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 作为开国皇帝,在如何对待功臣这一问题上,赵匡胤应该说是非常仁慈的。因为他没有对这些功臣实行杀戮,而是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让这些功臣交出兵权。而后,赵匡胤还把他们安排到一些富裕的地方去做官,并且把自己的妹妹和女儿都嫁给了这些功臣。其对待功臣的方式,在中国史书记录里,即便不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难得一见。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赵匡胤是一个非常大气的政治家,显出一种恢弘大度的王者风范。 杯酒释兵权 不过,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却干了一件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的事。 在赵匡胤时代,宰相的地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赵匡胤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除了从权限制度上削减宰相的权力之外,在礼仪体制上也刻意予以打压。为此,这位对功臣相当大度的皇帝,却很小器地对宰相耍了一个小花样。 秦汉时期,宰相地位极为尊崇。拜相时,皇帝要施以大礼。在朝廷上,宰相有时甚至也皇帝一起接受百官的叩拜;皇帝如果在街上遇见宰相,双方必须下车相互施礼;宰相生病时,皇帝要到相府探视等等。 隋唐时代,宰相的身份没有那么尊贵了,但是仍然可以面对面地坐在皇帝面前,品着香茗,商讨国事,轻松而从容,这便是所谓的“坐论之礼”。 这种“坐论之礼”,对宰相来说是地位崇高的一种体现,但对皇帝而言却是地位接近的一种体现。 对此,赵匡胤并不满意。于是,一天早朝,赵匡胤忽然对宰相范质和王溥说:“我眼睛有些昏花,看不清楚,你们把奏折拿到我面前来吧。”范、王二人不知是计,便离开座位,向前递上奏折。结果,已事先经过皇帝授意的内侍们趁机将范、王二人的坐椅搬走。对于这个意想不到的举动,久经官场的范、王二人心领神会。他们也不言语,就站着参加完了这一天的朝会。 从第二天起,范、王二人上朝都不再坐椅了,而是主动将奏折递交给皇帝。不久,他们又联合其他一些大臣共同向皇帝上疏,要求废止传统的“坐论之礼”,皇帝自然接受了这一建议。 从此以后,宋朝的宰相们就只能和寻常官员一样,站在朝堂上与皇帝议事,遂成为制度,宰相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那一年,赵匡胤大约35岁,眼睛昏花显然只是个借口而已。后来,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及其以后的时代,宰相们就必须跪着伺候了。 大气的赵匡胤,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就这样对自己宰相们做了一件上不得台面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