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时光|秘境阿佤山

 行摄天下者 2017-02-14

西盟是一个佤族自治县,坐落在云南西南部的边境线上,毗邻缅甸,周围被雄伟的阿佤群山所环抱。这里世居着佤族、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

从1985年起我就多次来过阿佤山,先后到过西盟的岳宋、小新寨、勐梭等地;走访过佤族人家、拉祜族人家,拍摄过佤山云海,吃过佤族稀饭,直到后来县城搬迁,我也还是经常到新县城走走。  

在新县城有一座神山叫 “龙摩爷”,坐落在被佤族人民誉为神湖的勐梭 “龙潭”边上。神山中有一个瀑布,水流从山的顶端直泻而下进入神湖。沿着陡峭蜿蜒的山路向山上走去,“哗哗”作响的水流声振荡在山谷间,激流冲击着大水车在缓缓转动。水车像一座巨大的座钟,在那里不停地旋转着,旋转着,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阿佤山那神秘而遥远的过去。

神山上树木参天,依然保留着原始森林的自然风貌。因为佤族人民祖祖辈辈把这里当作神山,从来不去砍伐山上的树木。进入神山就如同进入一座神圣的殿堂。 

走到遮天蔽日的神山深处,也就是山路的尽头,我们看到了挂满牛头骨的峡谷,这就是“龙摩爷”的所在地。一眼望去,峡谷的悬崖绝壁上、树干上、树桩上、草丛中,到处挂满了牛头骨,有的牛头骨上已经长满了青苔。这里太阳极少能够照到,仿佛到处都飘荡着无数的神灵,使人觉得倍加神秘、畏惧。其实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祭坛,是佤族人民祭祀神灵的地方。 

佤族是个神秘的民族,之所以神秘是由于佤族自身没有文字而形成的。没有文字,就无法记录他们的生活、生产、祭祀、部落战争等活动。对于所发生的一切,只能靠口传的神话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关于佤族祖先的传说更是离奇,使人听了仿佛行走在梦幻之中,各种神灵,各种怪兽都在其中,而勤劳勇敢的佤族祖先则自始至终是神话的主体。佤族认为人类出于石洞,这种说法近似于我们所讲的“山顶洞人”之意。佤族称这个出人洞为“司岗”,即“石洞”的意思。佤族不仅认为人从“司岗里”来,而且一切财富都是从“司岗里”来,这就更加深了“司岗”的神秘色彩。

根据佤族传说,他们从“司岗”出来后不久就有了木鼓。木鼓是西盟佤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通天”之物。在祭祀神灵和重大的集体活动时便敲击木鼓,或告知神灵,或召集族人抵御外敌,所以木鼓也是佤族崇拜的神圣之物。

1958年阿佤山解放以前,部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他们还把敌方的人头砍下来,做成人头桩,放到“龙摩爷”神山上祭神。

佤族人认为:人头桩的血水流淌到土地,土地就会肥沃,五谷就可丰盛,即所谓的“砍头祭谷”,或者说是“砍头祭神”。因为佤族人认为管谷子生长的神灵名叫“司欧布”,砍头祭谷也就是祭“司欧布”。所以杀人砍头的事情也就难免了。佤族的这些做法当然是和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宗教是一种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他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告知神灵,一切灾害都要用神灵来得以帮助。

在众多的神灵之中,他们最崇拜的是“木依吉”。传说从前佤族遇天灾人祸,他们用各种兽头祭祀鬼神都无效,后来砍人头祭祀神灵才免于灾祸,所以以后就砍人头作祭品了。对于人头本身,佤族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是祭品,也有人认为它是祭品的同时又是崇拜的对象。

1958年,解放后的阿佤山再也不砍人头祭神了。从此,牛头成了这里的佤族人祭祀神灵中最为重要的祭品,久而久之,“龙摩爷”神山上挂满了成千的牛头。 

阳光穿过森林,散落在山谷间,随之而来的云雾也弥漫了山谷,更增添了“龙摩爷”的神秘之感。

透过茂密的树林,我又看到了神山下的神湖“龙潭”,湖面平静如镜,映照蓝天白云;四周青山环抱,古树郁郁葱葱。站在这里,看着这成千的牛头骨和满目的青山绿水,我仿佛隐隐约约看到一个民族的悠悠历史,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的锦绣前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