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滥发度牒后遗症 安徽商报

 混拓 2017-02-06

黄亚明

  宋人出家,需度牒、戒牒必备。度牒就是出家身份证,戒牒就是出家资格证。

  在宋朝,当您有了度牒,您的身份已是僧道,一切将受政府保障,享受免役特权。您要是没事想旅游瞎逛,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寺庙挂单,食宿免费。

  宋朝发放度牒,曾严格控制。获取度牒,第一选择是考试。先在寺院打杂若干年,获取参考资格,然后在考场上如果能念经100纸或读经500纸,则您及格了,有机会获取度牒。第二选择,是等待皇家吉庆大喜,被皇上垂青,额外恩准给您一道度牒。第三选择,是赶紧立功,立大功,皇上一高兴,赏赐您一些空白度牒。不过这样的机会不多。

  如果您钱多得烫手,或者要做一票买卖,您干脆直接向政府购买度牒。官方明码标价,在神宗时每道130贯,哲宗时每道170贯,徽宗时每道220贯,孝宗淳熙年间每道700贯,宁宗嘉定初年每道1200贯。度牒价格噌噌噌往上涨,迟买不如早买。多买几道,在黑市转手,或者囤积居奇,适时出售,不赚都不行。

  宋朝政府“聪明”,既然度牒买卖兴隆,不如各取所需,放开市场。皇帝开恩,要颁赏赐,一时钱不凑手,或者修城墙缺钱,军饷不足,筹款赈灾,等等,得,用度牒代替。卖掉几百、几千、上万道空白度牒,钱、粮都有了。度牒不但能当钱花,还有支票或汇票功能,一贯钱5斤重,一道度牒价值若170贯,就相当于850斤铜钱。难怪官方动辄用度牒代钱,便于携带嘛。

  举几个例子:高宗时,曾下诏赐岳飞200道度牒,赐张浚10000道度牒,作为军饷和其他开支。宋神宗时,赐广南东路500道度牒,售卖后支付筑城民工工资。哲宗时,苏东坡当杭州太守,大旱,饥疫,赈济灾民,设棚施粥,是用度牒换的大米;老苏开浚西湖,筑苏堤,经费来自100道度牒。徽宗时,建景霄西官,经费还是来自出售度牒、紫衣牒。

  买卖空白度牒,这钱来得容易,相当于华尔街的虚拟金融。北宋末年,度牒在财政上的重要性,堪比盐课和商税。南宋初年,中央政府年财政收入不到1千万贯,其中出售度牒的收入竟达十之五六。因度牒持有者数目激增,大量课税户口消失,加上豪富操纵度牒市场,从中渔利,反而进一步导致财政恶化。

  滥发度牒,寺观不满,百姓不满,善男信女不满,公检法司不满。假和尚假道士招摇过市,借度牒护身的作奸之徒招摇过市,损害了佛门清誉,更扰乱了社会秩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