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血性中风案

 柴桂苓 2017-02-14
1、患者林某,男,62 岁,2012 年 3 月 23 日初诊,主诉“昏迷伴左侧肢体瘫痪 7 天” 。患者于 1 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急送至我院急诊,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经抢救治疗后症状好转,转入我科。查:嗜睡,左侧肢体活动不遂,言语含糊,喉中痰鸣,不能进食,小便失禁,大便 2 日未排。左侧肢体肌力 1 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存在,左侧巴氏征(+) 。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血行瘀滞) 。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加减。药用半夏 15g,白术 10g,天麻 12g,丹参 30g,香附12g,胆南星 9g,酒大黄 6g,全瓜蒌 15g。水煎服,日 1 剂。3 月 26 日,患者嗜睡,呼吸气粗,痰鸣漉漉,4 日未排大便。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辨证 为痰热腑实证,上方调全瓜蒌 30g,加玄参、芦根各 30g。3 月 28 日患者仍嗜睡,大便不通,左下腹可触及肠中粪块,呼吸音粗,舌质暗红,舌苔黄干,脉弦细滑。此为痰热腑实、气阴两伤,应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不可单用攻下之剂,其痰堵气阻亦由腑气不通、肺宣降不利所致,故投以新加黄龙汤合上宣白承气汤。药用:大黄12g,全瓜蒌 30g,胆南星 9g,天麻12g,石菖蒲 9g,紫菀 15g,杏仁 12g,桑白皮 10g,党参15g,当归 12g,羚羊粉 2g(分冲) 。当夜患者即大便 1 次。3 月 29 日患者轻呼可醒,睁眼次数较前明显增多,时间变长。
3 月 30 日神志明显好转,后继服中药调理月余,出院生活能基本自理。


按):新加黄龙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 ,功用泄热通便、滋阴益气,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两虚证。宣白承气汤亦为《温病条辨》之代表方,可清肺定喘、泻热通便,用于肺失宣肃、大便秘结,证属肺气不降者。本例患者证属痰热腑实、气阴两伤,而痰堵气阻症状亦由腑气不通、肺气不宣所致,故取新加黄龙汤合宣白承气汤以益气养血,宣通肺气,缓下热结。方中党参益气补正,当归和血活血,大黄急下存阴,杏仁、瓜蒌宣降肺气、化痰定喘。佐用石菖蒲、胆南星以清热化痰,紫菀、桑白皮化痰宣肺,天麻、羚羊粉清热熄风。诸药合用,而成攻下扶正,邪正合治之良方。




2、患者李某,女,76 岁,主因“神志恍惚,左侧肢体活动不遂 6 小时”来诊。患者于 2 天前出现心慌、胸闷,曾呕吐 2 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时伴大汗淋漓,四肢僵硬。自服药物(具体名量不详)约 2 小时后症状缓解,但自感全身无力, 尚能活动。 今日晨起后突然出现左侧肢体瘫痪, 急直送我院。查:体温不高,血压 180/120mmHg,神志恍惚,答非所问,口角右歪,牙关紧闭,左侧鼻唇沟变浅,双眼闭不能睁,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听诊两肺呼吸音清,心率 78 次/分,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左侧肢体呈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左侧膝腱反射亢进,浅感觉迟钝。舌质红,苔腻,脉弦滑。
诊断:缺血性中风,中脏腑(肝阳暴亢型)
治法治则:滋阴潜阳,熄风化痰。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物如下:枸杞子 12g,菊花 10g,天麻 9g,钩藤 9g,白芍 10g,玄参 9g,清半夏 10g,陈皮 12g, 天竺黄 9g,石菖蒲 9g, 郁金 9g, 知母 9g生龙牡各 15g, 龟板 30g,牛膝 8g,炙甘草 6g。同时配合疏血通针、醒脑静针等各日 1 次静脉点滴。
患者于入院当日下午出现尿失禁,并出现嗜睡,查两侧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较前差,血压 152/106mmHg,心率 82 次/分,左侧肌张力增高,病情加重。次日(9 月 9 日)患者昏迷,体温 37.4℃,眼合,遗尿,牙关紧闭,左侧瞳孔 大于右侧,对光反射迟钝,左下肢时有不自主抽搐,脉弦滑无力。立即停疏血通针,给予血塞通针,并改醒脑静针日 2 次,同时给予积极脱水降颅压治疗。中药以镇肝熄风、醒脑开窍。处方:石决明 30g,生龙牡各 20g,天竺黄 9g,石菖蒲 9g, 磁石 15g, 全蝎 5g, 钩藤 10g, 牛膝 10g,丹皮 9g,杭菊 12g,生地 20g,加安宫牛黄丸 1 粒(化入)鼻伺。
9 月 10 日,体温 37.5℃,血压110/70mmHg,患者夜间吐咖啡样物 2 次,潜血阳性,眼合,口开,多汗,遗尿,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腻,脉转虚大,沉取似无。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腹部隆起,肠鸣音减弱。患者眼合、口开、遗尿,五绝已现其三,汗出颇多,脉虚大无根,是阳气外漏,正气欲脱,急改弦更张,用回阳救阴,益气固脱法。黄芪 30g,党参 20g,麦冬 12g,五味子10g,山茱萸 12g,熟地 20g,生地碳 15g,生龙牡各 20g,枸杞子 15g,菟丝子 15g,石菖蒲 9g,天竺黄 9g,三七粉 3g,白及粉 3g(分 2 次冲服)。
9 月 12 日,患者于凌晨出现抽搐 2 次,潮式呼吸,呼吸表浅,低热不退,血压102/70mmHg,病情继续恶化,呼吸表浅及抽搐此为虚风内动,随时会有厥脱之险。续服原方并加参麦针静点益气固脱。
9 月 13 日,连续进药后脉象转为滑数,口开已合,虚脱之象已得控制,早起又抽 3 次,体温 37.8℃,血压 138/102mmHg,昏迷虽然未减,但脉象转机较大,且血压出现回升,当舍证从脉,改用镇肝熄风,清热祛痰,少加固正之品。生决明 30g,龙胆草 9g,生地 2g,僵蚕 9g,生龙牡 20g,知母 9g,地龙 9g,丹皮 9g,忍冬藤 15g,竹茹 15g,杭芍 15g,桅子 9g,天竺黄 9g,石菖蒲 9g,党参 20g,羚羊粉0.6 克(分冲),安宫牛黄丸 1 粒。
9 月 13 日,仍昏迷,肌肤灼热,脉疾数,偶有间歇,呼吸已平稳,右肺有少许湿罗音,舌质干,眼睑偶有抽动,血压176/112mmHg。患者血压逐渐回升,脉转疾数,虽昏迷未减,但呼吸已趋平稳,喉间痰鸣,肌肤灼热,舌干乏津,此虽为痰热炽张,正气已有来复之象,再以祛邪扶正,虚实兼顾。石决明 30g,天竺黄 9g,石菖蒲 9g,知母 9g,黄柏 9g,竹茹 12g,党参 20g,黛蛤粉 30g,甘草 3g,安宫牛黄丸 1 粒(化入)。
9 月 16 日,烧退,体温 37.2℃,呼吸平稳,喉间痰鸣,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脉象亦较缓和,因多日未排大便,原方加火麻仁、郁李仁各 15g。
9 月 17 日,夜间时有睁眼,右手偶有活动,呼吸平稳,痰减少,呼之有意识反应,脉象弦滑。患者病情有好转之佳兆,继服方上方。
9 月 21 日,神志转清,能叫醒,有时能领会意思,可简单回答问题,言语含糊不清,自言有饥饿感,血压 150/110mmHg,脉缓和,再予育阴熄风,化痰通络。石决明 30g,生龙骨 20g,杭菊 9g, 天竺黄 9g,石菖蒲 9g,郁金 9g, 知 母 9g,黄柏 9g,竹茹 12g,生地 15g, 桑寄生 30g, 威灵仙 9g,清半夏 9g, 瓜篓 30g, 黛蛤粉 30g。9 月 23 日,取出鼻饲管,以后即按此方稍事增减,至 11月 1 日步行出院。


按):患者入院 1 周内病情急剧变化多次,马师皆抓紧时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入院时后第 2 天,病情急剧恶化,由神志模糊转为昏迷,并出现眼合,牙关紧闭,遗尿等闭脱兼见证,随改镇肝熄风、醒脑开窍。但因患者病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且梗死面积大,病情继续恶化,除眼合,遗尿外,又加口开,汗
出亦多,又兼见血压迅速下降,种种现象说明,患者病情危重,已由闭脱兼见证转为完全脱证,又加抽搐,但其抽搐不剧烈,是虚风内动之象,此与四肢强直不同,强直为实证。当此生死存亡之际,如仍按镇肝潜阳,清热熄风法治疗,则阳气立见消亡,故第 2 次调整方案。继服上方后,脉由虚大无根转为数而急
促,口开已合,血压稳步回升,此为原有之阴虚阳亢,又复显现,此时如继续补气强心,气化火,则肝阳得助,将升腾莫制,故又及时改用大剂清热镇肝之品,又兼顾虚象,故少加党参以助正,连服数剂。后患者病情逐渐趋稳。此例闭脱交替出现之证,治疗时必须药随证变,灵活变通,容不下丝毫疏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