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2日,记者获悉,为支撑南昌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以及外围重点城镇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缓解现状的交通拥堵,规划部门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了《南昌市干线路网规划》,目前进行批前公告。
拥堵的道路 南昌道路交通图 南昌市中心城区干线路网规划方案图 【背景】 既有干线道路拥堵严重 当前,南昌市已进入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城市快速扩张,外围组团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迫切要求通过轨道、干线道路等重大交通基建提高外围组团的交通可达性,吸引老城区人口和岗位的转移;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张,交通出行距离大幅度增长,私人小汽车开始迅速进入家庭,机动化出行总量的快速增长导致既有干线道路拥堵严重。 根据东京、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大都市的经验,在轨道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干线路网。 【方案】 近期拟投300亿缓解中心城区拥堵 为尽快形成系统性的骨架网络,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南昌市提出了5条快速路(合计约130公里),3条干线性主干道(合计约60公里)的城市干线道路近期建设计划,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覆盖中心城区、成系统的骨架路网。 同时,提出新增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新建改造7条110公里的干线公路近期建设计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约300亿元。 规划“十横十纵”干线路网571公里 根据规划,城市干线道路网总体呈“井”字型方格网布局,规划“五横三纵”城市快速路,总里程254公里(表一);规划“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总里程317公里(表二)。由此,城市干线道路网总体呈“十横十纵”布局,总里程571公里。 中心城区呈双“井”字型 城市干线道路建成后,中心城区主骨架路网呈双“井”字型,由“两横两纵”干线性主干道和“两横两纵”快速路构成。 “两横两纵”干线性主干道为:黄家湖路-八一大桥-阳明路-火炬大道,红湾路-南斯友好路-南昌大桥-洪城路-解放路,机场路-丰和大道(南延九龙湖)、洪都大道北延-洪都大道-井冈山大道,道路沿线将加强轨道和快速公交建设,打造成为南昌市的公交优先主走廊。 “两横两纵”快速路为:北环快速路(玉屏大道-英雄大桥-民丰、东元路-艾溪湖北路)、南环快速路(昌湾大道-前湖大道-九州大街-广州路)、西环快速路(昌九大道-昌樟大道)、东环快速路(临港大道-高新大道),采用地面或高架快速路的方式,沿线设置全互通或菱形立交,引导城市拓展,缓解现状老城区交通拥堵。 外围干线公路呈“环+射线”布局 根据外围重点城镇的布局,外围干线公路网总体呈“环+射线”结构布局,规划“一环十三射”干线公路,总里程1080公里,与高速公路及城市干线道路有较好的衔接。 “一环”为串联龙津-象山-民和-西山的环线公路。“十三射”自北向南顺时针排列依次为昌永公路(乐化-新祺周)、昌樵公路(乐化-昌邑)、045县道(蒋巷-南矶)、昌万公路(瑶湖-三里)、兰坊公路(瑶湖-钟陵)、阳圳公路(罗家-李渡)、316国道(莲塘-三江)、105国道(莲塘-广福)、沿江公路(生米大桥-广福)、昌林公路(九龙湖-厚田)、新建-西山、湾里-黄洲、湾里-长均干线公路。 【目标】 中心城区10分钟内上快速路 根据规划,在全市高速公路网已基本成形的基础上,打造城市干线道路网和外围干线公路网两个层次——中心城区500平方公里范围:城市快速路、城市干线性主干道;全市域7400平方公里范围:干线公路。具体发展指标为“10、15、30、60”,即中心城区10分钟内上快速路,外围重点城镇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内交通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中心城区至外围重点城镇不超过30分钟,市域范围任意两点之间交通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全市干线路网主骨架将变成“五环” 根据规划,各等级干线道路建成后,南昌市全市域干线路网主骨架将由总规提出的“三环”变为“五环”。 一环(内环):八一大桥-阳明路-洪都大道-解放路-洪城路-南昌大桥-南斯友好路-丰和大道,等级干线性主干道,将加强轨道和快速公交建设,打造成为南昌市的公交优先环。 二环(中环):玉屏大道-英雄大桥-民丰、东元路-高新大道-广州路-九州大街-朝阳大桥-前湖大道-昌九大道,等级快速路,主要为小汽车交通服务。 三环(外环):英雄大道-新建跨赣江桥-天翔大道-昌南大道-生米大桥-昌九大道,等级快速路,主要承担各产业园区之间以及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客货运枢纽之间的客货运快速交通。 四环(高速环):福银高速-南绕城高速-西绕城高速,等级高速公路,主要承担全市的过境和对外客货运交通。 五环(公路环或郊环):串联龙津-象山-民和-西山的干线公路,主要承担外围各重点城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并加强重点城镇与全市高速公路网的衔接,提升外围重点城镇的交通可达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