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第四增长极---大健康创新治疗产业

 韩世友书局 2017-02-07
魏则西虽去,但以免疫细胞治疗为核心的大健康创新治疗产业不会停

       大健康网记者;王立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一个人患了癌症乃“天意”,但是,不能因为患者自身的无知和死亡就去否定和抹杀一个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按中国大健康创新治疗理论创始人,中国城市研究院客座教授、英普乐孚生物技术(上海)产业集群化公司品牌运营总监韩世友先生的观点,中国已把生物技术(免疫细胞治疗)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以免疫细胞治疗为核心的大健康创新治疗产业将成为我国继制造业、房地产、互联网之后的国家第四增长极,创建健康中国核心区以带动中国整体经济重新步入发展高速路已是势在必行。因为十几年前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经把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当作该国的立国战略了。

201726日,距魏则西去世已经过去整整300天。这个21岁的年轻人离世给社会留下了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让社会第一次广泛关注到了免疫细胞疗法,免疫细胞疗法在国际上究竟过不过时?中国政府对免疫细胞治疗(生物技术)产业究竟持何态度等?

没人告诉你,百度搜索的癌症治疗是可信的

所谓的病急乱投医,用在魏则西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当他的滑膜肉瘤在各大医院均被宣判为“死刑”时,他最后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态度选择了百度搜索救助,也是百度搜索让他丢了性命。

按常理说看病必先检查细致,而不能一上来就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依靠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网络点击率去盲目就诊。因为,这种网络搜索引荐的就诊行为不仅自我误诊的可能性极高,而且也会给医患沟通带来巨大的隐患与问题。

举个例子,当看到一个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医生的第一反应是,这由病毒或者链球菌感染引起。但“如果你上网查询‘颈部淋巴结肿大’,检索结果里还有向你介绍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网站”。这就像魏则西那样,他通过百度搜索滑膜肉瘤后,弹出了一些不正规生物免疫治疗机构的不规范治疗,才导致了他的生命走向了终结。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负责任的医生是从来不会对病人承诺疗效几何的

魏则西从被检出滑膜肉瘤到去世,年仅21岁的魏则西用了两年时间。尽管我们不愿相信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高调地走了,同时也让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的生物细胞免疫疗法走上了“台前”。武警北京二医院提供的“生物免疫疗法”,即国内被广泛使用的“DC-CIK生物免疫疗法”,其原理为首先提取患者的DC细胞,在体外将其培育扩增成熟,同时提取患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激活成为CIK细胞,将DCCIK两种细胞共同培养进行肿瘤抗原呈递,激活肿瘤抗原相应的淋巴细胞,再把它们输回到病人体内。

“免疫治疗”的原理是调动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战斗力从而来抵御肿瘤细胞对人体细胞的侵蚀,而非像化疗、放疗等的“直接杀伤”。在理论上来讲,这是肿瘤治疗的一个全新发展方向,也是当前世界肿瘤治疗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免疫细胞治疗因对血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疗效比较显著,所以在很多医院均有开展。但对于部分肿瘤而言,免疫治疗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效果。比如,对于魏则西所患的滑膜肉瘤,使用免疫治疗并不是很成熟的治疗方法。

根据国内一些研究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使用DC-CIK疗法后一些病人的远期生存率有所提升。在一项天津肿瘤医院发起的研究中,DC-CIK治疗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但直到目前,尚未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一疗法能在根治癌症上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没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医生会对病人承诺疗效,因为在某个治疗技术尚不成熟的状况下,给病人任何承诺都是对病人的一种不负责任,也是对生命的漠视与亵渎。

免疫细胞治疗在美国20年前就过时了吗?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癌症免疫疗法被指无用,20年前已被国外证实淘汰。一时间关于癌症免疫疗法过时论甚嚣尘上,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癌症免疫细胞疗法是2011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全新癌症治疗途径,它让人类在与癌症的抗争中看到新的曙光。但是,DC-CIK在临床试验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所以即使在技术发达的美国也没有广泛地推广。但是,没有广泛地推广并不代表这种技术不适合临床,特别是针对亚洲人群。事实上,这种技术在亚洲人群中,尤其是黄种人群种有一定的疗效,通过Pubmed搜索可以得知,几乎DC-CIK研究论文是基于亚洲人群实验而得出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些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其中抗PD-1已经获得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的批准,而CAR-T (CAR-T技术:通过基因编辑,让T细胞表达可与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并激发细胞免疫,将肿瘤细胞杀死。)也很有希望但试验还在进行中。各种免疫疗法不会万能,都有具体适应症,也有副作用,迄今非独立疗法而是辅助疗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CAR-T疗法对一些特定的癌症患者展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的阶段。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CAR-T疗法确实很有前景。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为例,在目前的经治患者中,有90%的患者没有出现复发。

免疫疗法使用的是第二种思路,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这类疗法中的药物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人体内,一些小分子往往能与免疫T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它们的活性。这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避免T细胞攻击人体的正常细胞,避免自身免疫疾病,但不幸的是,肿瘤细胞也会利用这一点,逃过T细胞的攻击。一些肿瘤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PD-L1的配体。当它与T细胞上的PD-1受体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让它们进入“沉睡”状态。 总之,这类药物阻断了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细胞能够得以保持活性,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

值得一提的是,魏则西网友拜托香港朋友带回来,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是最早被批准的PD-1抗体药物之一。这是一种货真价实的肿瘤免疫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