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痔疮手术的“微创”之争

 爱读书的高高 2017-02-11

痔疮有哪些治疗方式

1、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在1896年就正式报道,主要适用于Ⅰ、Ⅱ、Ⅲ度内痔,及内痔伴出血,混合痔内痔部分,对于外痔及有手术禁忌的患者不宜采用。国内常见的注射剂为消痔灵注射液,机制为注射后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局部纤维化固定,阻断部分血供,痔核缩小。

2、痔套扎治疗

痔套扎治疗是有祖国中医传统结扎法发展来的,此法是通过特殊器械将小得橡胶圈套扎在内痔的根部,利用胶圈弹性阻断内痔血供,使痔缺血、坏死、脱落而自愈。此方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对于其他疗法后痔块或肛垫回缩不全者,也可采用胶圈套扎作为补充治疗。在所有非手术疗法中,可以说胶圈套扎的疗效是最好的。

3、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Morinaga等于1995年首次报道了利用带有超声多普勒探头的直肠镜结合超声多普勒血流流量计进行痔动脉结扎术。其机理为:(1)缝扎后动脉血流减少,肛垫内的血管压力下降,痔核萎缩,出血自行停止;(2)缝合时将直肠粘膜和痔核直接缝合固定在肌层,使其发生炎症反应,形成疤痕从而起到固定作用,阻止了肛垫的下移。该术式适合于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内痔,其简单易行,效果显著,患者疼痛较少。

4、外剥内扎术

1919年由Miles提出,后来Milligan和Morgan改进了手术方式,即Milligan-Morgan术,被认为是最经典术式之一,至今仍是重要的手术方式。此方法根治效果好,主要强调彻底去除曲张静脉团和痔组织,方法是切除或剥离外痔,内痔在齿线上给予结扎。

5、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

意大利人Longo基于肛垫痔形成学说于1998年发明了PPH术,其对Ⅲ度、Ⅳ度内痔,脱垂严重的病人,直肠内脱垂及轻中度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突等都有作用。PPH术是基于Thomson肛垫学说,通过使用吻合器环形切除齿状线上方的松弛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同步完成近远端吻合,使肛垫上移复位,恢复直肠下端正常解剖组织,因此阻断痔区的血供,导致术后痔体萎缩。该术式的最大优点在于:(1)术后控便能力不受影响;(2)术后疼痛、水肿轻;(3)手术效果显著;(4)手术及住院时间短;(5)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还有其他的一些由PPH衍生而来的手术,比如TST、STARR手术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