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了格律诗六相和对仗的翔实的知识,讲的东西大部分和别人讲的一样,也有部分不一样,这部分是我自己的体会。就是一样的的地方叙述方式也未必一样。篇幅稍长,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争取总结出是哪里不同。在开学之际给各位阅读,希望大家在学校度过充实的一年。 今天重点讲对仗。 我们将重点了解格律诗的对仗以及相类的一些概念。一首诗的好坏有时候就看对仗的好坏,对仗是格律诗和其他体裁诗歌最大的区别之一。 一、概念 (一)百度百科给出的概念之一: 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详细的解释 1, 左右分设、相对而立的仗卫。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引 万柘坡 《金鳌玉蝀桥》诗:“晓来浓翠东西映,也算蛾眉对仗班。” 仗卫,这应该是对仗的出处。 2, 指旧体诗文的词句相对偶。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 蔡元培《国文之将来》:“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 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对仗: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 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二)关于律诗中间两联上下句句法的叫法 律诗中间两联上下句句法对应关系的叫法大致有 排偶、对藕、对偶、队仗、偶句等等。 尽管叫法不同,但所指都是文法中两句话词语、结构、意义上的对应和关联。 有区别,但相同相通之处大于区别。 为什么采用对仗? 因为对仗二字里有一个“对”字,与工对、宽对、正对,自对、流水对……的“对”字相应。 那么为什么不用对偶呢? 因为对偶只是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但它允许同字相对,同平仄相对,这不符合律诗中间两联上下句句法关系的要求。 而对仗是左右分设、相对而立的仗卫,这些仗卫对应位置所执的仗也是种类相同,形状相对的。这一边若右手执仗,那一边则是左手。两边是正好对称的。正符合律诗中间两联的关系要求。 二、对仗的使用 1、中二联对仗, 对仗通常是用在中二联,也就是3—4句,5—6句。例子比比皆是,咱们就不举例了。 2、通篇对仗,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前三联对仗,如: 赠田九判官(梁丘) 杜甫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杜甫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4、后三联对仗,如: 黄草 杜甫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以上是律诗的正体,律诗还有各种变体。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辩》说:“诗有杂体:一曰拗体,二曰蜂腰体,三曰断弦体,四曰隔句体,五曰偷春体,六曰首尾吟体,七曰盘中体,八曰回文体,九曰仄句体,十曰叠字体,十一曰句用字体,十二曰藁砧体,十三曰两头纤纤体,十四曰三妇艳体,十五曰五杂俎体,十六曰五仄体,十七曰四声体,十八曰双声叠韵体,十九曰问答体,皆诗之变体也。” 这里介绍三种: 1,蜂腰体。 首联、颔联、尾联都没有对仗而只有颈联对仗的变格诗体,五律为多。如: 下 第 贾岛 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李白 剪落青梧枝,灉湖坐可窥。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这两首诗都是颔联意贯首联,没有对仗,及至颈联才对仗分明。 2, 偷春体。 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言如梅花之先春而开。如: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百五日夜对月 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3、全篇不对仗 这很特殊吧?但是平仄押韵等还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你称它为歌行?古体诗?都很勉强。如: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律诗的对仗不是为了卖弄文字游戏,也不是为了讨巧。它是格律的要求,是格律的一种艺术表现。 律诗中对仗的各联,都要结合诗的内容,围绕诗的主题来写,不能为对而对,脱离主题。 三、对仗的种类 (一)、以宽严分为: 1、“工对” 也叫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 什么是“六相”呢? 就是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结构相应、 节奏相同、 平仄相对、 意义相关。 这六个“相”,简称“六相”,这是对仗的专用术语。 这里尤其要关注的是“词类相当”,在工对当中,词类是要基本一致的。 词类,在传统的说法中一般是分为28个门类,介绍一下: 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 唐宋大诗人都是运用对仗的高手。 如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字字工整。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词类稍宽。风、天---天文类;渚、沙---地理类。 贾岛“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词类更宽。闲—形容词;绕---动词。明---形容词;画---动词。 要在对仗中做到字字义类都相同是不容易的,只要多数相对的字或词、或句子中的主要成分的字义类一致就行了。义类范围也可大可小。以杜甫的绝句一诗为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鹂对鹭 是禽鸟对禽鸟 范围比较小。 但杨巨源的 洞宫曾向龙边宿,云径应从鸟外还 龙对鸟,范围则比较大,是动物对动物, 杜甫的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花对鸟的义类范围则更大 直接是生物对生物。 三是律诗相对仗的两句句法结构一般也相同,对于我们初学者说,只要做到字面相对,句法结构不太一致也是允许的, 比如 王维的【过香积寺】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从句法关系上说,上句人径是无字的宾语,而下句何处是钟的状语。又如刘长卿【饯别王南游】 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向人。 何处是偏正结构,向人是动宾结构 一般的说 颔联在上下两句的对仗上只要做到字面相对,句法结构不太一致也是允许的。但颈联对仗必须工稳! 再强调一下,一首诗里至少要有一联工对,一般在颈联。 2,宽对。 就是对“六相”要求的比较松,不那么严格。我们的原则是能工则尽量去工,如果难以“工对”那么就不妨宽以待之。“宽对”一般有下面几个情况: (1)词类可以不拘 (2)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 (3)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 (4)上下句语法结构有异。 (5)局部不对。 没有人故意写宽对,一般是因为语义的原因实在做不到工对的要求了,就写成了宽对。 看完这些之后,不知道各位读者对格律诗的六相和对仗是否有了更好的认识,小编已经十分精简语言了,为了更加让读者清晰明白,用了较多典型的诗歌。多谢各位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