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精湛的竹艺作品因其简洁质朴的材质和独特的东方形态备受赞赏,已经超越了技艺的概念,成为独具创造性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为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推崇珍藏。 2015年10月,刘嘉玲68万港币拍下两个竹编篮子 ▲ 001 笼月 竹编提梁小花笼 在中国,竹编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竹从自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经历了礼器、乐器,终而成为君子形象的审美象征。 ▲ 002 岁寒幽意 竹编提梁花笼 在宋元绘画中,可见不少竹编器物。宋代流行插花之道,每于节日,竞相争艳,蔚然成风。此时的竹篮可见多种编织方法,已经远远超越了实用性,而达到了观赏的层次。 ▲ 003 春风 竹编挂花笼 宋人崇尚淳朴雅淡,插花也讲究清雅脱俗,竹编平实自然,因此成为文人雅士插花之首选用具。 ▲ 004 一夜千尺 竹编提梁四足花笼 至明清时代,竹工艺更是精巧绝伦,编织技法推陈出新,是中国竹编工艺史上的另一个高峰。而如今,清代以前的中国竹艺也只能在绘画中见到了。 ▲ 005 春雨添新韵 竹网代编提梁花笼 竹工艺自十五、十六世纪传入日本,受到珍视,得到传承发展,并对日本竹编艺术产生巨大影响。由中国引进的竹艺在日本日常生活的茶道、花道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 006 指日千云霄 森田竹阿弥 竹透编提梁花笼 竹的旺盛生命力被视为日本民族顽强向上与坚忍不拔的精神象征。竹甚至被视为神圣之物、神灵寄居之所。 ▲ 007 春前开 竹编挂笼 自室町时代(1333-1573年)煎茶与竹工艺一同从中国传入日本,至江户时代末年至明治初年是日本汉文化的全盛时期,此时从中国进口的“唐物”多由竹编制而成,如盛放花果的器皿、茶道中的竹篮、放置木炭的竹篓、摆放茶器的竹架等等。如此,盛行的茶道文化包含的诸多仪式活动,对竹篮容器提出了较高的艺术需求。 ▲ 008 含秋绿 凤斋 千鸟编长颈瓶 汉风盛行的大阪、关东等地区,竹器应文人的审美而造被称为“文人竹篮”,他们从复制唐物竹笼,逐渐发展出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和谐统一的日式竹篮,将竹篮从功能性的手工艺品发展为公众认可的艺术品。 ▲ 009 风自传神 竹编挂花笼 ▲ 010一丛竹 竹云斋 唐物提梁花笼 ▲ 011 岁寒友 尚古斋 竹编提梁花笼 ▲ 012 君子态 尚云斋 凤尾竹编提梁花笼 ▲ 013 静听 和一斋 竹编提梁花笼 ▲ 014 湘江清影 亀山古竹斋 凤尾竹冰裂编提梁花笼 ▲015 晚节流芳 旭松斋 白锖芭蕉编提梁花笼 ▲ 016 高节 竹云斋 凤尾竹编大海花笼 ▲ 017 新枝 宗云斋 煤编提梁花笼 阪口宗云斋(Sakaguchi Sounsai,1902-1970),天资过人,有非常敏锐的艺术创造力,他的老师初代田边竹云斋称其为「天生的艺术家」。他善于运用竹子的天然特性,将功能性、设计感以及精湛的编织技艺完美地结合。 ▲ 018 新篁出墙 旭斋 凤尾竹编挂笼 ▲ 019 梳风 旭升 竹编提梁小花笼 ▲ 020 卓立清风 竹龙斋 竹四目编提梁花笼 ▲ 021 修影临风 秀峰 白锖竹编花笼 ▲ 022 竹君子 凤竹 唐物写提梁花笼 饭冢凤竹(Iizuka Hochiku,1883-1940),饭冢凤翁四子,1883年生人,本名利平。 ▲ 023 尽消尘俗 石川照云 凤尾竹编提梁四角大笼 石川照云(Ishikawa Shoun,1895-1973),本名照章。小学毕业后,向居住于栃木町的饭冢琅玕斋学习竹工艺。其作品曾入选昭和15年(1940)年纪元贰仟陆佰年奉祝祭上。战争时一度迁离至乡里的下永野,战后再次投入竹工艺的世界,并开始尝试编制唐物风的精致花笼。 ▲ 024 晴翠幽香 竹网代编长壶大花笼 ▲ 025 胸有成竹 中田锦石 青海编提梁花笼 中田锦石(Nakata Kinseki,1902-1959), 大正时期竹艺界中心人物二代饭冢凤斋长子。 ▲ 026 绿影临泉 饭冢家初期笼 唐物提梁花笼 ▲ 027 竹君子 和一斋 凤尾竹编提梁花笼 初代和田和一斋(Wada Waichisai I,1851-1901),具有倍受赞赏的高超工艺,擅长精细的编制技法,并训练出众多学徒,是明治中期相当有名气的竹艺文人。 ▲ 028 风顺 鳞之 唐物耳付花笼 ▲ 029 竹色 小菅竹堂 竹透编提梁花笼 ▲ 030 竹影 竹房斋 竹编提梁花笼 初代前田竹房斋(Maeda Chikubosai,1872-1950),生于大阪。曾向初代田辺竹云斋学艺,学习制作「文人竹篮」的技法。之后他基于对经典竹器的钻研开始创作原创性竹艺作品,风格独特,并在昭和初年在东京举办了多场展览,大受好评。 ▲ 031 春风舞醉 竹编丸型花笼 ▲ 032 交千拂云 田辺竹保斋 竹编提梁笼 ▲ 033 祥竹 竹编挂花笼 ▲ 034 青云路上 竹编木根提梁花篭 ▲ 035 幽姿 竹编盖付笼 036 笼翠 竹编提梁花笼 ▲ 037 潇湘一枝 唐物六角提梁花笼 ▲ 038 清新 竹编罐型花笼 ▲ 039 飞自传神 凤尾竹透编提梁花笼 ▲ 040 绿竹 凤斋 竹编四方花笼 初代饭冢凤斋(Iizuka Hosai,1851-1916)一家从栃木县到东京开始,竹篮工艺吸收新艺术运动 “革新”的主张,推翻了江户期所强调的技术性与拘谨的保守主义,采纳现代西方的结构主义。 ▲ 041 清玉 竹根荒编提梁花笼 ▲ 042 摇风 竹一斋 竹编提梁花笼 ▲ 043 老更刚 唐物竹耳挂花笼 ▲ 044 绿云 竹编小花笼 ▲ 045 虚心傲竹 加藤藤升斋 竹编四方提梁花篮 ▲ 046 啸雨 唐物提梁花笼 ▲ 047 拂月 阪口宗云斋 凤尾竹编挂花笼 ▲ 048 风摇青玉枝 铃木玩々斋 凤尾竹四目编提梁花笼 ▲ 049 平安长春 森田竹阿弥 唐物提梁花笼 ▲ 050 饭塚薰石 ▲ 051 凝露留香 凤斋 透编提梁花笼 ▲ 052 余香 竹云斋 竹编提梁花笼 ▲ 053 凌云 东斋 唐物提梁六角花笼 ▲ 054 清新 竹阳斋 竹编提梁花笼 ▲ 055 胸无成竹 琅玕斋 竹编提梁花笼 ▲ 056 满谷春风 竹云斋 古矢竹提梁花笼 ▲ 057 清风 唐物提梁花笼 ▲ 058 绝浮埃 竹编提梁花笼 ▲ 059 绿云 建良斋真竹 竹编提梁花笼 ▲ 060 年年平安 苍云斋 透编六角提梁花笼 ▲ 061 翠影 宗云斋 凤尾竹编提梁花笼 ▲ 062 沐雨 唐物提梁花笼 ▲ 063 天风争韵 凤竹 竹编耳付大花笼 ▲ 064 十万竿 尚云斋 唐物提梁花笼 ▲ 065 清风摇影 和一斋 凤尾竹编悬崖花笼 ▲ 066 清香忘忧 峰月 凤尾竹编提梁花笼 ▲ 067 虚心自持 凤斋 白锖竹编花笼 初代饭冢凤斋(Iizuka Hosai,1851-1916)一家从栃木县到东京开始,竹篮工艺吸收新艺术运动 “革新”的主张,推翻了江户期所强调的技术性与拘谨的保守主义,采纳现代西方的结构主义。 ▲ 068 君子风范 竹云斋 竹编鱼笼型提梁笼 ▲ 069 清竹 唐物底四方大花笼 ▲ 070 虚怀若谷 饭冢系 凤尾竹透编四方大笼 ▲ 071 迎风取势 凤云斋 凤尾竹编提梁花笼 ▲ 072 禅味 竹云斋 亀甲透编提梁花笼 ▲ 073 风静竹平安 畠中凤山花篮 ▲ 074 坚贞 唐物提梁花笼 ▲ 075 四时春 竹光斋 煤竹提梁花笼 ▲ 076 日日自平安 铃木玩々斋 韶光盛笼 ▲ 077 春风倚醉 峰月 竹编提梁四足花笼 ▲ 078 翠叶笼月 竹云斋 凤尾竹编挂花笼 ▲ 079 梳风 竹制四足笼(茶筒) ▲ 080 清风徐来 唐物耳付花笼 ▲ 081 舞风弄影 唐物四方提梁花笼 ▲ 082 拂云 洞津苠々斋 唐物耳付花笼 ▲ 083 待风翔 竹编活环耳付花笼 ▲ 084 冷翠 竹编提梁花笼 ▲ 085 竹枝 竹云斋 菊水花蓝 ▲ 086 碎玉摇金 旭斋 凤尾竹四目编提梁花笼 ▲ 087 君子魂 竹编提梁花笼 ▲ 088 瘦竹如佳人 旭斋 竹编四方形提梁花笼 ▲ 089 庭前寒色 竹编提梁大花笼 ▲ 090 凌云 竹云斋 千集编花笼 ▲ 091 晴翠 武关翠月 竹编网笼 ▲ 092 风过自珍 旭升 白锖竹四目编花笼 ▲ 093 祥瑞 竹阿弥 竹编提梁花笼 ▲ 094 虚心高节 三井斋竹秀 竹编六角提梁花笼 ▲ 095 叶叶秋声 唐物提梁花笼 ▲ 096 傲骨 唐物矢筒笼花入 ▲ 097 清韵 和一斋 竹编广口提梁花笼 ▲ 098 笼月 森田竹阿弥 竹编提梁花笼 ▲ 099 竹报平安 藤龙斋 竹编鱼型挂花笼 |
|
来自: 我爱祖国爱人民 > 《 竹 雕 竹 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