柱子,摇钱树。他的团队一天就能为医院创收十万元。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每周工作六天,每天都要做七八个小时手术,节假日比平时更忙,收入自然很可观。这样的人工作时没时间看书和上网,连手机都关机,或让护士代接。休息时上网只为了浏览新闻,休闲放松。民营医院又不需要写论文或各种考核,你只要能做好本职工作、为医院创收就可以了。所以朋友认为他不需要碎片化学习。但实际上,他平时也非常留心看网上的各种信息,也不时会参加各种本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还是有碎片化学习的。

  我曾经在文章中将今天的学习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系统学习、碎片式学习、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零存整取式学习。零存整取式学习又称为“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以与学校教育中的“学科导向的系统学习”进行区别。

  西蒙斯将今天的知识分为三种,硬知识,软知识和连接性知识。硬知识是经过专家学者整理、已经相对固化的结构性知识,一般属于基础性和经典性知识;软知识指那些在生活中与网络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式的信息与知识,尚未经过很好的整理与结构化,未定型,且更新很快。这类知识往往涉及某个学科与领域的前沿,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连接性知识指与获取知识的途径与线索相关的知识,也包括建立知识之间网络联结的知识。

  硬知识一般适合采用“学科导向的系统学习”,碎片式学习可作为补充与拓展;软知识与连接性知识则适合采用碎片式学习和“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借助零存整取策略使碎片知识系统化。

  我们常常把专家和学者这两个词视为同义词,但我以为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专家是指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偏重于专业技能; 学者虽也分专业和领域,但偏重于学术与思想。专家未必都称得上是学者,学者一般都是该领域的专家。例如我认识的很多医生,会看病,手术做得好,都是专家,但未必称得上学者。学者除了专业技能外,应该还能贡献学术与思想。专家关注的是点上的问题,学者除了点上的问题,还关注面上的问题。专家像工匠,只要求把活做得漂亮,不一定要有理论上的总结与升华,所以更侧重于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 学者则必须通过碎片化学习和零存整取式学习来把握前沿,建构自己的独立观点与思想体系。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下列几点结论:

  1. 打基础还是以系统学习为主,碎片式学习为辅;

  2. 作为某种职业训练,也以系统学习为主,碎片式学习为辅;

  3. 在今天,任何人都离不开碎片式学习,无论他们承认与否。碎片式学习可以拓宽大众的视野,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例如,如果我需要做一盘红烧肉,只需要临时在网上找一段指导视频或文字就可以了,并不一定需要系统学习或零存整取式的学习。

  4.个人导向的系统学习(即零存整取式的学习)主要是学者及知识创新者这一类高端学习者所采用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