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长推荐 | 《玫瑰的名字》延伸阅读

 zyiy2017 2017-02-10





节目用书


《玫瑰的名字》



【内容简介】


“玫瑰的名字”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含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故事亦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博学多闻的圣方济格教士负责调查真相,却被卷入恐怖的犯罪中……


这是一部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叙述才能。


【作者简介】


翁贝托·埃科,1932年生于意大利,他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记号语言学权威。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从圣多玛斯·阿奎纳到詹姆斯·乔伊思乃至于超人,知识极为渊博。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已发表过十余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读者的角色──记号语言学的探讨》这部专著。


《玫瑰的名字》是埃科的第一部小说,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八年后才再度出版第二本小说──《傅科摆》,第三本小说是《昨日之岛》,另著有《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智慧女神的火药》、《康德与鸭兽》等杂文集。






推荐阅读



玫瑰的名字注



作者: 罗伯特·达恩顿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副标题: 《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

译者: 顾杭 / 叶桐 

出版年: 2005-12

页数: 600

ISBN: 9787108023247


【内容简介】


《玫瑰的名字注》是翁贝托·埃科关于《玫瑰的名字》的创作谈。读者经常借各种机会向埃科提问。比如,为什么叫“玫瑰”的名字?为何选择在中世纪展开故事?迷宫是否有其原型?埃科饱受折磨,只好撰文解惑。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作者: (意)安贝托·艾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艾柯文学演讲集
译者: 李灵 
出版年: 2014-8
页数: 272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3387199


【内容简介】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埃默里大学所作现代文学讲座的四篇演讲稿汇集而成。1980年,艾柯出版第一部小说《玫瑰之名》已年近五十,如今他年逾古稀,在这些“自白”中回忆作为一名学者的职业生涯,以及作为一位小说家的最近的工作,并探索二者富有成效的关系。


艾柯探讨了那些引人入胜的文学话题:小说和非小说的边界是什么?何为创意写作?小说家如何写成一本书?我们为什么会为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困境动容?虚拟人物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着?……艾柯考量作者、文本和诠释者的关系,以作品为例具体解说他的创作手法,如何构建笔下精确入微的虚构世界。他也没有忽略自己的“清单”怪癖:文学清单以其“潜在的无限性”,成为作者重新筑造世界的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购买《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诠释与过度诠释



作者: (意)艾柯(英)柯里尼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文化生活译丛
译者: 王宇根 
出版年: 2005-11
页数: 162
定价: 13.8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文化生活译丛(新版)

ISBN: 9787108023452

【内容简介】


意大利著名小说家、符号学家艾柯与罗蒂、卡勒、罗斯这三位知名学者的辩论文集,主要探讨诠释的有限性问题。


文本意义的诠释是人文及社会科学韵主要工作。但是,对一个文本的诠释是否有界限?作者的意图对于划定这一界限是否有作用?艾柯以作品的创作者和解释者这双重身份,提出的观点当更有意义和启发性。他存书中提出“作品意图”这一概念,来限制文本诠释具有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而罗蒂、卡勒、罗斯则分别从哲学、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等方面反驳艾柯,并阐述了各自的独特观点。在这个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诠释学的不同理论之间的差异及其交锋。






别想摆脱书



作者: (法)卡里埃尔 / (意)艾柯 / (法) 让–菲利浦·德·托纳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吴雅凌 
出版年: 2013-11
页数: 416
定价: 39.8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书之书

ISBN: 9787549540440

【内容简介】



数码时代,以“书”为载体的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我们找来了这个星球上或许最有资格谈论这一话题的两人: 安贝托·艾柯,让-克洛德·卡里埃尔。一位是耀眼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小说家;一位是电影泰斗、著名编剧、法国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他们同是藏书家和珍本追踪者,对书籍有深刻的理解,对各种文化载体在技术革命中的变局有敏锐的洞察。


当人类的一切视听遗产都消失了,我们还可以在白天读书,在夜里点根蜡烛继续。书是人类的起点和终点,是世界的场景,乃至世界的末日。在过滤和传承中,我们的文化是幸存下来的东西,还是所有从此消失的书的墓园?那些经世流传的书,就是最值得留下来的吗?我们如何为后代做出选择?为什么说人对过去的认知归功于傻子、呆子和敌人?互联网时代我们将如何面临知识的改变?……


若要对人类的奇遇有所领悟,就不仅要通过人类的辉煌,还要通过人类的失败。欧洲两位重量级知识分子,充满奇思异想的渊博对谈,从各种难以弥补的失败、缺陷、遗忘和损失说起,从虚假、错误甚至愚蠢的书籍说起——所有这一切,与我们的杰作一起,成就了人类的记忆。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购买《别想摆脱书》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作者: (意)翁贝托·艾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La memoria vegetale e altri scritti di bibliofilia
译者: 王建全 
出版年: 2014-9
页数: 293
定价: 4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4745192


【内容简介】



该书是艾柯关于爱书藏书的总结,横跨历史、文学、美学与科学的多元向度,畅谈奇书逸事,关于书的意义与价值,关于阅读的必要,关于爱书人无可自拔的执迷。从对纸质书籍本真的热爱到对电子书自我认同的奇想,从对藏书世界奇闻异事的精彩讲述到对一本古书扑朔迷离的起源的细致考察,艾柯对于书籍的热爱有着一种传教士的热忱,相信爱书教的虔诚信徒们定可以在他的这本书中找到真义。







The aesthetics of Thomas Aquinas




作者:Umberto Eco
         James V. Wertsch    
译者:Hugh Bredin
出版社: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1988年7月1日

装帧:平装

页数:302页





【内容简介】




Setting the stage with an account of the vivid aesthetic and artistic sensibility that flourished in medieval times, Eco examines Aquinas's conception of transcendental beauty, his theory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or 'visio,' and his account of the three conditions of beauty--integrity, proportion, and clarity--that, centuries later, emerged again in the writings of the young James Joyce. He examines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se theories in Aquinas's reflections on God, mankind, music, poetry, and scripture. He discusses Aquinas's views on art and compares his poetics with Dante's. In a final chapter added to the second Italian edition, Eco examines how Aquinas's aesthetics came to be absorbed and superseded in late medieval times and draws instructive parallels between Thomistic methodology and contemporary structuralism.







Art and beauty in the Middle Ages




作者:Umberto Eco
译者:Hugh Bredin
出版社: Yale University Press; 2nd Revised edition
出版年:2002年3月1日
丛书名: Yale Nota Bene
平装: 144页
语种: 英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