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方法】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镜套筒手术--山东省立 刘威教授

 ssiver 2017-02-09

概述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手术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


通过套筒建立手术通道,有如下优势:

     

  • 脑损伤轻微。通过穿刺置入套筒,脑损伤相当于微创引流术。

      

  • 清除血肿彻底。术中一次性基本上能彻底清除血肿。术后很少需要打尿激酶。

      

  •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手术时间1.5小时。直切口,铣刀铣下直径2CM的骨瓣,操作简单。

     

  • 简单、易于上手。很多初学者,也能很好的完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


套筒结构简介


套筒分为3个长度:65mm、85mm、115mm。

65mm的适于颞叶入路和脑室内出血;

另两个长的适于额叶或枕叶入路。


套筒为透明结构,术中可以观察到周围血肿的位置;套筒的头端为斜坡结构,利于血肿涌入(见下图)。

套筒的发明人为301的陈晓雷教授。


使用方法


电凝皮层后,切开约0.5cm的软膜,置入下图的白色穿刺棒,到达位置后,穿刺棒的后端可以抽吸血肿。证实血肿位置后,将套筒沿穿刺棒置入血肿腔的底部。


手术方法

Step 1

通过CT定位标记血肿的最大层面和其中心位置。以此为中心,做直切口(需要标记侧裂的位置,以避开侧裂)。


以血肿的最大层面为原则。没有导航,就是翼点到顶结节的连线顶为侧裂。



Step 2

钻一孔,铣刀铣下直径约2CM的骨瓣。

电凝皮层后,切开约0.5cm的软膜,置入穿刺棒,到达位置后,穿刺棒的后端可以抽吸血肿。证实血肿位置后,将套筒沿穿刺棒置入血肿腔的底部。



Step 3

套筒为透明结构,术中可以观察到周围血肿的位置;通过旋转套筒,通过套筒头端的斜坡结构,让血肿涌入套筒内,吸出底部的血肿。


对于比较硬的血凝块,可以换大号的吸引器吸除。如果血肿非常坚硬,往往是出血点的部位,也可以残留一点不做处理。


然后再不断的边后退、边旋转套筒,吸出浅部的血肿。



Step 4

对于很表浅的血肿,需要撤出套筒, 通过脑压板的轻微牵拉来完成浅部的血肿清除。



Step 5

对于残留硬血凝块、没有完全清除的血肿,或者没有底部没有渗血时,手术就接近尾声了。


但血肿底部仍有渗血时,建议再次置入套筒,检查可能的出血点。出血点往往收缩入脑组织内,需要吸除表面的脑组织,找到出血点,电凝之。因为术野较深,这一步往往是整个手术最困难的一步。也可以压迫止血,不过不够确切。




Step 6

止血确切后,术野覆盖速即纱。



术前CT

79岁。术前GCS4分。一侧瞳孔散大。没服阿司匹林,无术中止血困难。



术后CT--GCS9分



讨论


  • 目前,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引流术、微创脑手术套筒下的显微手术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 经典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长、失血多、创伤大,术后水肿反应重,加重神经功能缺失,影响患者预后;


  • 钻孔血肿引流术虽然损伤小,但血肿清除率低,术后需要反复向脑内注射尿激酶,一方面增加了颅内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尿激酶本身对神经元和血管有损害作用,且手术不能在直视下彻底止血,增加了再出血的风险。


  • 微创脑手术套筒下的显微手术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有明显优势,手术创伤小,对正常脑组织骚扰小,手术操作步骤简洁,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中失血,无需输血。


  • 颞部入路在避开侧裂血管的情况下,相对路径较近,可以在显微镜下完成,同时发挥了双极的止血作用,止血确切。


  • 额部入路是内镜的常规入路,路径较深,需在内镜下完成。止血是通过单极电刀结合金属吸引器电传递进行的。在301医院陈晓雷教授的倡导下,我国的内镜治疗脑出血已走在世界前列。


本人自己的一点经验,和大家分享,还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以下是手术的剪辑。原视频21分钟,经加字幕剪辑后为12分钟。



作者简介: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 刘威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