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了解甲亢治疗:抗甲状腺药物的用法和副作用

 童话真善美 2017-02-10

抗甲状腺药物(ATD)主要包括丙硫氧嘧啶(PTU)、甲巯咪唑(MMI)和卡比马唑(在亚洲和欧洲一些国家中使用,活性代谢产物为MMI)。

ATA/AACE指南推荐甲巯咪唑为Graves病的首选药物(除外妊娠早期患者)。甲巯咪唑相比丙硫氧嘧啶有几个优点:疗效更好;半衰期和作用时间更长;可每日服用一次,而丙硫氧嘧啶需要每日服用2-3次;副作用更小。丙硫氧嘧啶有引起严重肝损伤的风险,因此ATA和FDA不推荐其作为一线疗法。尽管有人建议可以早期进行ATD和碘化钾的联合治疗,但是一般不推荐。


一、用法

有两种用药方案:减量法和阻断替代服药法。减量法是逐渐减少ATD的剂量到最低有效剂量;阻断替代服药法是采用足量ATD和左甲状腺素并用。两种方案都有效,但后者的副作用发生率可能更高。因此,减量法是一线疗法。

甲巯咪唑的起始剂量取决于甲亢的严重程度和甲状腺的大小。轻度甲亢、甲状腺体积小:甲巯咪唑为10-15mg/d;重度甲亢,甲状腺体积大:甲巯咪唑为20-40mg/d。卡比马唑的等效剂量是甲巯咪唑的140%。丙硫氧嘧啶起始剂量一般为每次50-150mg,每日三次。

用药4-6周后需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如果结果正常,之后每2-3月检查一次。应当检查甲状腺激素(T4和T3)的水平,因为TSH的变化滞后于甲状腺激素水平4-6周。当甲状腺功能正常时,甲巯咪唑的维持治疗剂量为5-10mg/d,丙硫氧嘧啶为50mg/d,总疗程一般为12-18个月。

ATD治疗的缺点是停药后甲亢的复发率高,第一年复发率最高,特别是在停药后的前6个月内,4-5年后很少见复发。复发高风险人群包括:严重甲亢,大甲状腺肿,高T3:T4比,TSH持续抑制,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基线水平高。治疗结束时评估TRAb水平可能有助于发现停药后易复发的人群。

二、不良反应

约5%的患者会出现轻度副作用,包括:皮疹、皮肤瘙痒、关节疼痛和胃肠道不适。出现轻度皮肤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选择抗组胺药物,或者换一种ATD药物。

ATD的严重副作用较罕见,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 x 10^9/L)是最常见的,可危及生命。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咽喉痛,有时候出现不常见的症状,如寒战,腹泻和肌痛。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估计为0.1-0.3%,通常在开始治疗90天内出现。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检查白细胞,若中性粒细胞<1.0 x 10^9/L,应立即停药。治疗粒细胞缺乏症及相关感染也是必要的,例如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均可引起该不良反应,二者有交叉反应,所以其中一种药物引起该不良反应后,不可换用另外一种药物。

ATA/AACE指南推荐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需要测定完整的血细胞计数,但是不推荐治疗期间常规监测。但日本指南推荐治疗的前两个月内,每两周测定一次白细胞。

另一个严重副作用为肝毒性,发生率为0.1-0.2%,通常在治疗3个月内发生,前30天是高峰。肝毒性最常见的表现是肝炎,不常见的表现为急性肝衰竭,丙硫氧嘧啶更易发生该副作用。服用甲巯咪唑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胆汁淤积,而服用丙硫氧嘧啶时很少出现。ATA/AACE指南推荐患者治疗前要检查肝功能,但不推荐定期监测,除非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还有一个副作用为血管炎,通常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有关,丙硫氧嘧啶引起的该副作用比甲巯咪唑多。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痛,皮肤受累,有可能出现器官衰竭,主要涉及肾脏和肺。

参考文献:De Leo S, et al. Hyperthyroidism. Lancet. 2016; 388:906-18.

(更多内容可关注“医咖会”微信公众号:传播医学知识和研究进展,探讨临床研究方法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