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泊带缆时机和顺序取决于船舶排水量、载重状态、风流的影响以及靠泊操纵中系缆的作用等因素。 对于小型船舶,船舶靠岸之前,在撇缆能及的距离上即可进行带缆,以便借助系缆的作用力来控制船舶的靠岸过程;中、大型船舶一般在船舶靠岸之后进行带缆。 一般采用先带首部缆绳后带尾部缆绳的靠泊带缆顺序,而首部带缆顺序取决于风、流的影响。 单绑是指船舶离泊前解除操纵中不起作用的缆绳。小型船舶自力离泊单绑时,保留缆绳数量取决于流向,一般船首保留一根头缆和一根前倒缆,顺流时保留一根尾缆,顶流时保留一根尾倒缆。中、大型船舶一般在拖船就位并发挥作用后再进行单绑。 2. 离泊倒缆的运用 小型船舶自力离泊时,一般采用尾离法,即借助前倒缆的约束力,短时微速进车,操内舷满舵,使船尾慢慢离开码头。这时,前倒缆可能受力过大而断缆,进而使船舶失去控制而酿成事故。因此,应选择强度大,质量好的缆绳作为尾离前倒缆,尽可能将其贴靠码头边,而又接近船中部的缆桩上,并将其挽牢,以使其有足够的长度,减少其所受的应力,并严格控制进车时间。 3. 溜缆 离泊时,首或尾部的最后一根缆,有时用来阻滞首、尾的偏转,或控制船身的前冲后缩,需将其作一时溜出、一时刹住的操作,这根缆绳俗称溜缆。 溜缆使用的缆绳一般只用钢丝缆,一般只在小型船舶离泊时使用。 4. 绞缆移泊 船舶停靠中,常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向前或向后平移若干距离。如此时非风大、流急情况,一般只要首尾配合绞缆即可移泊。 如果向前移动时,解掉里档首缆、尾缆,移向前方远处带上缆桩,前倒缆也适当前移,外档首缆上绞缆机,始终保持船首有一根首缆和一根前倒缆随时受力,使船首不致偏出码头过远而危及船尾的车舵;船尾也可同时绞收尾倒缆,松出尾缆,并适时将其带到较前的缆桩上,使船尾也保持较宽裕的受控状态。一次离泊距离不足,可反复进行,移泊完成后,带好并调整各缆绳受力均匀。 如果向后移泊时,可绞收尾缆及前倒缆,但同样要有一根首缆使之随时受力,以保持船身的平行移动。 绞缆时要前后配合,相互呼应,并在驾驶台统一指挥下进行。绞缆速度不宜太快,也不要硬绞,以防断缆。 如果风大流急,应用车舵配合或借助拖船进行移泊,以策安全。 航普:航运知识普及 【科普】什么是“领海基线 领海宽度 毗连区” 这些你都造吗? 来源:中国海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