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文平: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治疗方案·365医学网

 yp23555 2017-02-09
1  目的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VT)和心室颤动(室颤VF)是心律失常治疗的老问题,但各级医生遇到都会有点望而生畏。老题新谈的目的,希望有一个简便的方案,让年轻医生一看就明白,掌握要领,一学就会,并有一个较高的处理正确率。
2  方案
   室性心动过速是宽QRS波心速,一般并不要求弄清楚室上速还是VT再治疗,因为二者区别并非易事,通常先终止心动过速,再考虑二者区别。因此遇到宽QRS波心速,如室速特征在心电图上显示不清(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心室融合等)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识别心电图,就按室速方案处理,治疗框架如下:

   可见VT处理流程中抓住四点:血流动力学稳定还是不稳定,不稳定者立即电复律,恢复窦律后立即审视QT间期、ST段、是否有病理性Q波;④查明是否有结构性心脏病,详细询问病史。
3  选用药物
   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应用历程中,有不少AADs曾用于室速的治疗,但现今能用的药物不多。我国常用于VT治疗的药物:
   (1)利多卡因60-70年代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持续性室速,但到80-90年代随机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表明,利多卡因治疗者死亡率高出安慰剂,此后利多卡因在AMI中应用降为Ⅱb级。其实个体化应用利多卡因还可收到实效,不要轻易放弃利多卡因。
   (2)上世纪90年代后完成了胺碘酮的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胺碘酮安全有效地用于结构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与安慰剂比较可降低总死亡率10-19%。因有较多的心外不良反应,在室律失常和SCD防治指南为Ⅱa级推荐。
   (3)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应长期接受β阻滞剂治疗,维持心率50-60次/分,猝死率、死亡率都低于对照组。遇有电风暴者β阻滞剂与胺碘酮联用能获得有效控制。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1、LQT2)、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依赖性室速也能从β阻滞剂中获益。
   (4)特发性室速为心脏无宏观的结构异常、心功能良好的背景下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此类室速终止,国外常用氟卡尼静注,国内常用普罗帕酮静注。
4  禁用药物:不主张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
   (1)静注腺苷曾用于鉴别宽QRS波心速来自心室或来自室上性,如能终止者初定为室上速,对此现已放弃。静注腺苷,现限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速或已明确为腺苷敏感性VT(右室流出道VT)。
   (2)除非已明确室上速或已知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分枝折返型室速),否则原因不明的宽QRS波心速不能静注维拉帕米。
   (3)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长QT间期伴室速,或即使QT间期不延长,但低血钾伴室速,都应劝阻静注胺碘酮。
   (4)溴苄胺、洋地黄已明令不用于室律失常
5  后继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无论发生于结构性心脏病或特发性或遗传性,室性心动过速都有复发倾向,因此都需二级预防,后继治疗包括了药物、ICD和消融。
   (1)药物减少VT/VF复发,首推β阻滞剂和胺碘酮。β阻滞剂提高室性心律失常存活率67%/年(对照5%/年)。胺碘酮联用阻滞剂能平息电风暴40-100%。
   (2)危及生命的室律失常治疗ICD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置入ICD者仍离不开AADs,目的要减少ICD的放电,首推β阻滞剂和胺碘酮联合应用。胺碘酮与β阻滞剂联用一年内ICD放电率10.3%,单用β阻滞剂一年内ICD放电率38.5%,如单用Sotalol则一年内放电率24.3%。
   (3)AADs不能降低ICD的恰当放电,应寻求导管消融(RFCA)的帮助,一组心肌梗死后室速病例ICD治疗,接受RFCA后在22.5±5个月的随访中,ICD放电从31%降为9%(p=0.003),室速发作从33%降为12%(p=0.007)。RFCA后虽无30天死亡,但有5%的并发症(心包填塞、心衰加重、静脉血栓)。可见ICD后药物不能减少VT/VF放电或电风暴者应建议消融治疗。
6  小结
  
(1)室速治疗不要复杂化,按室速的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简明扼要;(2)规范化用药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电复律终止室速发作,容易操作掌握;(3)后继治疗根据需要选择药物、ICD和消融,目的减少VT/VF复发和ICD放电,治疗目标明确;(4)无助于VT/VF防治的药物和其他措施应劝阻,不要使治疗复杂化;(5)VT/VF应按指南进行,但不能忘了个体化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